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7|回复: 0

[心情点滴] 为人父母的辛苦谁能懂?养育倦怠与亲子关系的恶性循环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0
发表于 2025-7-17 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webp

来源:www.pexels.com


撰文
杨北溟:美国西北大学,人类发展与社会政策系博士研究生
周泽西: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人类发展与家庭科学系博士研究生
责编:钱岳


1
养育倦怠
你是否感觉自己总是身心俱疲,萎靡不振,夸张点儿说有种油尽灯枯的感觉?这些都是倦怠(burnout)的常见症状。倦怠是一种慢性综合征,但它与抑郁症、焦虑症有所不同。你或许听说过“职业倦怠”或是更通俗的“过劳死”。没错儿,倦怠在工作中很常见;尤其是当下这个内卷的环境中,“牛马”们常常被职业倦怠找上门。但倦怠可不仅仅威胁着打工人,为人父母,同样也面临着倦怠的风险。
为人父母的艰辛自然不必多说。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们持续面临着各种压力:日常养育的繁琐、来自“别人家孩子”的比较、配偶间养育方式的分歧、孩子考砸了的消息…… 压力并不等于倦怠,每个父母都承受着养育孩子的种种压力,但多数时候,也还算应付得来。可当这些压力过于沉重,又持续了太久,父母们就容易被养育倦怠所困扰。养育倦怠的英文是parental burnout,在中文中也常被译为父母倦怠或教养倦怠。
2.webp

 来源:网络


养育倦怠的核心症状包括:对家长角色的疲倦感,与孩子在情感上的疏远,以及对养育孩子的厌倦。身陷养育倦怠的父母常常会感觉:“我想做一个好妈妈/爸爸,但真的承受不住了”,“养小孩太难了,我很久没为此感到自豪了”,“养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的我还是会去做,但除此之外,我做不到啊”。
3.webp

来源:网络


2
养育倦怠的研究进展与空白
跟职业倦怠相比,养育倦怠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大约在2010年才开始被提起,而相关的研究在近五年才广泛展开。这个领域早期的研究主要在欧洲展开,来自比利时等国家的团队用横截面数据(同一时间点的数据)分析了人口特征、父母特质、教养方式、家庭环境等等和养育倦怠相关的因素。
几年前,我们团队收集了首批关于中国父母的养育倦怠的纵向数据(多时间点的追踪数据),并证实了养育倦怠对青少年行为和心理健康的长期影响(比如,父母的养育倦怠如何影响孩子之后的发展)。这之后,国内各地的团队开展了很多关于养育倦怠和青少年发展的研究,极大地提升了学界对养育倦怠的认识。
4.webp



但我们也意识到,关于养育倦怠的研究似乎只停留在“个体间”的层面,没有进行过“个体内”层面的研究。这两者有什么差别呢?让我们拿学习时间和考试成绩举个例子。个体间的研究是看:学习时间更长的小孩是否比不太花时间学习的小孩考试成绩更好?这是在对比学得多的小孩和学得少的小孩个体间的差别。而个体内效应呢?这是:当一个小孩花了比自己平常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之后能否能考出比他原来水平更好的成绩?这里对比的不是不同小孩的差别,而是看同一个小孩自身某一方面的变化(学习时间)如何影响另一方面的变化(考试成绩)。
个体内层面的分析可以用动态的视角研究变化与发展,同时也不受个体间稳定特质差异(比如年龄和性别)的影响,有助于推断因果关系。此外,因为我们可以知道某一方面的改变会带来另一方面的改变,所以这类针对个体内水平的研究也可以更好地提示我们该如何进行干预。


5.webp

来源:www.pexels.com


3

“个体内”层面的研究
关于养育倦怠,个体内层面研究的缺乏很可能还是因为相关的追踪研究太少。尽管近几年养育倦怠的研究势若雨后春笋,但大多用的还是同一时间点的数据,无法进行关于个体内变化的分析。
利用收集的追踪数据,我们团队这次分析了养育倦怠和亲子冲突如何在个体内层面互相影响。这批数据追踪了400多名中国青少年和他们的父母一年的时间,用问卷的方式收集了三次关于养育倦怠和亲子冲突的数据。
6.webp



这个研究使用了随机截距交叉滞后模型来区分“个体间水平”和“个体内水平”。结果表明,养育倦怠和亲子冲突之间,既有个体间水平上的相关性,也有个体内水平上的交叉影响。
在个体间水平上,相比于养育倦怠低的父母,养育倦怠更高的父母整体来说更容易与孩子爆发冲突。
在个体内水平上,当父母有了比平常更高的养育倦怠,他们之后会比平常更频繁地与孩子爆发冲突;同样,当父母与孩子产生了比平常更频繁的冲突,他们之后会比平常更加深陷于养育倦怠之中。
我们对这些结果的解释是,养育倦怠的父母也许更容易忽视孩子或在孩子面前宣泄负面情绪,这些都可能导致亲子之间的冲突;同时这些冲突会使父母感觉压力倍增,从而会恶化他们的养育倦怠。于是,两者交互影响,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另外,我们也对比了父亲与母亲以及低学历与高学历父母的差异。关于父亲与母亲的对比表明,养育倦怠对亲子冲突的影响在母亲身上更加显著。这也许是因为母亲比父亲承担了更多的日常养育任务,于是她们的倦怠更容易导致亲子冲突的产生。
同时,关于不同教育背景的父母的对比表明,亲子冲突对养育倦怠的影响在低学历的父母中更普遍。对此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低学历的父母可能缺乏足够的资源(例如金钱和社会帮助)来应对类似于亲子冲突的养育压力,于是更容易因此产生养育倦怠。
       整体来说,这个研究的亮点在于使用追踪数据发现了养育倦怠和亲子冲突在个体内层面的相互影响,同时也发现了母亲以及低学历的父母可能更容易陷入这个恶性循环。如果你已经深感疲惫、筋疲力尽,请别急于自责。倦怠并非终点,它往往是提醒我们需要改变的信号。我们建议可以从修复与孩子的关系开始——当亲子之间的误解与紧张被逐渐化解,你会发现,那些压在心头的沉重,也悄悄地松动了。打破“亲子冲突—养育倦怠”的恶性循环,从一次真诚的对话开始。重建连接,就是重新找回作为父母的力量与希望。

制版编辑:杨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8-30 04:27 , Processed in 0.167294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