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3|回复: 3

[心情点滴] 英国宣布进入「国家危急时刻」:人类的大脑正在萎缩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7-29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webp


“大脑萎缩”“智商下降” 的警告频频响起,神经科学研究不断证实,碎片化信息过载正侵蚀着人类思维。
在信息如潮涌的当下,孩子困于学业,无暇触摸书香,青年沉溺快餐文化远离阅读,这不仅让思维在碎片化浪潮中逐渐钝化,更使得精神家园日渐荒芜,文明传承面临断层危机。
逆转困局、重塑大脑的关键钥匙,在于“15分钟阅读法则”。
本文作者:立正妈妈 ,国家人社部 高级儿童情商指导顾问,中国图书馆学会 儿童阅读推广人。
........................................
“一分钟讲完一本书”“一分钟看完一部电影”“一分钟拆解完一道题”“一分钟逛完一座城”……
最初,有人觉得这样读经典特别好。
有人替你把生涩难懂的《百年孤独》,熬成短视频式的速溶鸡汤;把信息量爆棚的《人类简史》,压缩成弹窗式的知识点;把关系复杂的《三国演义》,给捋成五彩的思维导图……
不费时、不费力,简直是这个时代的福利。
殊不知一种新型时代病——“注意力碎片化综合症”,正在侵入骨髓。“萎缩”的大脑正在被吃掉
“连哈佛英语系的学生都不读书了。”大学教授忍无可忍地吐槽自己手下的高材生,连一首十四行诗都难以专注读完。
2.webp


《大西洋月刊》曾犀利地发表文章批判,直指精英大学的学生已经读不下书了美国国家教育进步评估(NAEP)最新研究结论更是骇人——中小学生阅读水平降到了30年以来最低水平。
2024年四年级学生的阅读达标率降至31%(2019年为35%),八年级学生达标率仅30%,且成绩最差的学生得分创30年来新低。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数据同样堪忧:美国学生阅读成绩较2018年下降 10分,批判性思维与文本深度解析能力显著退化。其中知识体系碎片化的现象尤为明显。
3.webp


NAEP四年级和八年级阅读平均分数趋势(来源美国教育部)
而英国国家扫盲基金会(NLT)的年度报告同样显示,2024年8-18岁儿童的阅读兴趣率降至34.6%,为2005年监测以来的最低值,较前一年骤降8.8个百分点14。
这一趋势与新冠疫情后的数字化依赖密切相关 ——屏幕使用时长激增导致注意力碎片化,而学校图书馆资源缩减与家庭阅读氛围缺失进一步加剧了危机。超过20%的儿童每日阅读时间不足半小时,男生阅读参与度尤其低迷。
青少年对阅读兴趣的断崖式下跌正在为全球敲响警钟。英国教育部不得不将此现象定义为“国家危急时刻”。
4.webp


阅读力的下降,早已成为全球趋势。
英国、美国等国的研究均指出,短视频、游戏与社交媒体对阅读时间的挤占是核心诱因。
“数字技术不仅改变生活方式,更深刻改变大脑结构。”
《浅薄》一书的作者尼古拉斯・卡尔通过神经科学研究指出,互联网的超链接、搜索功能与多媒体特性,正在将人类大脑重塑为“快速切换、浅尝辄止”的信息处理器。
5.webp


为此,他不得不发出警告——
“当深度阅读被15秒进度条取代,人类将丧失沉思、反思与内省的能力,文化创造力与情感深度的脑区也将随之萎缩。”
儿童行为学家迪米特里·克里斯塔基斯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观点——沉迷手机的大脑会出现明显的萎缩,就像是一颗风干的橘子。
6.webp


当人们放弃了思考,习惯了被投喂,人脑的退化正在席卷世界。在不经意地手指滑动屏幕间,我们的大脑,一点一点被吃掉。当下一代不再愿意深度阅读
硬币总有两面,科技是帮手也是杀手。
当我们自以为信息的便捷有利于收集知识碎片时,副作用却是让大脑患上“速食依赖症”。
那些飞速划过的金句截图、走马观花的情节梗概,像给大脑投喂精致的知识快餐——吃得快、花样多,却留不下半点真实的饱腹感。
曾经能静心啃完一本厚书的耐心,如今被切割成散落的碎片,本该在字里行间深耕的思考,变成了收藏夹里积灰的“干货合集”。当深度阅读变成奢侈的慢时光,代表人们已经放弃了思考。那些“一分钟讲解”压缩的不仅是书籍的厚度,更是思维沉淀的深度。
7.webp


从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来看,深度阅读是一个极其复杂且精妙的过程。
当我们沉浸在一本经典著作中,逐字逐句品味作者的思想脉络时,大脑前额叶皮层与海马体之间会形成一种独特且高强度的协同激活状态,这一强度远超接收碎片化信息时的水平。
这种神经活动促使我们在脑海中构建起复杂的思维导图,神经元突触也随之进行物理重构,进而实现知识模块的系统性搭建,为创新思维的跨领域联结奠定基础。
简单来说,深度阅读就像是在大脑中精心培育一座知识花园,每一本书都是一粒独特的种子,在深度阅读的滋养下生根发芽、开枝散叶,最终交织成一片繁茂的思想丛林。
而只停留在表面皮毛的碎片化阅读,终究只是蜻蜓点水,雁过无痕。

8.webp


2023年的《中国儿童青少年阅读现状与需求调研报告》显示——超七成的孩子年阅读量在10本以下,六成以上的孩子每天阅读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且有一成左右的孩子在节假日几乎不进行课外阅读。
PISA 2022的数据中也敲响了警钟——中国学生阅读成绩较2018年下降10分,信息提取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分低于传统阅读者。
阅读量和阅读深度极度欠缺,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的常态。
但与之相反的是,《青少年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2024)》的数据显示,未成年网民规模在2022年已突破1.93亿,未成年互联网普及率高达97.2%。

9.webp


在这场娱乐与修行的争夺战中,社交媒体对于注意力的争夺和用户行为设计,使得枯燥的纸质阅读毫无还手之力。
一旦人的注意力被反复撕裂,思维的碎片会愈发细小,很难再有完整的时间和精力去拿起一本书,更遑论深度阅读。(就像看文章能看到此处的读者,越来越少了。)
美国作家尼尔·波兹曼就说过:“当孩子的阅读时间被电子媒体挤占,意味着他们失去了与深度思考建立联系的机会,这是一种无声的精神危机。”
10.webp


阅读很重要,可是“做不到”?
当代国际神经科学领域的专家米歇尔·德米尔热(Michel Desmurget)在他的著作《制造白痴》中揭露了残酷的真相——“在人类历史上,或许从未有过如此大规模的‘大脑切除术’,警惕人类智商首次出现隔代下降”。
11.webp


面对这场全球青少年大脑萎缩的危机,OECD报告强调,过度使用数字设备会导致“注意力持续时间缩短”与“深度编码能力退化”。限制屏幕时长 + 回归纸质阅读,是短期见效的关键。
限制屏幕时长,相对还比较容易做到,但增加纸质阅读量,却有点知易行难。
很多家长可能会说,每天功课那么紧张,放学了要赶各种培训班,回到家赶完作业已经深夜,很难再专门抽出时间阅读了。
“又要完成学校的作业,又要保证孩子睡眠,只能有所取舍。”
在内卷时代,成绩为王。阅读理所应当被摆在最后,甚至被砍掉。
殊不知,刷题量上去,但阅读力上不去的孩子,学习也很难上去。
12.webp


真正的深度阅读,就像大脑在做肌肉训练,神经活动会更活跃,思考得更深,看待事物的视角也会不同。对学习的帮助,不仅限于语文成绩的提高,而是学好各科的根基。
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曾经说过——
“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考试,我的意见是第一堂课就考语文,考后就批卷子。不合格的,以下的功课就不要考了。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
这不是一句玩笑话,深究根本,做数学、物理、化学等任何理科试题时,都需要两步:第一步是阅读题目,理解题意;第二步是运用理科专业知识,进行解答。
在第一步上,阅读能力强的孩子,用10秒阅读理解题意,用更多时间解答;而阅读能力差的孩子,可能需要用1分钟甚至3分钟才能读懂题目,找出有效信息,提取问题所考的知识点,再去运用专业知识解答。
阅读力差,难理解文意,甚至会曲解问题,自然难以得到高分。
13.webp


同时,具备强大阅读力的孩子,做题时更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拿应用题来举例,同一类型的题目,经过讲解,孩子这道题做对了,但题目一换,或是某个中间环节设置得稍微复杂一点,孩子就懵了。理解不了题型考验的内涵,自然找不到解题的招式。
但阅读理解能力好的孩子,懂得总结和归类,逻辑思维能力更强,做题就能够举一反三,一通百通。
比起数学不好,就搞“题海战术”猛查漏补缺,不如从思维的底层抓起,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所谓的“熟能生巧”不是多做题,而是多看书。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窦桂梅校长说:“孩子学习的所有学科,最终考验的都是阅读水平。”
“不阅读的孩子,正在成为潜在的差生。爱阅读的孩子,都是潜藏的学霸。”这句话一点也不假。阅读发挥出来的力量,会在孩子的小学、初中以及未来的每一个阶段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14.webp


所以,想要对抗快餐信息对孩子大脑的绞杀,坚持阅读、增加阅读、深度阅读就是最好的应战。长脑子的「15分钟阅读法则」
吃习惯知识快餐的孩子,早已无法细嚼慢咽营养干粮了,怎么办?
美国K12英语测评和分级阅读的专业网站Renaissance作为全球认可的「阅读风向标」,在2025年最新发布的《孩子们在阅读什么(What Kids Are Reading)》报告中,给出了一个非常简洁有效的办法。
15.webp


红色:学龄前儿童正在读书的大脑,语言和读写区域的白质有所增长(让孩子大脑聪明的物质)
16.webp


蓝色:每天花2小时在屏幕上的大脑,白质混乱和发育不全
不用多,每天只需要15分钟,就能长脑子。
Renaissance在研究中发现——
每天阅读少于15分钟的孩子,高中毕业时的「词汇暴露量」为150万个,而每天阅读15+分钟的孩子,词汇暴露量高达640万,足足是前者的4倍。
阅读少于每天15分钟的孩子,阅读理解任务低于80%;而多于15分钟的孩子,则理解任务得分则高于85%。
也就是说,孩子只要每天能抽15分钟碎片时间看书,阅读表现就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这就是神奇的「15分钟阅读定律」,阻力小,简单易行。
17.webp


家长可与孩子约定每天15分钟 “魔法时间”,比如晨读15分钟,饭后15分钟,睡前15分钟,让阅读成为习惯,让这个短暂的碎片时间融入生活,变成刷牙洗脸一样的常态。
阅读材料要触手可及,口袋、床边、卫生间、餐桌旁都放上书,一旦有 15 分钟空闲,随时能开启阅读。比如通勤路上,利用地铁时间,通过电子书、有声书组合,将零碎时间化作阅读时光 。
别小看这15分钟,看起来小而简,但现实中,每天能坚持读至少15分钟的孩子不过半数,到了高年级就更是凤毛麟角,9-12年级孩子平均每天只读书9.2分钟。
18.webp


同时,这份报告还给出了一个让阅读效果更好的办法——有目标性的阅读。
漫无目的,走马观花的看15分钟,效果甚微,要想让大脑动起来,开启深度阅读模式,最好的办法就是能符合这8个关键词——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7-29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15分钟阅读真能防大脑萎缩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自成一派
  • 打卡总天数:135
发表于 2025-7-29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前祝福您生日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自成一派
  • 打卡总天数:135
发表于 2025-8-1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果断回帖,如果沉了就是我弄沉的很有成就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8-30 03:00 , Processed in 0.359081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