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次巨大的军事成功”!美国总统特朗普这样形容今天的这场军事行动。
当地时间21日,美军在对伊朗福尔多核设施的袭击中投下多枚钻地弹,还向伊朗其他核设施发射了30枚“战斧”导弹。特朗普在电视讲话中说,“今晚,我可以向全世界报告,这次袭击是一次辉煌的军事胜利。伊朗的关键核浓缩设施已被彻底摧毁。”
伊朗有哪些核设施?在遭受袭击后,核泄漏的风险有多大?
伊朗核设施概况
据目前消息看,伊朗拥有25到30座完全或者主要用于核计划的设施,其中6座属于一级目标:纳坦兹的铀浓缩设施、伊斯法罕的转化装置、阿拉克的重水反应堆、帕尔钦的武器及弹药生产设施、福尔多的铀浓缩设施以及布什尔的轻水反应堆。
而在这6座关键核设施中,最重要的就是这一次美国袭击的三个:福尔多、伊斯法罕和纳坦兹。可以说,这三个是伊朗核设施核心中的核心。
从地理位置上看,这三个核设施都位于伊朗中部地区。三个设施分工不同,从研发到生产,各有侧重。
纳坦兹核设施:位于首都德黑兰以南约250公里,占地约10万平方米,被认为是伊朗最大的铀浓缩设施。分析人士说,它被用来开发和组装铀浓缩离心机,这是一项将铀转化为核燃料的关键技术。根据非营利性核威胁倡议组织(NTI)的说法,纳坦兹有六座地上建筑和三座地下建筑,其中两座可以容纳50000台离心机。据报道,建在地下深处的车间,顶部有混凝土墙保护。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估计,纳坦兹的浓缩铀丰度已达最高60%(制造核弹需要约90%的浓缩铀)。
伊斯法罕核中心:是该国最大的核研究中心。据报道,这里将在矿山开采的氧化铀转化为四氟化铀和六氟化铀——这是浓缩铀的前体。伊斯法罕铀转换设施在2007年投入使用。据NTI称,有3000名科学家受雇在此。
福尔多核设施:位于伊朗库姆市以南约30公里的一处山区,它建在地下数十米深的岩石层中,主大厅估计在地下80到90米处,山体内修建了深60-90米的隧道系统。这种设计旨在抵御潜在的空袭,增加设施的防护能力。据称,这座设施内共安装约3000台用于铀浓缩的离心机。与纳坦兹相比,福尔多核设施的浓缩铀丰度更高。根据2015年达成的伊核协议,福尔多核设施被要求停止高丰度铀浓缩活动(高丰度是指在特定样本或环境中某种成分的相对含量或浓度显著高于其他成分的现象),并将其转为核物理和科技研究用途。自2018年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后,伊朗逐渐恢复在福尔多核设施的铀浓缩活动,包括生产更高丰度的铀。伊朗方面坚称核项目出于民用目的。
1月24日卫星拍摄的伊朗福尔多核设施。
美消耗掉近一半“掩体炸弹”伊朗会发生核泄漏吗?
自13日凌晨以来,以色列对伊朗多地发动大规模空袭,伊朗的核设施也成为轰炸目标。尤其福尔多、伊斯法罕和纳坦兹这是三座核设施,纳坦兹燃料浓缩厂的地面部分——试点燃料浓缩设施遭到摧毁,其厂区电力基础设施也被破坏,伊斯法罕核设施也在21日遭到以色列袭击,但这些袭击都暂未监测到危险物质泄漏。
而这一次,据美媒此前报道,美国是投掷了6枚钻地炸弹袭击福尔多核设施,还向其他核设施发射了30枚“战斧”导弹。而另据环球时报报道,一名美国官员告诉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CNN),美国动用6架B-2轰炸机向伊朗福尔多核设施投掷了12枚“掩体炸弹”。另有一架B-2轰炸机向纳坦兹核设施投掷了2枚“掩体炸弹”。
据了解,美国投掷的“掩体炸弹”GBU-57是目前全球最具穿透力的常规武器之一,专为摧毁深埋、高加固目标而设计。重达13.6吨,装有约2.7吨炸药。2009年曾有报道称,波音公司向美国空军交付了20枚“掩体炸弹”。美国军事专家估计,美国军火库中大约有30枚这种弹药。如果按照这个数量来看,这次的袭击,美国用掉了库存中近一半的“掩体炸弹”。
B-2轰炸机在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的停机坪上滑行。
而美国不惜下血本的原因,就是想彻底摧毁伊朗核设施。有专家指出,摧毁如福尔多这样的深埋核设施,往往并非一枚炸弹所能完成。作战中可能需要多枚GBU-57协同使用:第一枚用于开辟穿透通道,后续炸弹则沿相同轨迹依次精准投下,确保彻底摧毁目标核心结构。
美国白宫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照片,并配文称“2025年6月2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战情室”。
按照特朗普的说法,“伊朗的福尔多(核设施)已不存在”,那这否意味着,袭击会造成核泄漏呢?
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关键元素——铀-235。从地下开采出来的天然铀中,有99.3%是铀-238,只有0.7%是铀-235,核反应堆所需要的就是这少量的铀-235,所谓铀浓缩就是增加铀-235比例,使其适合用于核电站或核武器。
用于核电站的浓缩铀浓度一般在3%到5%之间,而制造核武器所需的浓缩度则要到90%左右。浓缩度越高,当原子发生裂变时释放的能量就越大。
有专家表示,高浓缩铀的放射性大约是天然铀的三倍,但整体来看,它们的放射性活度不算高,不太可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需要注意的是氟。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曾警告,用于浓缩铀的地下离心机,含有一种名为六氟化铀(UF6)的气体,这种气体由铀和氟化物混合而成,极易挥发和腐蚀。它会灼伤皮肤,吸入后可能致命。但目前尚不清楚是否有任何气体因断电而从离心机中泄漏。
从冲突爆发后,国际原子能机构就启动应急机制,密切监测伊朗核设施运行状况及相关区域的辐射水平。一周以来,国际原子能机构一直在报告伊朗核设施的损坏情况,及其潜在的放射性影响。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表示,虽然迄今未发生重大放射性事件,但伊朗境内分布有大量核材料,这意味着确实存在放射性物质和颗粒物散布到大气中、从而引发辐射事故的可能性。
沙特阿拉伯核监管机构今天表示,美国袭击伊朗三处核设施后,海湾阿拉伯国家没有检测到放射性痕迹。
伊朗方面也表示,暂时无需担忧核泄漏问题,因为关键材料早已转移。伊朗国家电视台一名负责人在网络直播中说,伊朗在一段时间之前已经对三个核设施进行疏散,转移了核设施中的材料,美方袭击应未造成重大损失。另据伊朗塔斯尼姆通讯社当地时间6月22日凌晨消息,目前没有必要担忧被攻击的核设施出现泄漏情况。
关键核设施被袭这件事,一直是悬在伊朗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虚晃几枪之后,特朗普终于下令。出于对特朗普行事风格的了解,伊朗也不是没有准备,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已经藏到地下掩体并暂停电子通信,据称还安排好了三位接班人。伊朗外长阿拉格齐也曾表示,轰炸可以摧毁核设施,但无法摧毁核知识,“假设他们摧毁一两个设施,我们也能重建,因为我们掌握了知识,掌握了技术,我们已经靠自己做到了,而技术不会倒退,也无法被炸弹摧毁。”
但关键是,知识的载体是人!接二连三的伊朗核专家被杀事件,又给伊朗的核研究蒙上了阴影。据以色列12频道披露,在代号为“纳尼亚”行动中,以军先后暗杀了伊朗10大核科学家,报道称这些科学家正在为伊朗获得核武器计划做出贡献。报道还透露,这些科学家是在睡梦中,被一种“特殊武器”杀死的。而以色列这种接近于“斩草除根”的方式,最终迎来的是伊朗的“举手投降”,还是更疯狂的导弹呢?
作者丨刘莹
排版丨盘思仪
编辑丨王思婳
审校丨刘立平
监制丨管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