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1|回复: 2

[心情点滴] 从海淀黄庄到硅谷,华人父母鸡娃出海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7-10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很多人眼里,硅谷是科技精英的天堂,是改变世界的地方。

但在这片高智商密度最高的土地上,也藏着全球最密集、最烧钱、最系统的鸡娃战场。

这里的家长,多是受过高等教育、年薪几十万美元的科技从业者,本来可以佛系养娃、轻松生活,却偏偏走上了鸡娃这条不归路。

有人说,中国家长走到哪儿卷到哪儿。

从北京海淀到美国加州,鸡娃的方式在变,但背后的焦虑却从未远离。

1.webp


华人家庭的育儿流水线
300万美元只是起步价
在硅谷,华人父母的鸡娃事业,从娘胎的时候就开始提上日程了。

优质幼儿园一位难求,很多华人家庭在怀孕期间就开始为入学排队、提交申请做准备,甚至一些顶尖幼儿园还要找人写推荐信,或者答应以后当义工。

虽然在硅谷工作的华人父母年收入高,但也会因为“工作太忙没空参与学校活动”被私立幼儿园一口拒绝。

拒绝的理由是:父母都是双职工码农,工作时间高度同步,没有时间到学校当义工,参与孩子们的活动。

即便报上一所幼儿园已经非常困难,但是为了鸡娃,硅谷华人父母还会给孩子报2个幼儿园,上午一个英语幼儿园,下午一个中文幼儿园。

2.webp


图源:unsplash

进入小学之后,每天下午2:30放学直接催生出课后班和补习班经济。

一方面是父母下班晚,很难亲自带孩子,另一方面是大家都秉持着不能浪费每一分每一秒学习的理念极致鸡娃。

托管中心、补习班、兴趣班就成了孩子的第二课堂,补中文、补英语、补数学,一个都不能少。有家长还会请私教进入课后班进行一对一辅导,确保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兴趣班、奥数班、编程班、体育项目也统统拉满。放眼硅谷的补习菜单,从[color=var(--weui-LINK)]Math Kangaroo、AIME、AMC10/12到Python机器人、演讲辩论、模拟联合国,几乎覆盖了K12的所有方面。

热门课程经常报名秒空,家长还要提前半年排队,否则就只能开车四五小时去其他城市参加培训。

到了暑假,更是一场家庭鸡娃能力的大考。湾区的夏令营五花八门,费用也从几百到几千美元不等,编程、机器人、创意写作、科学营、艺术营、户外营、公益营等应有尽有。

3.webp


图源:凤凰weekly

中学阶段,硅谷家庭更是进入了卷的冲刺阶段,孩子想要进入顶尖中学,不仅要孩子本身就足够厉害,还要父母有强大的经济背景。

据说硅谷学校的天才班中,20个学生中只有1-2个白人小孩,剩下的十多个学生,不是中国娃就是印度娃。

在没有中考的美国,12年教育全靠学区房绑定,湾区的学区房价格因此水涨船高,甚至超过北京和纽约。

很多硅谷华人父母的梦想的就是买一套[color=var(--weui-LINK)]Palo Alto的学区房,让孩子顺利上Palo Alto High School。

但是一套老破小没什么硬伤的Palo Alto老房子售价接近400万美元,还要缴纳高额房产税和维修费用。

4.webp


图源:realtor.com

而选择私立学校也并不轻松,湾区中高端私校每年学费在3-7万美元之间,校车、课后班、兴趣班等另行收费。

如果还要加上课外补习、竞赛集训,一年的教育支出轻松突破60万人民币。

有数据显示,培养一个“标准硅谷娃”,至少要投入300万美元,而且这只是起步价。

这早已不只是养育孩子,更像是在运作一个精密的18年长期项目。每一笔投入、每一项安排,背后都是父母对未来的巨大押注。

5.webp


成功的背后默默崩溃
硅谷精英鸡娃的幻象
很多华人家长始终坚信,只要足够努力鸡娃,就一定能换来一个光明的未来。

他们举出谷爱凌、朱易、陈楷雯、周嘉鹰这些华裔孩子做榜样,这些华裔孩子从小在中式鸡娃与美式素养教育的双重加持下,一边拿下奥运奖牌、世界冠军,一边斩获斯坦福、布朗、康奈尔、普林斯顿等顶尖名校的offer。

这些孩子出生在中产甚至更富裕的家庭,父母高学历、高收入,从小就为孩子制定了严密计划,从语言到体育、从学术到艺术,全方位发展。

6.webp


图源:澎湃新闻

但不得不承认,这类孩子终究只是极少数,是凤毛麟角。

大多数华人孩子拼尽全力,SAT刷满分、GPA稳满绩点、AP科目一门不落、科研志愿活动样样齐全,到头来却在申请季遗憾落榜。

因为现在的美国名校越来越反精英,千篇一律的完美简历在招生官看来索然无味,他们更希望看到的是多元且有个人特色故事。

过去那种华人父母奉为真理的刷分+拼竞赛+卷项目套路,已经不再是藤校的通行证。

一个更常见的结局其实是,花费数百万的投入,十几年的心血,最后孩子毕业即失业,甚至还无法脱下孔乙己的长衫。

而更令人担忧的是,还是鸡娃背后的代价。

在过去我们曾经看到不少华裔家庭把孩子逼上绝路的新闻,在鸡娃成风的硅谷同样不少见。

根据媒体统计,最受华人家长欢迎的硅谷Palo Alto青少年的自杀率是美国平均水平的4到5倍,其中约40%的受害者是亚裔面孔。

7.webp


图源:大西洋月报

这并不是巧合,孩子们长时间生活在高压之下,失去了自由发展的空间,他们独特的个性被磨平,生活被规划到每一秒。

即使他们成绩优异、执行力强,但快乐感极低,心理问题、焦虑症等正在引爆孩子的情绪炸弹。

很多孩子其实也很迷茫,爸妈拼命为他们提供最好的资源、最精细的规划,但他们心里未必真的认可。

而且移二代夹在中美两种文化之间,难以找到属于自己的身份标签,归属感非常低。他们既不像美国孩子那么自在洒脱,也很难全部接纳中国式的成功标准。

他们变成了鸡娃流水线的标准产品,分数漂亮、活动丰富、志愿者经验满格,但内核是空的,是失去灵魂的。

8.webp


不只是华人在卷
而是中产在焦虑
很多人批判鸡娃,甚至把硅谷鸡娃归因于华人教育的惯性,认为是中国家长走到哪儿卷到哪儿。

但其实硅谷鸡娃之所以愈演愈烈,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全球化竞争越来越激烈,二是顶尖教育资源紧张。

在这种背景下,不只是华人父母焦虑,几乎所有中产家庭都在集体焦虑。

有一位湾区白人家长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的[color=var(--weui-LINK)]K12教育还很佛系。

9.webp


图源:Quora

那时候,硅谷的孩子们暑假是拿来打棒球、骑自行车、看动画片、晒太阳的,没有谁在刷SAT,也没人在规划背景提升项目。

教育讲究的是自然成长、快乐教育,家长也很少干预。

但到了90年代以后,形势就彻底变了。随着科技产业爆炸式发展,全球人才都涌入硅谷,竞争门槛越来越高。

本地家庭也开始意识到,孩子如果想进好大学,光靠天赋和自由成长已经不够了,必须拼分数、拼实习、拼志愿者经历,还得早早规划名校升学路线图。

于是,原本只在部分亚裔家庭流行的鸡娃方式,渐渐被更多族裔中产接受。

今天的硅谷,不只是华人在卷,印度裔、韩裔,甚至不少白人家庭也开启了虎妈虎爸式育娃。

报课外班、请私教、拼学区房、搞夏令营,通通安排上。只不过华人家长的鸡娃更加有章可循,更能执行到底罢了。

硅谷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它是全世界最聪明脑袋聚集的地方,是技术创新的前沿阵地,无数科技精英曾经放弃藤校学业也要投入到硅谷热土。

10.webp


图源:福布斯

但是这里也聚集了最多焦虑的父母和最累的孩子,每个家庭都在试图跑赢别人,哪怕起点已经不低了。

不过即使这样,依然很多家长认为,硅谷其实是个挺适合养娃的地方,因为这里不像洛杉矶或纽约那么物质化,更看重教育、智力和创造力。

硅谷一向崇尚知识、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这些原本是这里最核心、最骄傲的价值观。

这些理想和升学焦虑、社会竞争、阶层焦虑搅在一起,原本健康的追求也就变了味。

很硅谷精英自己就是靠读书和努力改变命运的,所以他们也理所当然地觉得,孩子也得这么卷、这么努力。

但是时代开始发生变化,名校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依然要面临艰难的就业环境。

鸡娃的终极问题,并不是顺利到达终点,而是我们是不是还能给孩子留下一点失败的机会、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一种没有KPI的成长体验?

无论在北京,还是在硅谷,这才是每一位父母最值得思考的事。
  • 打卡等级:自成一派
  • 打卡总天数:321
发表于 2025-7-10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7
发表于 2025-7-10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只想说一句很好很强大!      666666666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8-30 03:00 , Processed in 0.320216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