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为了揭示深海生态的神秘面纱,来自中山大学与广东省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实验室的科研团队,近日在南海开展了一次特殊的深海观测实验。他们将一具牛尸作为诱饵投放至海底,竟意外拍摄到一种罕见的大型深海鲨鱼——太平洋睡鲨(Pacific sleeper shark,学名 Somniosus pacificus)的活动影像。这也是该物种首次在南海现身,大大拓展了其已知的活动范围,为深海生物多样性研究带来了突破性发现。
太平洋睡鲨首度在南海现踪,科学家以沉入深海的牛尸为诱饵,成功拍摄到其进食行为与罕见画面。 (图撷取自Ocean-Land-Atmosphere Research)
据英国《Discover Wildlife》网站报道,太平洋睡鲨通常被认为生活在北太平洋的寒冷深海水域,性情隐秘、行动迟缓,是极难观测到的深海掠食者。然而此次拍摄结果显示,该物种可能比科学界原先认知的分布区域更为广泛,甚至可能在热带深海中也有栖息与活动的习性。
录像画面显示,这些鲨鱼在牛尸周围展现出独特的行为模式。体型较大的个体会迅速靠近并强力撕咬猎物,而体型较小的鲨鱼则表现得更为谨慎,选择在外围盘旋等待时机。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一种“排队进食”的社会行为——后到的个体有时会拥有更高的进食优先权,反映出深海鲨鱼之间可能存在复杂的社会秩序与竞争机制。
此外,科学家还注意到太平洋睡鲨在进食时会出现**“眼球内缩”**的动作。由于它们不像其他鲨鱼拥有“瞬膜”保护眼球,研究人员推测,这种眼球缩回的行为是一种在捕食过程中防止眼部受伤的生理防御反射。
更令人惊讶的是,此次拍摄到的所有鲨鱼均为雌性,研究团队据此推测,南海相关海域可能是包括太平洋睡鲨在内的大型鲨鱼物种的重要**“育幼场”**。这一发现对了解鲨鱼繁殖与迁徙规律具有重要科研价值。
该研究不仅刷新了对太平洋睡鲨生态分布的认知,也为深海掠食者的社会行为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为未来探索深海生物世界提供了新方向。
“炸弹女士”安东:越南裔美国工程师的传奇人生
编译链接: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50982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