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1|回复: 20

[心情点滴] 炸锅!司马光砸瓮、大羿射日、掩耳盗钟,和你当年学的不一样了?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9 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最近,话题#辅导不了孩子的语文了#在一些平台引起热议。一些视频称,语文教材的部分内容出现了所谓的“颠覆性修改” 。比如类似这样的视频:
什么羿射日?”脱口而出“后羿”?
错!答案是“大羿射日”!
凿壁什么光?” 秒答“偷光”?
错!正确答案是“借光”!
掩耳盗什么?” 犹豫半天不敢说“铃”?
果然,答案是“盗钟”!
“司马光砸什么?”
“缸啊”!结果,课本写着“砸瓮”!
连岳飞背上刺的字,都不是耳熟能详的“精忠报国”,而是“尽忠报国”!
1.webp


好家伙!网友直呼“震碎认知”“一题不会”“这还怎么辅导娃?” 难道我们从小背到大的成语典故,教材真给“颠覆”了?
2.webp


记者查证了现行部编语文教材,并咨询了多位一线小学语文老师。
3.webp


结论是:所谓“颠覆性修改”,大多是自媒体的夸张!教材在保留大众约定俗成用语的基础上,对一些表述进行了更为严谨、规范的微调。
4.webp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仙鹤门分校语文教师 施玉洁:
就拿 “掩耳盗钟” 和 “掩耳盗铃” 来说,这个成语的原典出自《吕氏春秋・自知》,原文里写的确实是盗钟。后来因为钟和铃形制相近,在民间流传中慢慢变成了 “盗铃”。不过教材里还是保留了 “盗钟” 的原始出处说明,教学的时候我们会把两种表述都提一提,还会对比《吕氏春秋》原文和后世的演变,让学生明白语言在传播过程中是会变化的,理解成语的流变过程。
5.webp


6.webp


“司母戊鼎” 改成 “后母戊鼎”,这是考古学界根据青铜器铭文研究做出的正式修订,“后” 字在商代有 “君主” 的意思,2011 年之后就统一编入教材了。这种修改体现了学术的进步,我们教的时候会给学生讲清楚更名的原因,免得他们混淆。
还有 “凿壁偷光” 和 “借光”。教学中我们更看重让学生学习主人公匡衡的勤学精神,不会太纠结动词的差异,但也会引导他们关注古籍原文。
“后羿射日”在现行语文教材中,确已改为"羿射九日",这是为了区分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一个是帝尧时期的射师大羿,另一个是夏朝有穷国君主后羿。为避免混淆,教材采用了更严谨的表述。
再讲讲需要澄清的网络误传案例。
“两肋插刀” 和 “两肋岔道” 就属于这种情况。“两肋插刀” 出自民间的侠义故事,而 “岔道” 的说法源于《隋唐演义》里秦琼的典故,不过这并不是成语。两者本来语境就不同,网络上把它们混为一谈是误读了。
“司马光砸缸” 改 “砸瓮” 也是被误传的。《宋史》记载的是司马光 “破瓮救儿”,因为宋代的 “瓮” 指的是小口大腹的容器,“缸” 是后世的泛称。实际上教材里还是沿用 “缸” 这种通俗的说法,只是会在注释里标注原文,这是兼顾了普及性和准确性。
7.webp


问题来了:为这点“严谨”,动大家的文化DNA,值不值?
施玉洁老师认为,这些修改,看似给孩子学习带来小麻烦,但教学时的引导起到了关键作用。学生看到 “掩耳盗铃” 和 “掩耳盗钟” 两种说法会懵?正好借机讲清楚:语言是活的,既有老根源,也有民间慢慢形成的习惯。
长远看,说清 “学术版” 和 “流行版” 的区别,比如 “后母戊鼎” 的改名原因,能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而不是死记硬背,适度争议能开阔眼界,不会成为额外负担。
8.webp


语言具有稳定性和习惯性,经过长期的使用和传播,一些语言已经深入人心,对它们的修改,需要人们重新适应和学习,增加了认知成本。是否修改,怎么改?在学术界和教育界一直存在争议。
9.webp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古代文化史副教授武黎嵩认为,掩耳盗铃、凿壁偷光,这些说法并不是“约定俗成”的俗,这是经典,这是已经大家从汉唐以来甚至唐宋以来,大家就是这样说,它已经成为一种传统了。这些经典表述的形成往往历经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历史沉淀,现代人不能仅凭当下理解就扭转传统。他强调,语文教育应当以经典为准绳。 培养一个人的审美,培养一个人的情性和培养一个人,对于语言能力的把握,经典的意义远远大于大众和大于实用性。
现在社会上,一些不健康的现象,让武黎嵩十分忧虑,比如把一种说法一种研究成果,一种现代人的武断甚至是偏念把它迅速地转化成为知识要灌输给大家。另外,就是媚俗,比如说滥用简化汉字、滥用翻译体比如说一些日语当中的词汇,它没有经过翻译直接拿到汉字里面来用的。他认为语言文字应该经典化、传统化、古典化。
对于大家约定俗成的说法,一定要咬文嚼字吗?施玉洁老师观点是:
得看情况,“咬文嚼字” 不是较真,是为了更懂文化。语言是活的,有变化也得有底线。
有必要较真的:“空穴来风” 原意是 “事出有因”,现在常被当成 “毫无根据” 用,不纠正,古籍意思就歪了;广告改的 “咳不容缓”“骑乐无穷”,会让孩子记错,影响语文基础。
没必要较真的:“司马光砸缸”,宋代叫 “瓮”,但 “缸” 更通俗,不影响理解,教学标注原文就行;“七月流火” 原指天凉,现在常形容天热,日常聊天没必要纠正,显得迂腐。
学术和教育领域得认真,保证文化传承不走样;日常生活里,只要不造成误解,就接纳语言的自然变化,别死磕。语言就像河流,既要保护源头清澈,也要包容沿途奔涌向前。
这波“辅导翻车”热,表面看是爸妈的知识焦虑,深层则是“文化传统”与“学术考证”的一次碰撞。教材编写者力求严谨没错,但武教授等学者的担忧更值得深思:当流传千年的经典表达,遭遇现代研究的“修正”,孰轻孰重?如何在“准确”与“传承”间找到平衡?
来源: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记者 郑丽丽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9 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语言文学博大精深,词汇量丰富,其中有好多词汇有几种解释,从严谨治学的角度看,成语应该较真,不然被流行语魔改的不成样子。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文学也要适应社会进步,有些生硬的拗口的语言文字,做适当的修改也未尝不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9 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通过对这些成语中每个字DNA的对比“缸”应该改成“瓮”,“瓮”和“司马光砸”DNA最相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9 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做学问要严谨,要看原文是什么才行!很多古文就是被人传错了,误导后世很多年,不利于现代人对古文汉字意思的理解,当某个字与后世年代的意思不同时,在注释上写出来就可以了,不能直接改原文,改原文就是故意误导,也不尊重作者,会断了文化传承!比如“司马光砸缸”,现代叫缸,古代本就是叫瓮的话,谁还抬杠说是砸缸呢?知道意思是砸缸不就行了吗?改原文去流传的话,就会让后世子孙以为原文就是砸缸! 掩耳盗铃和掩耳盗钟,原文就是钟,被后世改成盗铃了,都是按照自己所处的年代、自己的想法去改动原文了!古代吊在高处手动敲击传播声音起到提示和预警作用的就是钟,尺寸很小的才叫铃铛,敲击铃铛根本不起作用,声音传不远!像风铃那种只能很小的声音,很安静的时候十几米范围才能听到声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9 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想问一句考试的,写成司马光砸缸,得扣分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9 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小时候学掩耳盗铃这篇文章时,课本里还画了一幅画:一个人一只手捂着耳朵,另一只手伸出去要拿挂在门上的铃铛🔔。当时觉得那个人很搞笑,印象特别深刻。去年带孩子看成语故事视频,里面是他偷一个大钟,钟太重了,想用东西敲碎,发出了声音。当时就觉得奇怪,怎么不是铃铛,而是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9 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改掉因时间积累而已经俗成的成语会造了成一段时间的认知混乱与自我否定知,需几代人才能稳定,但正本清源是值得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9 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像这种模棱两可的问题,不应该出现在考题上!只让学生了解情况就可以了!考卷上应该多出现一些没争议的问题。适当出现百分之三十左右的能力题,其它的均为客观基础知识,让大部分学生明白,只要平时用心一点,考及格是没问题的!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9 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语文是语文 历史是历史 历史须要还原真实 而语文更多是强调寓意和语境 所以才有了朗朗上口的诗词歌赋 以还原历史为名的改动不仅画蛇添足 更是损害语言的独特魅力 成了弄巧成拙 贻笑大方 比如 李白著名的诗词 望庐山瀑布中说“飞流直下三千尺 ” 没有人认为应该到庐山实际测量一下 把三千尺修改成符合实际的长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9 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苍苍,野茫茫,笼盖四野,这首诗我不敢背,因为不知道野到底怎么发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8-30 04:27 , Processed in 0.217955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