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5|回复: 0

[科学观察] 从“冬虫夏草”到“僵尸蚂蚁”:解码虫草的“前世今生” | 科技前线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7-2 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冬虫夏草”是真菌寄生蝙蝠蛾幼虫形成的奇特生命体,它所属的线虫草属真菌有300多个物种,其中近三分之一的种类专门寄生蚂蚁。


真菌可以入侵蚂蚁肌肉,控制蚂蚁行为:原本在地面上活动的蚂蚁,会被“命令”爬到高处,帮助真菌传播孢子。此时的蚂蚁完全沦为真菌的“傀儡”,被称为“僵尸蚂蚁”。


由于化石稀少,科学家一直不清楚线虫草何时出现,又是如何与昆虫“共同演化”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等,在缅甸1亿年前的克钦琥珀中,发现了两枚保存完好的线虫草化石,揭开了线虫草的早期演化史


01




琥珀“封印”的虫草化石






这两枚化石分别名为古蚁古线虫草和塔蝇古线虫草。


琥珀如同“时间胶囊”,将1亿年前的场景完整封存:古蚁古线虫草寄生在原始蚂蚁的蚁蛹上,从蚂蚁后胸的腺体开口处钻出;塔蝇古线虫草则寄生在白垩纪的塔蝇科昆虫头上,子实体像根小棍棒,从蝇类的头颈连接处长出。


1.webp

▲古蚁古线虫草的光学显微镜图像(a)与Micro-CT三维重建图像(d,e,i,j),以及与现生线虫草的形态对比(f-h,k)


2.webp

▲塔蝇古线虫草的光学显微镜图像(a-e),以及与现生线虫草的形态对比(f-h)


通过显微CT等高精度技术观察,研究团队发现这两枚线虫草化石的内部结构和现代虫草高度相似


古蚁古线虫草的子囊壳(真菌繁殖的关键结构)接近现生的“蜂头虫草分支”,而塔蝇古线虫草的整体形态也与这类虫草几乎一致。


这是人类首次发现线虫草寄生蚂蚁幼虫的直接证据。


这两块化石不仅记录了线虫草对膜翅目(蚂蚁)和双翅目(蝇类)昆虫的早期寄生,还透露了一个关键信息:当时的原始蚂蚁已经有“育幼行为”,工蚁会通过交哺(嘴对嘴喂食)将可能带有真菌孢子的食物喂给幼虫;当发现幼虫患病后,工蚁又会把幼虫丢出巢穴,避免群体感染。这种“舍小保大”的行为,正是蚂蚁真社会性(最高度组织化的动物社会性)的雏形证据。


02




线虫草的“宿主转换史”






研究还揭示了线虫草的“宿主转换史”。通过分析现生虫草的寄生关系,研究团队推测,线虫草最早寄生的是鞘翅目昆虫(如甲虫),之后在白垩纪时期逐渐转向膜翅目(蚂蚁)和鳞翅目(蛾子、蝴蝶)


3.webp

▲线虫草属主要类群的分化时间估计及其祖先宿主特征,不同颜色代表不同宿主类型


发生这种转变的关键在于“环境相似性”。鞘翅目、膜翅目、鳞翅目的幼虫,很多都生活在腐木或土壤中,环境相近让线虫草更容易“换宿主”


而白垩纪恰好是这些昆虫的“黄金时代”,鳞翅目(尤其是蛾子、蝴蝶)和膜翅目(蚂蚁)开始繁盛,为线虫草提供了更多的宿主选择。


线虫草在白垩纪就已“盯上”了蚂蚁的基干类群,而这类蚂蚁的远亲后代,正是今天线虫草最丰富的宿主类群。


03




化石还原亿年前生态画卷






这项研究不仅展现了线虫草家族的“曾经模样”,更拼凑出中生代陆地生态系统的生动图景:1亿年前的森林里,原始蚂蚁在育幼,线虫草悄悄操控宿主传播孢子;蛾子、蝴蝶在腐木上产卵,成为虫草的新目标,真菌与昆虫的共同演化已经开始


4.webp

▲白垩纪时期蚂蚁、蝇类与古线虫草的古生态重建图(杨定华绘制)


从琥珀里的“僵尸蚂蚁”,到现代森林中的虫草,线虫草亿万年的演化史告诉我们,每一个物种的演化,都是与环境的“双向奔赴”。真菌选择了昆虫作为宿主,昆虫也在适应中不断进化。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98/rspb.2025.0407


作者:盛捷 罗慈航 庄宇辉
来源: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责任编辑:王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7-5 13:37 , Processed in 0.129803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