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1|回复: 0

[科学观察] “特普会”前瞻:俄罗斯“以打促谈”,特朗普急于出成果,想拿“诺贝尔和平奖”?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15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webp


据白宫与克里姆林宫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将于8月15日在阿拉斯加的埃尔门多夫-理查森联合基地会晤俄罗斯总统普京。
这是继2021年日内瓦峰会之后,两国元首的再次面对面接触,也是普京自2015年以来首次踏上美国领土。此次峰会被视为美俄关系在跌入冰点后的关键破冰尝试,核心目标直指寻求乌克兰危机的解决之道,但前景充满巨大不确定性。
2.webp


一、峰会背景

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俄关系跌至冷战结束后的历史冰点。双边外交渠道几近冻结,经济制裁层层加码,军事对抗风险持续攀升。在美国主导下,许多西方国家对俄实施了史无前例的严厉制裁,涵盖能源、金融、科技等关键领域。尽管制裁重创俄罗斯经济,却也促使俄加速“向东转”,深化其与中国在能源等领域的合作。
转机出现在2025年1月特朗普重返白宫后。与拜登政府的强硬路线不同,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就声称“一通电话”便能解决俄乌冲突。上任后,他也积极主张通过对话结束战争。
美方这一立场调整为双边关系注入一丝“暖意”。最新动态显示,与俄方进行直接接触,已成为特朗普政府的优先事项
峰会选址阿拉斯加也颇具深意:该地区在帝俄时代被售予美国。美方此举意在利用这一历史渊源,同时有效规避在华盛顿或莫斯科会晤可能引发的国内政治压力。
3.webp


特朗普在峰会前夕放话,称将“试探普京的诚意”,并威胁若俄不结束乌克兰战争,将面临严重后果。这种“威慑+交易”的混合表态,体现了其一贯的外交风格。
俄方则态度审慎。莫斯科视此峰会为战略机遇,普京强调峰会将聚焦乌克兰危机等“敏感议题”,但明确拒绝任何单边让步。总体而言,美俄关系虽有解冻迹象,但根深蒂固的战略互疑仍是主基调
峰会前,双方已展开初步外交接触。8月12日,美国国务卿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通电话,敲定峰会事宜。8月初,特朗普特使史蒂夫·维特科夫已访俄,与俄方官员磋商议程框架。这些互动标志着美俄关系正从对抗向试探性对话转变,但整体格局仍充满变数。 
4.webp


二、峰会双方的战略盘算

1. 美国方面

美国的核心诉求,是不惜代价地迅速结束战争。特朗普政府将持续并彻底贯彻“美国优先”理念,终结拖延三年的巨额军援支出(据估算已超2000亿美元),同时缓解国内通胀压力。
外交战略层面,美方亟需尽快从欧洲安全泥潭中抽身,以便将更多军事、外交资源集中转向印太地区应对中国挑战。
国内政治层面,特朗普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需安抚共和党内的传统鹰派(如参议员格雷厄姆等批评声音),另一方面也需兑现竞选承诺,向支持者展示其“交易艺术”能解决前任遗留的棘手问题,从而巩固核心票仓。然而,其协调双方立场鸿沟的能力在峰会前夕遭受质疑。根据8月14日的最新消息显示,特朗普在国会山与两党领袖的闭门会议中未能就可能的和平框架达成共识,民主党领袖公开警告“勿牺牲乌克兰主权”。
5.webp


2. 俄罗斯方面

日益严峻的国内经济压力几近极限,国际外交孤立状态也亟需打破。尽管俄罗斯军工生产扩张,但西方制裁的长期效应显现。数据显示,俄罗斯国内汽油零售价格在过去两周飙升12%,部分地区出现短缺,引发民众不满。
本次峰会,被视为突破当前困局的关键窗口。俄方核心意图,是寻求实质性制裁松绑(特别是解除对能源出口和金融交易的限制)并推动西方默认其对克里米亚及乌东占领区的控制现状。值得注意的是,普京在启程前(8月14日)特意视察了喀山飞机制造厂的图-160M战略轰炸机生产线,此举被解读为向美方展示军事能力和谈判决心。
尽管乌克兰问题专家及西方盟友,对峰会取得实质性突破仍普遍持深度怀疑态度,认为普京可能将谈判作为争取时间、分化西方的战术,而特朗普急于求成可能做出危险让步。但双方在巨大压力下促成会晤,这种行动本身即表明:这是一场基于各自紧迫需求的权力博弈——特朗普押注于一场外交“速胜”以服务其政治议程,普京则着眼于利用此机会撬动持久制裁枷锁并固化地缘政治收益
6.webp


三、核心议题前瞻

1. 俄乌停火与和谈:突破口难寻

据悉,特朗普可能提出土地交换方案(如俄保留部分占领区换取乌克兰中立地位)。然而,该方案前景黯淡:目前看来普京关于要求承认领土变更的立场强硬,泽连斯基则多次表态对领土问题决不妥协。
俄军目前占据乌19%领土的现实,增强了其谈判筹码。据报道,随着“特普会”日期临近,俄军在战场上更加强攻势,逼近完全控制顿巴斯地区。特朗普威胁的“严重后果”(如新一轮制裁)能否奏效,仍是未知数。鉴于双方立场鸿沟巨大且特朗普协调能力存疑,短期内达成重大突破可能性极低。
7.webp


和谈或涉及建立“空中停火”机制等初步步骤,但泽连斯基已公开质疑普京信誉,拒绝此类建议。
和谈能否取得实质性突破,既取决于普京在国内财政赤字加剧、执政权威受损的双重压力下对地缘政治利益的让步意愿,也取决于美国能否充分发挥其国际影响力以协调各方立场、化解关键分歧。预计此次会晤有望为后续俄罗斯与欧盟和乌克兰的对话奠定基础,但实质性突破难期。
2. 制裁议题与经济博弈

制裁问题将是关键交锋点。尽管俄经济展现出一定韧性,但通胀加剧、汽油短缺等压力日增,普京迫切需要峰会缓解压力。特朗普可能以提供阿拉斯加稀有矿产合作份额为诱饵,提供经济激励,诱使普京结束战争。
俄罗斯正加速转向印、中市场,但特朗普已威胁对印加征“次级关税”施压。美国近期也针对俄“影子舰队”(规避西方制裁的油轮船队)实施新制裁,继续阻碍俄石油出口。
若峰会取得进展,部分制裁或有条件暂停,利于全球能源市场稳定。但白宫明确表示不会提供“免费午餐”,任何让步必须以实质性和平进展为交换。预计经济议题或成为潜在突破口,但需极其谨慎平衡乌克兰利益,避免被解读为“出卖”。
8.webp


3. 双边关系与全球安全

峰会预计将聚焦于双边关系的重建,涵盖恢复外交沟通渠道、推动部分领域贸易正常化等议题。特朗普擅长的“交易艺术”或将促成具有象征意义的阿拉斯加合作项目
在全球安全方面,局势也愈发紧迫。俄罗斯近期高调试射新型导弹,并发出核威慑警告,引发国际社会对核安全局势的深切忧虑。值此局势升级之际,即将召开的峰会或将重启《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谈判进程,该举措有望为持续升温的全球核军备竞赛提供关键性的降温契机
此外,峰会可能聚焦网络安全、太空合作等议题。普京或借助阿拉斯加的地理优势,推动北极事务的讨论。
美俄双边关系在非敏感领域有望实现局部突破,具备一定可行性,但双方在全球安全合作上深受乌克兰问题的制约,该领域的合作推进仍需长期艰苦努力。
9.webp


四、潜在走向

阿拉斯加峰会前夕,白宫持续刻意调低外界预期,发言人8月14日晚间再度强调“不预设任何具体成果”。两国元首的一对一闭门会晤后虽计划举行联合记者会,但最新消息显示,原定的共同午餐安排已被取消,这一微妙变动无声地昭示着谈判进程的艰难远超预期。
双方可能勉强达成的有限共识,或仅限于发表一份呼吁“降低冲突直接升级风险”的模糊声明——例如建立军事热线或承诺避免攻击核设施这类技术性措施。至于更具实质性的“限制空中行动”条款,因俄方强硬反对已被美方列为次要目标。
另一个潜在的纸面成果是,承诺未来数周内启动美俄乌三方外长级预备会谈。但塔斯社在同日22:00报道显示,俄方坚持将会晤地点定于阿联酋等中立国,而乌克兰则断然要求必须在基辅或布鲁塞尔举行,僵局初现。
10.webp


目前看来,横亘在谈判桌上的最大障碍,是根深蒂固的战略互疑形成的冰墙。
俄方研判,特朗普急于在中期选举前达成协议以收割国内政治红利——其竞选团队14日已提前投放渲染“即将结束战争”的广告,这反而加深了普京对美方后续翻脸的戒心。普京专机起飞前突击签署新版《核威慑政策》的举动,被普遍视为对美谈判的武力威慑。
美国务院获得的情报显示,俄军14日在顿巴斯前线单日炮击频次突破百次。这种“以打促谈”的战术,也令特朗普团队内部产生分裂:国家安全顾问主张以更强硬制裁反制,而特使维特科夫则倾向以部分让步换取停火。
更致命的是,泽连斯基14日晚间突然发表全国视频讲话,严正声明“任何涉及领土变更的协议必须经由乌克兰全民公投批准”,这一政治表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美俄私下交易领土问题的可能性。乌克兰的实质性缺席与泽连斯基的绝地反击,使得峰会达成可信协议的可能性降低,象征性成果成为唯一现实的期待
11.webp


此次峰会是特朗普与普京在多年对抗后的关键破冰尝试,核心目标是寻求乌克兰危机解方。然而,根深蒂固的战略互疑,普京展示核威慑的强硬姿态,特朗普协调能力的国内质疑,泽连斯基对待领土问题的寸步不让,以及俄军在前线持续猛攻的施压态势,使得任何实质性突破(如停火或领土协议)近乎无望
俄乌问题积重难返不可调和,在前景不明的情况下,此次会晤也更多成为美俄双方的政治舞台:特朗普亟需迅速结束战争,以减负转向印太并巩固国内支持;普京则寻求制裁松绑并固化领土收益,以缓解经济外交困局。峰会最大可能,仅是达成象征性成果(如承诺后续三方会谈),乌克兰和平迷局依然难解。
|本文独家发布于腾讯新闻 

作者 | 苏来提,世政经科技研究院实习研究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9-13 23:41 , Processed in 0.165143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