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华为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
腾讯科技特约作者|海伦
编辑|萌萌
6月20日下午,华为开发者大会 2025(HDC 2025)在东莞举行。
去年的开发者大会,华为正式发布了HarmonyOS NEXT,命名为HarmonyOS 5,是国内第一个实现完全自主的版本,被网友称为“纯血鸿蒙”,也开启了鸿蒙生态的新时代。
时隔一年,华为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再次登台,回顾“纯血鸿蒙”的发展历程:
鸿蒙的发展经历了“微笑曲线”——起初挑战重重,但随着生态应用的不断丰富、系统的持续优化,用户体验逐步增强。
余承东表示,当前,鸿蒙原生应用和元服务数量已超30000个,已有超过40款华为终端产品搭载鸿蒙HarmonyOS 5,系统功能增加260多项,开发者提交版本数超过27万次。
在开发者生态方面,目前鸿蒙原生应用开发者数量已突破800万。
同时,HarmonyOS 6也正式启动开发者Beta测试。余承东说:“鸿蒙生态已从应用鸿蒙化阶段走向了‘指数级扩张’的飞轮加速新阶段”。
华为终端BG CEO 何刚
01 “纯血鸿蒙2.0” 鸿蒙HarmonyOS 6 Beta发布
在本次大会上,华为终端BG CEO何刚发布了 HarmonyOS 6 的主要更新内容。
新版本在互联架构上进一步升级,不仅提升了连接响应速度,也拓展了多设备间的协同能力。例如,“碰一碰”功能实现了更丰富的应用场景,不仅支持手机与电脑间快速传输图片、视频,还新增了“一碰多发”功能,可将同一张照片同时分享给多个好友,或通过轻碰快速组队开黑。
此外,用户只需将手机轻触电脑屏幕,即可将文件直接导入 WPS、剪映、美图秀秀等第三方应用,无需中转操作,显著提升多端协作效率。
再比如,如果用户在华为手机上用音乐软件听到某一首歌,可以在华为手表或电脑上点开继续接着播放,切换自如。
这些顺滑的操作都得益于“屏幕感知交互”技术,通过识别手机与电脑屏幕的触碰动作,实现设备间的感应和智能联动。
拍照方面,何刚强调了在视觉场景中的“系统级AI调度能力”。基于软硬结合,AI可以实时选择最佳的构图方案,指导用户拍照,以及帮用户优化构图。
HarmonyOS 6还公布了多项无障碍技术更新,比如面向视障及肢体障碍用户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使用支持,进一步完善其在无障碍领域的产品能力。
其中,“小艺看世界”功能新增视觉识别与语音引导能力,支持用户通过设备摄像头识别动植物、景点、书籍等实景对象。系统可在用户无语音输入的情况下,基于识别内容主动提供解读或提示,适用于环境感知、知识查询、跨语言翻译等日常使用场景。
HarmonyOS 6 的升级核心点,强调不只是让设备“连起来”,而是通过智能感知、内容流转和生态整合,能够“多端合一”,实现更好的衔接体验。
02 推出鸿蒙智能体框架,首批50余智能体覆盖多场景应用
为了推进应用与智能体的系统级融合,华为推出了鸿蒙智能体框架(HMAF),用于构建具备一定自主决策能力的智能交互体系。华为表示,该框架意在推动人机交互方式从传统图形界面(GUI)向基于语言和意图识别的界面(LUI)转变。系统可实现终端设备之间、以及智能体与应用之间的任务协同。
鸿蒙智能体框架旨在构建具备自主决策和协同能力的AI系统,推动多设备间的智能化应用升级。该框架支持手机、手表、PC等不同终端之间的协同运行,通过系统级智能体小艺与应用层Agent的结合,实现跨设备的任务分工与信息传递,提高整体交互效率。
华为公布了“鸿蒙智能体”相关功能进展。智能体能力现已嵌入 HarmonyOS 系统多个原生入口,包括通过语音助手调用、长按导航条唤起与当前应用相关的智能体服务等方式,实现系统级集成。
华为方面表示,首批超50个鸿蒙智能体将陆续上线,覆盖音频内容、出行、生活服务、内容创作等多个垂直场景。
例如,喜马拉雅智能体支持用户通过自然语言对话方式定制播客内容;大众点评的“点仔”智能体可结合用户人数、偏好等推荐餐厅及菜单;深圳航空的智能体则支持基于一句话完成航班查询、订票、退改等操作。
据介绍,这些智能体具备感知、推理和任务执行能力,可结合语音、导航条、卡片等系统入口进行调用,并与 HarmonyOS 底层能力协同,实现多设备间的服务调度与自动化操作。该功能未来将在更多终端和服务中拓展应用。
面向开发者,HarmonyOS 6 开发者 Beta 版本在底层架构、开发工具链与跨平台能力方面进行了更新。新引入的 DevEco CodeGenie 工具可在代码生成、错误定位和界面设计等任务中辅助开发者,提升开发效率。华为还推动跨平台框架的鸿蒙适配,支持一次开发覆盖多个设备类型,简化应用部署流程。
华为推出的小艺智能体开放平台,面向开发者提供覆盖设计、开发、调试、部署的全流程工具链。该平台支持快速构建定制化智能体,并借助鸿蒙系统的原生入口,实现智能体能力的高效分发与用户触达。
此外,华为宣布HMOS代码工坊上架应用市场,鸿蒙电脑IDE DevEco Studio预览版面向企业开发者开启预览,并将于今年7月30日开源仓颉编程语言。
在大会上,华为提出将 AI 深度集成至操作系统底层,这区别于传统的平台生态——不再依赖传统 App 的“外挂式”调用方式,而是希望打造一个以原生智能体为核心、支持多设备协同和全链条开发的系统级智能生态。
03 盘古大模型5.5,五大基础模型全面升级
本次大会上,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计算 CEO张平安宣布了盘古大模型5.5正式发布,包含了五大基础模型,分别面向 自然语言处理(NLP)、计算机视觉(CV)、多模态、预测、科学计算五大基础模型全面升级。
● 盘古自然语言处理(NLP)大模型:盘古5.5中推出的718B参数“深度思考”模型,华为官方表示,该模型在知识推理、工具调用、数学等任务中表现达到业界主流水平。
● 盘古预测大模型 :采用统一预训练架构 Triplet Transformer,实现跨模态通用知识学习,进一步提升准确度,并优化跨场景泛化性。
● 盘古计算机视觉(CV)大模型:华为发布了基于MoE架构的300亿参数视觉模型,支持图像、红外、激光点云、光谱、雷达等多类型视觉数据的融合处理。该模型可在工业场景中生成稀缺故障样本库,应用于油气、交通、煤矿等领域,提升检测准确率和可识别类别覆盖。
● 盘古多模态大模型:盘古5.5可用于构建智能驾驶系统与具身智能机器人所需的数字物理空间,支持仿真环境的高效构建与持续优化,提升训练效率与泛化能力。
● 盘古科学计算大模型:盘古大模型正拓展至科学计算场景。例如:深圳气象局基于盘古升级“智霁”模型,实现区域集合天气预报、 深圳能源使用该模型进行风光发电中短期预测,提高发电调度效率。
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主任王云鹤介绍,从盘古5.0进化到盘古5.5,盘古大模型在架构设计以及高效长序列处理、低幻觉生成、高效推理、深度研究等核心能力方面实现了升级。架构层面不仅升级MoE模型,同时对原有稠密模型也进行了系统性优化。
华为将盘古大模型的架构升级,分别面向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硬件环境,形成了清晰的产品线布局:即盘古 Ultra MoE、盘古 Pro MoE、盘古 Embedding;以及快慢思考合一的高效推理策略、盘古深度研究产品 DeepDiver。
● 盘古 Ultra MoE(718B):盘古5.5版本中规模最大的模型,基于华为昇腾软硬件全栈协同构建。王云鹤表示:昇腾亲和训练系统采用 Adaptive Pipe 通算掩盖、EDPB 负载均衡、RL Fusion 训推共卡、准异步并行等关键技术,实现预训练阶段 MFU(模型浮点使用率)超过 50%,线性扩展性超 95%,强化学习后训练吞吐超过 35k tokens/s。
● Pro MoE(72B):百亿参数档位的高效通用模型。采用昇腾原生适配的 MoE 架构,引入华为自研分组混合专家模型 MoGE(Mixture of Group Experts),实现芯片间跨设备负载均衡,有效提升计算效率。在昇腾 300I Duo 平台上推理吞吐达到 321 tokens/s,在 800I A2 平台上达到 1,528 tokens/s,整体性能领先同级模型 18%。
● 盘古Embedded(7B): 专为嵌入式与端侧设备设计的轻量级模型,适用于资源受限场景。该模型采用渐进式 SFT(Supervised Fine-Tuning)与多维奖励的强化学习策略,表现出更优的泛用性。
● 盘古DeepDiver:通过生成合成数据、设计长链难题、采用渐进式奖励等方式,在开放环境中训练具备高阶智能能力的模型。
面对复杂的任务规划、多跳推理与策略搜索带来的执行效率挑战,华为提出了全新开放域强化学习算法。
王云鹤表示,通过实验表明,该模型具备多跳推理能力,可在5分钟内完成跨越10余次逻辑链的复杂问答任务。
盘古大模型推出的“自适应快慢思考融合技术”,可根据任务难度动态切换推理策略:对于简单问题采用快速响应机制,复杂问题则触发深度推理过程。该机制整体提升了推理效率,最高可达8倍。还提出了“反思投机与压缩”技术,在保持推理精度的前提下,将慢思考路径的计算成本降低约50%。
会上,华为云还发布了一系列的AI开发与应用工具——CloudRobo具身智能平台,融合多模态生成、规划、执行三大模型,构建端到端具身智能能力,并提出R2C机器人云联接协议。CodeArts Doer覆盖开发全流程,提效40%;GaussDB Doer实现数据库智能运维与自愈;MetaStudio支持高拟真数字人快速集成。华为云同步推出大模型防火墙,提供提示词攻击识别与安全检测,构建大模型全生命周期安全体系。
04 操作系统“三国杀”:苹果、安卓与鸿蒙的新战局
一场HarmonyOS 6的发布背后,是华为展示在推进一个多端融合、AI驱动的新平台范式——通过系统底层深度集成AI能力,逐步实现手机、平板、车机、穿戴等设备的统一调度与智能协同。
华为试图走出一条区别于安卓和苹果的“第三路径”:既要实现国产自主可控,又要率先构建面向未来的智能生态体系。
目前全球的操作系统市场占比,呈现双寡头格局———安卓与 iOS 主导,鸿蒙等后起之秀,更多的优势则体现在国内市场。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最新数据,2025年全球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安卓(Android) 依旧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份额约为74%,苹果(iOS) 排名第二,约占22%,而华为鸿蒙(HarmonyOS) 则占据约4%的市场份额。在中国市场,鸿蒙的市场份额有所提升,已经超越了iOS,成为仅次于安卓的第二大操作系统。
图片来源:CounterPoint Research ,全球市场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占比
图片来源:CounterPoint Research ,中国市场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占比
因此,想要“与iOS、安卓三分天下”,鸿蒙OS作为一个后来者想要挑战霸主的地位,未来更多的聚焦需要放在国际视野和符合自身生态的构建中,从“国产替代”走向“全球竞争”。
在遭受制裁的几年里,华为手机的全球销量从曾经的第二名滑落至国内市场的“其他”行列,跌出前五。直到2023年,华为推出搭载自研麒麟9000S芯片的Mate 60系列,才让手机业务重新回到聚光灯下,逐渐回弹。伴随麒麟芯片和鸿蒙系统的持续推广,华为希望逐步恢复其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影响力,并重新参与到高端市场和系统生态竞争的格局中。
除了向外界展示华为和鸿蒙系统的最新技术进展,华为还宣布面向开发者提供60亿补贴,并推出AI辅助开发工具,进一步降低开发门槛。在会上,华为推出“鸿蒙星光计划”,将投入总额1亿元的现金和资源,支持更多校园开发者、创意人才加入。通过吸引更多开发者加入鸿蒙,以此逐步解决生态薄弱的关键问题,加速鸿蒙生态的壮大。
对于华为来说,鸿蒙生态的完善还有一段路要走,但更重要的是,鸿蒙或者更多像鸿蒙一样国产系统的快速生长,证明了中国公司具备从零构建操作系统内核,到打破外部技术封锁的底层能力。“破壁”本身,就是对整个产业信心的一次巨大提振。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