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回复: 2

[心情点滴] 填报志愿风波背后:我们是不是对“成功”理解得太单一了?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6-1 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最近,一则来自江西瑞昌市的消息引发了公众热议。一位高中班主任漆某芳老师在学生志愿填报期间,因为情绪激动,在班级微信群中对未按她建议填报“清华北大”志愿的学生发表了不当言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随后学校及时进行了处理,老师本人也做出了深刻检讨,向学生和家长道歉,并表示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这一事件不仅是一场关于教育方式的讨论,也让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到了情绪、期望与沟通之间的微妙关系。
1.webp


我在看到这件事时,首先感受到的是一名教师在高考季节中那种混合了焦虑、投入和无力感的复杂情绪。在这个节骨眼上,每一位老师都承担着沉重的责任感,他们希望学生能“考得好、报得对、走得远”。而在多年教学努力之后,当她觉得某个“最优选择”没有被采纳时,那种失落很容易演化为愤怒或沮丧。这是一种典型的“控制感失衡”反应。心理学中提到,当一个人长期投入于某个目标,而在关键时刻未能达到预期时,他们的情绪会迅速转向负面。对这位老师而言,学生没有选择她所期望的院校,也许在她内心深处并不仅仅是“失望”,而是一种“自我否定”感的涌现:我是不是没教好?我是不是不被信任了?当然了,或许内部有相关的利益联系,例如名师资格评比,奖金等等,我就不好随意去恶意猜测了。
但从学生和家长的角度来看,选择哪所学校、报什么专业,是关于人生方向的重要决策。他们考虑的因素可能不仅仅是分数的匹配,还有兴趣、未来发展方向、生活环境甚至是心理承受能力等。尊重孩子的选择,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要学习的课题。当教师的好意变成压力、当建议变成“标准答案”,学生可能感到窒息,甚至会对未来的道路产生怀疑和不安。
值得肯定的是,学校在事件发生后迅速召开会议,进行反思,并明确提出尊重学生志愿的原则。这种态度是积极的,也体现出教育系统正在努力往更加人本、更重视心理健康的方向转变。在心理咨询的工作中,我们强调“共情”和“非评判性倾听”,这一点在教育工作中同样重要。真正有力量的引导,是建立在理解和尊重基础之上的。
这起事件也折射出我们目前社会对“成功”的定义仍然较为单一。“清华北大”当然代表了优秀的学术资源和平台,但并不意味着每一位优秀的学生都必须去那里。人的成长路径是多元的,不同的兴趣、性格和目标都会影响他们的选择。将“顶尖院校”视为唯一成功标准,本身就忽略了人的个体差异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帮助个体成为最适合自己的样子,而不是统一的模式。
这件事引发的争议,其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的契机。我们是否太过关注外在成就,而忽视了孩子内心的成长?是否过于强调老师的成绩感,而未能给予他们足够的情绪支持?是否在无意中让家校合作变成了家校对立?
我们不能用一次事件否定一位教师的全部付出。漆老师的情绪失控固然值得批评,但她背后的焦虑和期望,也需要我们给予理解。她可能只是缺乏更好的情绪管理方法,缺乏在压力下保持沟通平衡的技巧,而这恰恰是许多一线教育者共同面临的困境。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为教师建立系统的心理支持机制,让他们在承受巨大压力的同时,也能学会照顾自己的情绪,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
同时,家长和学生也需要学会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并且在面对教师的建议时,保持冷静、尊重但坚定的态度。只有家校之间建立起相互理解和信任,教育才有可能真正走向合作,而不是博弈。
或许,这件事最终能促使更多学校重视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鼓励教师进行情绪管理培训,强化“尊重选择”的理念,也鼓励学生表达自我、学会判断。这才是一个教育事件带来的最大意义。
如果你读完这篇文章,也有类似的情感共鸣,或者你身边也曾经历过类似的教育困扰,不妨在评论区写下你的想法。你的一条留言,或许就能点亮别人的一盏灯。也欢迎你关注,点赞、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人看见情绪背后的教育真相。因为,教育不只是成绩的较量,更是心灵的交流与成长。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6-6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聊至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6-11 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害了这孩子一生,做人做事做的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8-30 05:26 , Processed in 0.157057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