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0|回复: 0

[心情点滴] 施一公再出手!中国顶尖高校要建“生命科学开放联盟”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15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日,一场由内地与港澳大学校长参加的圆桌会在香港举行,主题为“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的大学使命与协同创新”,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现场还做了讲话。


会上释放出一个重磅信息:内地与港澳15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将共同发起成立“生命科学开放联盟”。


这是怎样一个联盟?肩负了怎样的使命?它对于未来大学的发展与创新,将会带来哪些推动作用?


1.webp

图据复旦大学



从联盟发起高校来看,内地高校和科研机构有9所——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西湖大学、深圳医学科学院


港澳高校有6所——



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澳门大学


从名单来看,中国QS排名前列者尽在其中,如香港大学位列第11位,北京大学列第14位,清华大学列第17名,其它多所高校均进入全球Top100,可以说是涵盖了中国最顶尖的高教力量。


红星教育传媒·橡树实验室联系了15所高校之一的西湖大学,同时对当天的会议主题、会议成果及未来安排等进行了了解和分析。



从会议对外发布的常规内容来看,联盟成立的宗旨,主要在于:


引领推动生命科学领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打造全球创新网络和人才培养高地”。


未来要担负的使命和发挥的作用包括:造福人类健康,应对粮食危机、极端天气等,这确实是全人类如今共同面临的挑战。



上述提到的生命科学领域的“两创融合”,本质是构建“科研发现→技术开发→产品落地→市场反馈→再创新”的闭环,最终实现科学研究价值最大化与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双赢。


有观点认为:这种融合不仅将加速解决人类健康问题,还将催生万亿级规模的生物经济新赛道。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现场作了讲话。他表示,将对联盟的成立将提供积极支持,不仅如此,还要“创办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发起和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持续加强与世界一流高校的合作交流,举办好“世界顶尖大学论坛”。


据了解,生命科学开放联盟成立后,将依托复旦大学设立秘书处,统筹推进联盟运营;依托香港科技大学设立香港代表处,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交流便利的优势。


复旦大学校长金力、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叶玉如将领导联盟首届理事会开展各项工作。


当天,金力表示,生命科学开放联盟欢迎并将主动邀请生物医学领域的全球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入,同时也将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机构加入联盟予以特别的支持,“这将成为联盟接下来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



在以北大清华等传统顶尖高校为代表的联盟成员中,西湖大学和深圳医学科学院显得尤其突出。


它们一个是新型研究型大学,一个是新型研究机构,又将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推动生命科学领域的创新与合作?


西湖大学是一所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高等学校,于2018年2月14日正式获教育部批准设立。学校遵循“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办学定位,希望成为世界前沿科学技术的引领者。


目前,西湖大学设立了理学院、工学院、医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四大院系。其中,生命科学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生物、医学、化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等多学科背景的顶尖复合型创新人才,建立世界一流的生物医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已面向全球引进优秀的科学家,人才队伍初具雏形。


可以说,西湖大学有参加这个联盟的底子和水平。


作为联盟首届理事会领导,施一公也介绍了下一步的工作——


将以“主刊+子刊”形式建设生命领域系列高水平期刊,新创主刊“Vita”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出版、西湖大学牵头,依托联盟各单位建设。


他还表示,“Vita系列期刊将采用开放获取模式,探索新型评价机制,努力办好一本符合办刊规律、净化学术生态、服务生命科学创新和学科高水平发展的国际顶尖学术期刊,推动科研诚信与学术出版的和谐共治,为世界生命科学研究提供高质量学术交流与传播的新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联盟重要成员之一的深圳医学科学院,其首任院长颜宁,与施一公也颇有渊源——作为最年轻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之一,她也是施一公的徒弟。


2.webp

图据深圳医学科学院



深圳医学科学院于2023年成立,致力建成集前沿科学研究、科技资源管理、教育与交流、临床研究网络、科技成果转化与政策咨询为一体的医学科技战略机构。


2024年,深圳医学科学院与清华大学、西湖大学联合招收博士研究生,以“高起点、国际化、重交叉、破边界”为人才培养特色,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致力于探究生命现象、疾病机理等人类重大科学命题,勇攀生命科学和医学科学高峰的卓越创新高层次人才。


公开资料显示,颜宁为1977年生人,清华大学生物系毕业后,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施一公。2007年受聘清华大学医学院担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是当时清华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导。2017年受聘普林斯顿大学,成为首位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


颜宁主要致力于跨膜运输蛋白的结构与机理研究。据悉,37岁时,她率领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用6个月的时间攻克了膜蛋白研究领域50年不解、最受瞩目、国际竞争也最激烈的科学难题。


颜宁于2019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23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24年获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


颜宁曾表示,将脚踏实地、敢为人先,努力把深圳医学科学院打造成立足深圳、引领湾区、辐射全国、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转化创新基地。


此次师徒联手,一起参与“生命科学开放联盟”的建设和发展,必将带来更多期待。




作者 | 杜一兰

编辑 | 木   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8-30 04:20 , Processed in 0.157262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