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6|回复: 0

[科技新闻] 我们最近又买了7个好用的「新玩意」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7-12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编注:我们希望通过「编辑部的新玩意」分享编辑部成员们最近在用的新奇产品,让他们自己来谈谈这些新玩意的使用体验究竟如何。
内容声明:《新玩意》栏目如含有商务内容,将会在对应条目标注「广告」;来源为「厂商送测」的产品并无内容干涉。
🔊

CC

 漫步者 MR4 监听音响 


  • 参考价格:¥339.07
写在前面:本人木耳👂,对音乐爱好者口中的「高音甜、中音准、低音沉」等音效表现完全无感,唯一能感知到的差别是劣质扬声器损失的乐器声与声音响度等,所以在此不做对比,单纯分享体验,仅供参考。
前几天在会员社区、V2EX 等交流网站分享了我围绕着 Mac mini M4 选购的一套影音体验方案,其中最新购入的便是这套漫步者 MR4 监听音箱,选择购买一套音响的原因很多:Mac mini 自身的扬声器声音实在单薄;现在重度沉迷于音乐、电影之中,有一套好的声乐设备很有必要,可以大大提高体验。
1.webp

就这样,在对比了各种价位、无数叫不上名的品牌的产品后,我最终选择了这台入门款监听音箱,仅 339 元便可购入一对儿,那么其余的所谓品牌、设计等因素便不再重要。到手后便是如图所示两个白色音响,以及几根用于连接设备和音响的线材,简单连接后便可正常使用。
搭配 Apple Music 的无损音源后,整体音乐体验较之前好了太多,音频更加饱满、低音更明显、乐器声也发挥出了该有的作用,我个人常听的华语 R&B、流行等,表现都不错。在播放电影时,也能听到更多的细节,整体沉浸感提升不少。在看测评类视频时,也看到有发烧友自行换线材、加小尾巴等,继续提升使用体验,有点最初入数码坑时折腾的感觉了。
如果你也对音响等设备种草较深,不如先买一套入门款设备,再做后续「发不发烧」的决定。
🛜

路中南

 UCG-Ultra 


  • 参考价格:¥999
在装修的时候,我就问了一圈周围的同事,他们基本都购买了 UniFi 的路由器,还推荐我购买 UDM 这样的旗舰系列(只能说跟这帮人做同事太费钱了)。不过当时我并不准备花超过 2000 元的预算上机架方案,于是就买了台多合一的梦想路由器 UDR(是UDR6,新款是UDR7,下简称UDR)。UDR 作为一台网络设备,摆在沙发旁反而让人觉得是一件美丽的发光装饰品;让我更满意的是 UniFi OS,完全称得上是一位优雅的网络多面手。不过今天,若让我再重新做一次选择,我也许就不会选 UDR。
2.webp

那一抹蓝盈盈的光环,关了灯更好看。

在快两年的时间里,我渐渐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一台纯粹的网关设备,而不是一个「大而全」的平台。如果你打开 UniFi 的首页,就会发现除了网络,还衍生出监控、存储、门禁、VoIP 甚至广播喇叭等业务。
3.webp

UDR 就是这样一个平台,可以支持如此多的功能,但是底层的芯片能力又很弱(双核 A53 @ 1.35 GHz,作为参考),随着后续设备数量越来越多,UDR 孱弱的性能渐渐成为了瓶颈。我不得不关闭其 PPPoE 拨号(因为此时最大仅支持 700 Mbps 速率)并交还给光猫,还关闭了 IDS/IPS(流量识别)、策略路由、入侵防御等感知没那么强的功能,以期降低负载。(参考了 UniFi 官方文档,他们的文档中英文皆有,且比较实用)
从「大而全」走向「小而精」,同事就跟我推荐了 UCG 系列,它更符合我 AC + AP 的可拓展性偏好,也用不着升级 UDM 或考虑网络之外的功能(UCG 中的 CG 指的就是 Cloud Gateway,即云网关)。不过刚接触这产品线,其后缀命名差点让我搞错定位:

  • UCG-Ultra 是其中最便宜的一款,只带有网络功能;
  • UCG-Max 另外增加了 RAM 和存储,可以搭配门禁或监控功能;
  • UCG-Fiber 是最高阶的,处理器都换用 A73,还支持万兆网络。
但是如果你像我一样,只是需要一个好看好用的入门型家庭网关,UCG-Ultra 几乎是最佳选择。
4.webp

入门型虽然不好听,但是也意味着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刀刃上。

一开箱,UCG-Ultra 就还是那种「精致数码产品」的味道,摆在桌面上和 Mac mini M4 体积相近,占地面积上比手机再大一点。我个人一向不太喜欢黑粗的设备,铝银或白色会让我更容易接受。随机附赠了一个 5V/3A 的 USB-C 充电电源以及一根短网线。没错,UCG-Ultra 用的是 USB-C 口输入,非要带出去用也很方便。
在迁移的过程中,我直接偷懒在 UCG-Ultra 上恢复了 UDR 的备份(跨设备、跨系统恢复备份都不太推荐)。相比 UDR 只有一个 1 Gbps 的 WAN 口,UCG-Ultra 的 WAN 口支持最高 2.5 Gbps,而且还可以「借」一个 LAN 口改为 WAN 口,一来方便我移动宽带两年合约到期后更换成更高速率的套餐,二来也方便我另接一条其他运营商的宽带以缓解晚高峰跨网限速。得益于性能提升,这台设备激活时的网络测速就已经突破了 800 Mbps,移动这么大方的吗?
5.webp

RAM 占用从六七十下降到四十左右,CPU 长期低负载

因为 UCG-Ultra 只是一个网关,并不具备无线信号发射功能,在采购 UniFi 新款 U7 Pro 的 AP 前,我准备用旧的 U6-IW 和 UDR 承接一下。没料想 UDR 并不支持降级为纯 AP 模式使用,可能因为它本身被设计为一台必须承担网关和控制器角色的主机,而拒绝了被管理的命运吧;U6-IW 也仅支持 PoE 供电,但 UCG-Ultra 并不支持 PoE 输出。好在天大地大,Reddit 上的网友提供了另一种替代方法,目前这三款设备共存良好。换句话说,如果不追求无线电相关的统一集成管理,搭配第三方品牌的 AP 照样能与 UCG-Ultra 搭配使用。不过,若部署多个 AP,协同修改信道宽度、频谱、5 GHz 漫游阈值以及每日自动优化等功能,还是挺吸引人的。
6.webp

最后,如果你真的要跟我一起入 UniFi 这个「坑」,或者你已经购买了 UniFi 系列设备但担心自己难以掌控 UniFi OS,除了上文提到的官方文档,我还会推荐你一读 Sukka 老师的这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我的家庭网络组网方案》。这篇文章给了我特别多的帮助,包括但不限于 VLAN 划分、策略路由、防火墙设置、Wi-Fi 无线电设置等。祝你也冲浪愉快🏄

📷

Tp

 理光 GR3 日记版 


  • 参考价格:¥7765
在理光即将推出 GR4 的当下,我终于还是入手了 GR3。
大概从去年开始,我就种草了理光 GR 系列的相机。但受到各种炒作的关系,即便是 2013 年发布的 GR 一代都被哄抬到了一个不属于它的价格。我被种草的原因是看中了它足够小巧便携的机身设计,可以作为一台日常带着的随身相机记录生活中遇到的精彩瞬间。于是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买过 饼干镜头、半格胶片机、富士的卡片机,并且在数次出行中都有带着它们拍照。虽然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想要购入理光 GR3 的冲动。
直到前段时间在日本旅行时,我遇到了很多转瞬即逝的精彩瞬间。即便我当时就把 X-E4 斜挎在身上,但当我抬起、开机、对焦再按下快门,眼中所见的美好已然消逝。于是,我终于意识到 GR 系列对我而言的另一个杀手级功能:快拍
从日本回来后,我便在各大电商平台蹲 GR3 的现货。前段时间终于在京东入手了 GR3 日记版。虽然放的货是加价将近 1000 元,捆绑了一些配件的套餐,但比起动辄 8000+ 的第三方卖家,官方店的价格至少还是更合理一些。
7.webp

之所以选择 GR3,而不是 GR3x 或者 HDF 版本,是因为我更想体验 GR 系列标志的 28mm 视野,并且 ND 滤镜对我来说会比 HDF 滤镜更实用一些。而不考虑 GR4 的原因,则是 GR4 目前所流出的升级内容对我来说都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再加上我总感觉 GR4 的定价可能会更高,届时想要以合理价格买到只会更难。
上手之后,我觉得 GR3 非常符合我的预期:小巧便携,单手就能操控。虽然现在天气热得让人不想出门,但在仅有的几次出行中,我都会带着它走走拍拍。虽然我还没遇到那种想要立刻捕捉下来的瞬间,但在数次尝试快拍之后,我更明确了它就是我想要的感觉。
在关机状态下,按下开机键之后立马按下快门,就能在 1 秒之内完成拍摄。在开机状态下,直接全按快门也能跳过对焦,以设定好的快拍距离拍摄。灵活用好 GR3 的快拍功能,真的能给人一种「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感觉。虽然使用快拍时,总会遇到构图不够好的情况,但毕竟拍到比拍好更重要,更何况 28mm 的广角镜头加上 2400 万的像素也给后期二次构图留下了一定空间。
8.png

开机即拍,然后才进入取景预览

提到理光 GR,自然也不能不提它的色彩了。GR3 内置的各种色彩滤镜里,我比较常用的是高对比度黑白、负片和正片。每个色彩滤镜也像富士一样支持调整参数,并且提供了 2 个自定义档位来存储额外的色彩滤镜参数。因为使用时间还不长,我目前也还没吃透它的滤镜参数。
但就目前的使用感受上来说,我觉得理光的滤镜给我带来的视觉体验是很舒服且耐看的。负片模式对部分色彩的表现会有明显的风格化倾向,比如车的红色在负片模式下会更偏橘红色,而正片模式色彩会更还原且浓郁。
9.webp

左:负片,右:正片

而高对比度黑白(AKA 森山大道模式)对我来说则很适合配合机内 ND 滤镜拍摄慢门使用,再加上机身的三轴防抖,快门速度即便压到 1/5 秒,也能做到手持不糊。
10.webp

高对比度黑白(快门速度 1/5s,ND 滤镜开启)

与之相比,没有 ND 滤镜和机身防抖的 X-E4 在拍摄类似的场景时,往往需要连拍多张才能挑出一张相对不那么糊的照片。
11.webp

富士 X-E4 with TTartisan 27mm f/2.8(手持 1/8s)

不过,理光 GR3 是一台严重偏科的相机。我认为最适合它的定位,应该是在主力相机之下,智能手机之上的一台副机。它比同画幅的微单便携,拍摄效果又好于智能手机,也没有乱七八糟的算法给你强行锐化。但 28mm 的焦段并不算很好驾驭,非常考验拍摄者的构图能力,不然很容易拍出一张和手机主摄区别不大的照片。再加上不算太好的对焦、约等于没有的视频能力、令人诟病的电池续航……任何一点都容易劝退新人小白。
在我看来,理光 GR 系列并不适合摄影小白。同样的价钱买一台微单,再配个好用的变焦镜头,不但能在入门阶段拍出令人满意的照片,给自己快速提供成就感,不至于买了之后火速发帖「避雷」。但倘若你已经有了一定的拍摄经验,想要让摄影更「无痕」地融入你的生活,我会衷心建议你试一试理光 GR。
至少到目前为止,理光 GR3 仍是我心中便携式相机的唯一选择。28mm 的焦段能够让我挑出标准焦距的舒适区,用更广的视野观察这个世界,让我能够更深入地学习并理解构图与光线的运用。而与充满特色的滤镜逻辑,又能让我不断学习,摸索这台小巧机身内所蕴藏的无限潜力。
🧑‍🦲

北鸮

 理光头推子(?)


  • 参考价格:¥38.17
希望没几个人能参考上这条新玩意。毕竟比起光头,还是乌黑浓密的秀发更符合大众审美。
我打小发质细软、分布稀疏,胡子的密度都比头发高一些。上大学开始,只要一理发,就有人觉得我像某位劣迹选秀艺人。尤其等到基因启动,我飞速雄秃,头发留长了也能看出没什么头发。刚开始我只是嫌头发太少,理发性价比逐渐走低,自己买了把推子理发(还认真学了怎样自己给头发理出层次)。后来,头发到了没有米诺地尔就没有掩饰价值的地步,就干脆每次都理光了。我有理光(?)已经 6 年多了。
开始理光头之后,就会发现它还挺麻烦的。因为习惯了光头,而且雄秃还在不断发展,头发的尴尬期就会越拉越长,以前两月一推都算能看,后来慢慢变成一月一推、两周一推,才不会出现那种秃顶特有的侧发爆炸顶发归零的怪异观感。最近我决定停止这种态势,干脆每天都简单理一下,把时间成本平摊,维持一个比较光的状态。
我之前一直用的是电动的理发推子,一把服役多年的小飞利浦,还有一把同事小虎送的松下,两把差价将近十倍,但使用体验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做造型上。那把松下使用更好的电池,能全身水洗,电机更有力,机身还带快速控制卡尺长度的拨轮,精度到 0.5 cm。这比之前那把需要不停换卡尺的小推子舒服太多了,分层也更细致。
12.webp

感谢虎哥

但它俩一贴头皮,差距就微乎其微了。因为理发剪的刀片略厚,不管用哪一把推光头,最后剩下的都是一层长度可见的发茬。想再干净点,还得用手动剃刀刮。那每天的工程量就太大了,要全头上泡沫,而且常见的带舒缓条的安全刀片消耗很快,基本只能用个三四次。直觉告诉我应该买个电动剃须刀,刚好有天刷到 Baldcafe 的视频,他试用了几个卖二三十镑的「便宜货」,这小电器一眼就是国内产猎奇剃须刀,我当即打开淘宝,四十块钱,马上下单。
13.webp

虽然长了七个刀头,每个头也能单独小范围活动,但毕竟脑袋不是理想球体,推刮的时候基本只有三四个刀头在起作用,至少连续在头皮上推拉时,沟沟壑壑总能有几个刀头照顾得到。旋转式剃须刀其实也没有太干净,但比理发推更贴头皮,基本可以修到只剩刺一样的发茬的程度,操作也更简单,效率还是比较高的。比较重要的是它长成这个怪样子,每个刀头也可以打开水洗,清洁简单。一遍囫囵刮下来,摸起来至少大部分都是一个手感,而且这个头发长度,即使漏掉了哪里,不用等几天就能因为手感突出补上。
14.webp

如果你不幸种草了这个东西,我有三条选购建议。一,这东西牌子很多,但一眼看去应该大都是贴牌,买个销量多且便宜的凑合一下就行了。二,这东西有七刀头八刀头九刀头什么的,我觉得七刀头就够了,顶上有一个中心刀头,四周的能尽量贴贴头皮,太多了也没用,就跟那个一核有难八核边上跳舞的梗图一样,除非你后脑勺真的很圆,那你做什么都会成功的。三,还是得有个手动的备用,用来应付一些头发茬都不能有的庄重场景,至少得有个电推子,以免几天没刮头发长得它应付不了。如果想更干净点,往复式的电动剃须刀应该能剃得更短,就是效率低点。
另外那把优质电推子现在用来修胡子了,偶尔拿来处理我超过五天忘刮的头发。一派倒反天罡的祥和气息。
📸

Microhoo

 富士 X Half 


  • 参考价格:¥4999
首先恭喜楼上的 Tp 老师喜提 GR3,作为前 GR3X 机主,非常知道这台机器的魅力,即便已经发布六年,但依然是一台非常优秀、与现在新机相比都不落下风的产品。而我忍痛卖掉的原因也不是因为它不够好,是因为与原畅想的「轻轻松松带个相机无压力玩乐」的幻想有很大偏差——GR3/GR3X 的表现太出色了,即便是体积便携,但操作和画质都与专业相机无异——我仍然需要一台不那么相机的相机。所以当 X Half 上市、并且能以官方售价首发购买不争不抢,我就没忍住。
15.webp

玩了 X Half 近一个月的时间,虽然并没有因为这个决定感到后悔,但有朋友问我 X Half 用得怎样推不推荐买,我的回答通常是不推荐;问我那为什么要买,我说因为我是智障。事实就是如此,GR3 无论官方卖得贵还是市场炒得贵,它的确有体积与画质兼顾的优越性;但富士敢把 X Half 定价 4999,那是真的没有把消费者当人。
作为一台 2025 年上市的相机,如果你没有接触过实机,那你大可以敞开了去想这台相机的质感有多塑料、画质有多差、操控有多不现代化……你几乎可以把它等同于百元一次性胶片相机来定义。但我贱就贱在,我可以换个视角去找补——如果把它当成一个玩具,那么其实 X Half 也蛮好。
16.webp

X Half 的官方定义是「模拟胶片相机」,所以如果它做到了 GR3 那般的画质,那就太不胶片了,所以 X Half 拍出来的画面几乎没有细节、光线稍逊则画面稀烂,就是要给你最沉浸的胶片体验。——我能说出这话真不是个东西。
网上有很多关于 X Half 的操作、滤镜和模式更详细的介绍视频,这里我就不赘述它的功能了,感兴趣的话可以搜搜,放两张我用它拍的照片吧。
17.webp

总而言之,X Half 就是一个美丽废物、情绪玩具,就像你在人均离谱的高级餐厅吃了一顿萨莉亚、请发型总监剃了个光头,你要先知道它就没有好不好、值不值的说法。能接受这个观念,那我觉得 X Half 其实也蛮不错。它终于实现了我用惯了相机后反过头来想「随便拍拍」的矫揉造作,不纠结构图、不计较画质,纯粹留下当前的性质一刻。前不久看到一句很感触的话——「胶片是反方向的钟」,现在对我来说,X Half 就是一块没电的卡西欧。
祝大家都能买到开心的玩具。
💿

Lotta

 日版苏打绿同名专辑 


  • 参考价格:4400 日元
日版同名复刻专辑发售时间刚好和东京演唱会接近,专辑的塑料包装袋上也有「20 周年公演决定」的贴纸,更多了几分纪念意义的加成。于是演唱会第二天,带着苏打绿 21 岁生日的仪式感,我们直奔涩谷的 Tower Records,一楼专辑摆台上日文+繁体中文的宣传词「清透如诗般的台湾乐团」映入眼帘,和专辑的设计风格十分相配。
18.webp

与最初以鱼丁糸之名复刻的版本相比,专辑在设计、装帧上都别无二致,唯一且最重要的变化,则是名字终于变回了苏打绿,而《不同名专辑》也终于变回了《同名专辑》。
除此之外,日版专辑还附带了标有日语歌名的封底,以及附带日语歌词的小册子。对于非日本地区的歌迷来说,这样的设计保留了专辑设计的原汁原味(尤其是最具特色的青峰手写字),比直接把歌词本改成日语的要好得多。CD 也采用了 SHM-CD,可以说这次日版还是很有诚意的。
19.webp

20.webp

专辑包含两张 CD,CD1 自然是同名专辑所有曲目的重置版,CD2 由 2016 年 In Summer 巡回现场翻唱的歌曲和没有被收录进专辑的单曲组成,包括《空气中的视听与幻觉》《鳟鱼》《蜘蛛天空》等 10 首歌。歌词本也和原版一样是手写字 + 涂鸦的形式,两张 CD 的分隔页则是封面同系列的写真。
21.webp

22.webp

购买专辑时,我们还顺手抓了几个摆台上的绿色神席祈愿御守。不得不感叹塔店是会做生意的,涩谷店的绿色御守被抢购一空之后,所有带绿色元素的产品都被放在了苏打绿专辑的摆台上。
23.webp

与其他御守不同,神席祈愿御守背面留有一个透明口袋,并贴心地附上一块相同大小的亚克力板,防止放进去的纸品弯折损坏。御守的说明书也采用了类似神符的设计,展开就能看到御守相关的一些说明,包括放入照片的尺寸、放置方法等。于是我把这次巡演代表夏天的绿色纸花放了进去,希望苏打绿下一次演唱会不是十年之后。
24.webp

⚡️

Lotta

 13 合 1 桌面充电拓展坞 


  • 参考价格:899 元
自从 MacBook 开始全面拥抱 USB-C 之后,越来越少的机身接口反而催生了各式各样的拓展坞。就拿我来说,我用的是带 Touch Bar 的 MacBook Pro (2019),机身的 4 个 USB-C 接口虽然够用,可一旦接上显示器,再插上经常需要使用的移动硬盘、读卡器,显得累赘不说,也很不优雅。4 个接口暂且如此,就更别提男友只有 2 个接口的 MacBook Air M1 了,他如果要把 SD 卡的照片全部备份到移动硬盘,就意味着必须断开显示器。
借着共创的机会,我提前拿到了 EGIOZR 出的这款 13 合 1 桌面充电拓展坞,在实际使用了几个月后,我想和你聊聊我的使用体验。
首先,这个拓展坞的颜值是值得肯定的。纯白色机身加上 RGB 环形灯带,感觉是那种会出现在科技博主桌面上的桌搭好物。恰好我的桌面也是白色系的搭配,放进拓展坞也丝毫不显违和。
25.webp

拓展坞在正面设计的都是常用且小巧的接口,包括 3 个 USB-C 接口、SD 卡读卡器、microSD 卡读卡器和一个 3.5mm 耳机接口。保证了正面观感的同时,这些接口也能满足我绝大部分的日常使用。大小形状不一的网线、USB-A、DP、HDMI 等接口则与电源一样被设计在了背面,这些接口通常不需要高频插拔,放在背后藏起来还是有不少巧思的。
26.webp

丰富的接口让它完全可以胜任电脑外接设备「唯一的解」,只需要占用一个接口,就可以实现连接显示器(最高支持单显示器 8K 30,或者双显示器 4K 60)的同时,拥有一个随时可用的读卡器。由于它采用了独立供电,即便不连电脑,它也能充当一个桌面充电站,键盘、鼠标和手机等设备充电,PD 3.1 协议下最高支持 140W 快充,连桌面快充头也可以省了。
27.webp

更让我惊喜的,是它的侧面还有一个 M.2 10Gbps 硬盘盒,只需要配上一块 SSD 硬盘,拓展坞就能直接变身外接硬盘,直接摆脱 MacBook 存储焦虑。甚至,如果你有使用 Time Machine 的需求,这样一个几乎随时连着电脑的外置存储也能让备份这件事变得更轻松。
28.webp

哦对了,如果你有多余的 SD 卡,拓展坞也提供了收纳空间。但是,如果把 SD 卡放在拓展坞里,出门的时候一定别忘了带卡。
总的来说,这个拓展坞可以说是远超我的预期,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我的「焦虑杀手」。既能一站式解决我的 MacBook 接口焦虑,还能通过外接 SSD 的方式解决存储焦虑。甚至让我的桌面变得更整洁,真是令人赏心悦目。
如果你也对这个拓展坞感兴趣,不妨去少数派共创看看吧。
作者:少数派编辑部
责编:Microhoo & 路中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7-16 17:54 , Processed in 0.138240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