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0|回复: 0

[科学观察] 传说中的尸鳖?青海男子在水中发现仰泳怪虫,网友:30年没见了!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6-30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信息来源于@哎油喂~,中新网,古生物学报,SpringerLink,ScienceDirect,J-Stage。
青海男子在水中发现仰泳怪虫

2025年6月23日,IP地址为青海的博主“@哎油喂~”发布了一则视频,展示的是他在某处水体发现的“未知生物”,其实他看到这个物种还蛮经常上新闻的,可能他都没啥注意。视频的配文是:“路边水池全是这种东西,传说中的尸鳖?”看这配文你就能猜到他看到的物种大概是个啥样子了。
1.webp


视频中博主拍摄着一处有很多干草麦梗渣的水域,水黄黄的,我猜可能是附近有什么农田吧?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水中有很多盔甲小虫在自由自在的活动,有的小虫正向游泳的,背部朝上,可以看到它们的体长估摸就3~4厘米,其身体明显分节,由宽大的头胸部覆盖着盾形背甲,还隐约可见一对黑色的复眼;前端很厚重,腹部却是细长呈节状的,还有一对细长的尾叉;颜色是灰褐色的,游起来莫名就给人一种古朴的气息。
2.webp


还有很多盔甲小虫居然是仰泳的,将底部给露了出来。可以看到其胸部生有很多对叶片状附肢,这些附肢是红色的,相当之显眼。
3.webp


这特征确实太明确,这就是鲎虫(Triops spp.),最广泛的俗称是三眼恐龙虾,不同地区还有:马蹄管子、王八盖子、翻车车等形象的外号。
不过不认识这个物种也很正常,又没写进教科书,也不是保护动物。不知道鲎虫的网友就开始开玩笑了,有网友表示这很像是“异形怪”!还有网友让博主把脚伸进去,看这些鲎虫会不会咬人。我替博主回答了:不会咬人的。
4.webp


跟网友一起讨论

认识鲎虫的网友在评论区开始了科普,虽然第一个网友明显是去找ai问的,但确实都是正确的信息。我们就根据网友说的这几个点来深入一下。
5.webp


时间鲎虫为什么突然大量出现?这是它们的繁殖策略的关键!鲎虫的卵非常夸张,简直是有超能力,它们的卵能在干旱土壤中休眠25年以上,这种滞育能力使得它们能撑过环境因素很差的时期。等到季节性降雨或者是人类活动形成临时性水体后,它们就抓紧激活土壤中积累多年的休眠卵,于是大量的鲎虫就孵化出来了。只需2~3周,它们就能性成熟。
当然不是有水就行,还需要水温上升到20~25℃;光照条件也得适宜,起码不能让临时水体很快干涸。
6.webp


因为成虫的寿命不过90多天,所以它们会在性成熟后多次产卵,赶在临时水体干涸前迅速扩张。而且它们是孤雌生殖,也就是雌性无需受精就能产卵,一次可产数百颗。
接着是网友鲎虫对水质有净化作用,这个是真的吗?是真的!
7.webp


鲎虫会以水体中的有机碎屑、藻类及小型水生生物为食物,它们确实能有效减少水中的悬浮有机物,降低水体浑浊度,从而改善水质的透明度。对我们人类来说最好的一点是,它们会吃蚊、蠓等昆虫的幼虫,减少这些害虫的数量,肯定就能间接降低病虫害传播风险。
有个网友说他听说鲎虫可以入药,而且还特别贵,得几千元一斤!不知道这个说法靠不靠谱。
8.webp


我本人是完全没有听说过这个说法,去查证了一下,也确实没有看到哪里有说。我怀疑博主是把鲎当成了鲎虫,鲎确实是可以入药的,它们的血液可做成检测细菌内毒素的试剂,甚至现在参与了抵抗致癌药物的开发。不过要注意,鲎可是保护物种,别瞎想。
9.webp


还有些网友看到鲎虫则是非常的感慨,他们表示以前种田的时候,往地里灌水,一晚上鲎虫就出现了。那个时候鲎虫很多,抓回去给鸡吃,鸡都吃腻了!30年前鲎虫还非常常见,后来就再也没有见过了。
10.webp


为啥鲎虫的数量减少了呢?或者应该说为什么不常见了?
鲎虫还远没有到濒危的程度,但是确实是变得不那么常见了。它们依靠的是季节性淡水水体,随便什么雨后的洼地、积水的稻田都可以,但是农业扩张和城市化进程加速了湿地填埋和水体硬化,大量自然洼地被开垦或改造,它们的栖息地变少了。休眠卵如果被埋到水泥下,天大的本事也孵不出来了。
11.webp


而且它们别看它们对繁殖的水体挑选好像很随便,但其实对水质还是很敏感的,农药、化肥、工业废水一旦渗入水体,很快就会让它们直接死亡,那些休眠卵也不敢孵化。这对它们可以说是毁灭性的。
再加上现在干旱频率增加和降雨模式紊乱,也会直接影响鲎虫的生命周期。
了不起的“活化石”

鲎虫被称为“活化石”,这个称号当然不是看它们长得很“古老”就能定下的,而是因为它们的演化历史的特殊性确实具有特殊性。最早的鲎虫出现于距今3.2亿年前的石炭纪,然后就一直延续至今,比恐龙还历史悠久,而且还扛过了至少3次生物大灭绝事件!
化石记录显示当时的它们跟现在的形态基本上是无差别的,无论是背甲结构、附肢形态等关键特征,就非常离谱。其形态演化的停滞说明它们的这个构造的是非常顶用的,以至于可以使用超过亿年。
12.webp


现在很多被称为“活化石”的生物都是因此得到称号。
不过需要说明确的是,它们虽然古老且形态稳定,但并不是完全没有进行演化了。它们的结构虽然看似停滞,但是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鲎虫的DNA仍在缓慢积累变异,它们的基因不断地进行微观演化。
13.webp


所以更严谨的说,它们是鲎虫是形态学意义上的活化石,但基因组仍持续适应环境,并非完全停止进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7-1 11:49 , Processed in 0.154488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