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经记者 曲忠芳 北京报道
近日,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旗下脑机接口(BCI)公司Neuralink公布了最新进展:截至目前,总共有4名脊髓损伤患者与3名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植入了Neuralink设备,这些患者平均每周使用该公司的设备时长约50小时,峰值超过100小时。这些患者能够控制电脑、机械臂,还能玩游戏、做设计等。
更为重要的是,Neuralink还掷出了一份2025—2028年路线图,提出到2025年年底解码大脑中的“意图言语”,2026年帮助失明患者重获视觉,到2028年年底触及大脑深层区域,同时探索与AI的深度融合。
事实上,《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在脑机接口领域的突破与进展频现,推动脑机接口技术迭代以及应用方面从试验到临床步入快车道。
脑机接口的“路线图”
Neuralink旗下产品线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心灵感应”(Telepathy),主要针对运动障碍患者,64通道设备可实现意念操控电子设备与机械臂;二是“盲视”(Blindsight),主要针对盲人群体,通过高通道电极刺激视觉皮层以重建视觉;三是“深入”(Deep),面向神经调节领域,目标针对帕金森、抑郁症等疾病进行治疗,目前处于动物实验阶段。
按照Neuralink擘画的路线图:该公司计划在今年第四季度将设备植入大脑中的言语皮层,届时失语症患者无须开口即可与外界沟通;2026年,“盲视”项目落地,旨在探索恢复盲人视觉;2027年支持多设备植入,扩大脑区覆盖范围;而到2028年,将访问深层脑区,并与AI集成,解决疼痛管理、精神健康治疗等问题。需要指出的是,按此计划,Neuralink侵入式设备的电极通道将分别增加至3000个、10000个、25000个,当前其N1设备的电极通道为1024个。
针对Neuralink的三年计划,一位国内的从业者表示,“从中能够看得出马斯克和Neuralink的野心与目标”,但能否按其“承诺”的时间实现还不好说,毕竟马斯克一贯的工作管理风格是,为目标任务设置一个极其紧迫且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最终期限,以此激励团队去努力达成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提出脑机接口“路线图”的并不止Neuralink一家。今年上半年,我国北京市、上海市均公布了脑机接口发展计划,以2027年、2030年作为两个目标节点。《北京市脑机接口发展计划(2025—2030年)》提出,到2027年攻克电极、芯片、编解码算法等关键技术,推动小型化植入设备在医疗场景的初步应用,培育3—5家潜在独角兽企业;2030年在医疗、康养、工业、教育等领域实现创新产品规模化商用,建成1—2个产业集聚示范区。而《上海市脑机接口发展计划(2025—2030年)》提出,到2027年推动5款以上侵入式/半侵入式脑机接口产品完成临床试验,帮助失语、瘫痪患者恢复部分语言和运动功能,实现“高质量脑控”;2030年推动脑机接口产品全面进入视觉重建、触觉感知恢复、难治性癫痫治疗等医疗场景,实现柔性电极、植入式电池等核心材料国产化。
不难看出,尽管脑机接口的发展现状距离诸多科幻电影中描绘的场景还有很远的距离,但是可以预见的是未来5年内,脑机接口在医疗康复领域的应用有望迎来新的突破。赛迪顾问《中国脑机接口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显示,我国脑机接口在2024年的市场规模为32亿元,同比增长18.8%,预计到2027年我国脑机接口市场规模达55.8亿元,年化增长率为20%。另据Towards Healthcare数据预测,2025年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为32.1亿美元,预计到2034年将增长至128.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16.7%。
临床试验进展明显
与Neuralink同样专注于侵入式脑机接口的国产厂商脑虎科技的一位负责人指出:“今年以来,整个脑机接口行业给人的感觉是临床进展加速,百花齐放,尤其是临床试验方面,各方都在朝着自己的目标奋进。但能明显地看出来,产品趋向无线化(指无线充电和无线传输),短期试验向长期试验转变。”
脑虎科技创始人、首席科学家陶虎指出,中国和美国在脑机接口这一赛道上差距很小,几乎没有代差。在他看来,“脑机接口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电机、芯片、算法、无线传输及电池等多领域,而中国拥有医嘱制度好、费用低、临床数据易获得等优势。”近年来,脑虎科技在侵入式脑机接口领域取得多项突破,团队自主研发的“微创植入式高通量柔性脑机接口”,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解决了传统刚性电极对大脑损伤大、易引发免疫反应等技术瓶颈。
今年3月,国家医保局发布了《神经系统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首次为脑机接口技术设立独立价格项目,分为侵入式脑机接口置入费、侵入式脑机接口取出费、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尽管目前尚无侵入式BCI产品上市,但提前设立收费路径,旨在为未来技术成熟后的临床应用铺路。
随后,湖北省医保局率先发布了国内首个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侵入式脑机接口置入费和取出费、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每次分别为6552元、3139元和966元。
浙江省医保局自6月1日起执行的脑机接口相关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表显示,侵入式脑机接口置入费、侵入式脑机接口取出费、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的价格分别是6580元/次、3150元/次、960元/次。如果患者是儿童,侵入式脑机接口置入费和取出费还要加收30%费用。
一位从事医疗供应链及销售代理相关工作的人士告诉记者,在他经营的线上社群中已经有很多咨询脑机接口的患者,不过更多地集中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方面,做一些康复训练。侵入式脑机接口还不成熟,大多数人的接受程度还比较有限。
就在今年6月,中国科学院方面透露,中国科学院脑智卓越中心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已在上海顺利完成了国内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的前瞻性临床试验。将侵入式脑机接口设备植入一位因高压电事故导致四肢截肢的患者脑中,术后仅两三周的训练就能使用电脑下象棋、玩赛车游戏等,系统运行稳定。这起案例标志着我国在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上成为在美国之后,全球第二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国家。
除此之外,天坛医院在今年5月中旬正式揭牌成立了国内首个脑机接口临床与转化病房,重点开展脑机接口技术的科研攻关及针对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试验,推动技术从实验室到临床的标准化。在此之前,天坛医院在3月时还完成了中国自主研发的半侵入式脑机接口——“北脑一号”的第三例人体植入手术,帮助瘫痪者恢复运动功能。
投融资、产业及挑战
今年上半年,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无论是侵入式脑机接口还是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领域,投融资都非常活跃。Neuralink于6月初宣布已完成了6.50亿美元的E轮融资,投前估值已达90亿美元。在国内市场,侵入式脑机接口初创企业阶梯医疗于今年2月完成了3.5亿元B轮融资,由启明创投、奥博资本、礼来亚洲基金领投,源来资本跟投,成为国内侵入式脑机接口行业单次融资金额最大的一笔。需要指出的是,阶梯医疗创始人赵郑拓、李雪也是中国科学院脑智卓越中心的创立者。除阶梯医疗外,据IT桔子数据,今年上半年脑机接口相关领域的融资事件还有8起。
在前不久刚刚闭幕的“2025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脑科学及脑经济也成为关注热点之一。清华大学教授、脑与智能实验室主任王小勤表示:“老龄化社会中出现许多神经性疾病,使用脑相关的技术将会极大地造福社会,包括教育、儿童的身心健康干预以及帮助老年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还未充分利用的市场机遇。”
Synchron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Thomas Oxley指出,脑机接口未来要进入更广阔的市场面临三个关键挑战,分别是脑神经接口的安全性与可扩展性、覆盖大脑不同区域、数据采集处理。需要说明的是,不同于Neuralink的开颅手术侵入式路线,Synchron公司的脑机接口设备Stentrode是通过临床上已经非常成熟的微创血管支架技术植入大脑血脉中,不需要开颅手术。
Thomas Oxley还提到脑机接口面临来自隐私数据安全以及伦理的挑战,提出了“认知AI”的概念,认为未来脑机接口将超越运动控制,覆盖语言、情感、听觉等功能,不仅可针对不同脑区开发模块化功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并且还能探索健康人群的认知增强。他预测,消费级的脑机接口可能还需要二三十年实现,但医疗应用将在未来5—10年取得显著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