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0|回复: 0

[综艺大观] 北京警方破获一起迷奸案!2人被公诉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7-2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

“我是代驾,我有油,想找车队和车。”一个名叫“迷+一串药丸符号”的群聊弹出一条消息。这令人云里雾里的行道黑话,竟牵出一起利用走私迷药强奸他人案。        二人合作下药迷奸他人   
4年前,被情感问题困扰又恰逢压力大的冯某频频失眠,便想服用安眠药。无论是从网络购物平台搜索还是去药店询问,冯某发现均无法购得严格受管制的精神类药物,只能前往正规医院看病时开具。         于是,冯某想到去境外社交网站“想想办法”,后在境外网站搜到一个账号,其主页发布了许多迷药广告和配套的迷药使用教程,冯某频繁浏览,逐渐生出了用迷药迷倒他人进而发生性关系的罪恶想法,便联系境外卖家买迷药。            冯某先后几次从境外网站以1000元到2000元不等的价格购买多种麻醉精神类药品,并在邀约网友碰面时使用。前年4月,手中有药的冯某在“迷”群聊中发布了找人信息,王某看到后心领神会,马上私聊了冯某。  原来,该群聊成员多以迷药使用癖好者为主。冯、王二人谋划半个多月,王某以与朋友见面的名义,将刘某带到提前租好的民宿后,王某借口带刘某参观二楼房间,为冯某下药提供便利。冯某便趁机将迷药放入刘某的啤酒中。待刘某返回,在二人劝导下很快就喝完这瓶“特殊”啤酒,不久即昏睡,冯某便在刘某不知情的情况下与其发生了性关系。出售迷药给冯某的卖家郑某被江苏警方抓获。郑某帮在德国生活的表姐经营几家网店,表面上销售德国日化保健品和OTC药品(非处方药),实则许多都是国家管制的精神类处方药,如溴替、力月西、七氟烷、三唑仑、唑吡坦等。表姐按客户需求接单代购药品后,从德国快递至国内。郑某再将管制类精神药品邮寄给冯某等人。              警方通过进出货订单列表顺藤摸瓜,查处了大批购买并使用迷药的犯罪分子,其中发现冯某买迷药线索后,立即移送至北京并督促其尽快投案。前年5月冯某自首。警方审查其手机聊天记录,发现冯某与王某共谋使用麻醉药品迷奸他人。去年11月,王某被抓获到案。2025年3月21日,检察机关以冯某犯走私毒品罪、强奸罪,王某犯强奸罪对二人依法提起公诉,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这起以迷药为核心的犯罪案件,不仅暴露了网络黑产的猖獗,更揭示了人性在欲望驱使下的扭曲与堕落。从冯某的失眠焦虑到郑某的跨国贩毒,从虚拟空间的隐秘交易到现实中的暴力侵害,这条罪恶链条的每一个环节都令人触目惊心。
一、暗网迷药:灰色地带的“完美犯罪”温床
案件中,境外社交平台成为迷药交易的核心枢纽。郑某以德国日化店为掩护,通过“溴替”“力月西”等暗语接单,将国家管制的精神类处方药伪装成普通保健品邮寄入境。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运作模式,暴露出跨境药品监管的致命漏洞:一方面,德国药店对处方药的管理形同虚设,允许代购者批量购买;另一方面,国内海关对“保健品”类包裹的抽检率有限,使得郑某的网店能长期存活。更令人震惊的是,此类迷药在黑市已形成完整产业链——从生产端的非法合成,到销售端的境外网站、暗网论坛,再到使用端的“迷奸教程”“作案经验分享”,犯罪分子甚至开发出“无色无味”“快速溶解”的新型迷药,将技术进步完全用于违法犯罪。
二、欲望深渊:从失眠焦虑到性侵犯罪的心理异化
冯某的堕落轨迹堪称一部“人性崩塌实录”。起初,他仅因失眠试图购买安眠药,但在正规渠道受阻后,转而投向境外黑市。这一选择,既是法律意识淡薄的体现,更是侥幸心理的作祟——他或许认为“境外购药”能逃避监管,却不知已踏入犯罪深渊。而当迷药到手后,其欲望迅速从“自用”异化为“他害”:从首次邀约网友见面时的试探,到与王某密谋作案时的冷静策划,再到民宿下药时的残忍行径,冯某完成了从“受害者”到“加害者”的彻底转变。这种心理异化,本质上是权力失控的极端表现——通过迷药剥夺他人意识,冯某在虚幻的“掌控感”中满足扭曲的性欲望,最终沦为欲望的奴隶。
三、技术双刃:互联网如何成为犯罪的“帮凶”
本案中,互联网既是犯罪工具,也是犯罪滋生的土壤。一方面,加密聊天软件、虚拟货币支付、境外网站托管等技术手段,为犯罪分子提供了“匿名作案”的便利;另一方面,算法推荐机制将有迷药需求的用户精准聚集,形成“迷奸文化”的亚社区。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平台对“迷药”“下药”等关键词的监管形同虚设,甚至存在“如何下药不被发现”等恶意引导内容。这反映出互联网治理的深层困境:技术中立原则在犯罪场景下沦为遮羞布,平台责任被利润驱动所稀释。当技术进步未能与道德约束、法律规制同步时,其带来的便利就可能成为犯罪的催化剂。
四、破局之道:从源头打击到社会共治
遏制迷药犯罪,需构建“法律+技术+教育”的立体防控体系。法律层面,应推动《刑法》修订,将非法买卖、运输、邮寄国家管制精神药品行为统一纳入“走私毒品罪”打击范畴,提高量刑标准;技术层面,需建立跨境药品溯源系统,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生产-销售-运输-使用”全链条监管;教育层面,应将迷药危害纳入中小学安全教育课程,同时加强对高校学生、职场青年的心理健康干预,避免“压力-焦虑-犯罪”的恶性循环。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7-5 19:17 , Processed in 0.201351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