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2|回复: 0

[心情点滴] 上海高考作文题:是“刁难”考生,还是“唤醒”思维?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0
发表于 2025-5-28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上海高考作文题刚一曝光,考场外等待的家长群瞬间炸开了锅,那场面,就像平静的湖面突然被投入了一颗巨石,泛起层层波澜。
有孩子一出考场,气得直跺脚,大声嚷嚷:“这‘专转传’三个字是啥意思?出题人是不是故意跟我们过不去啊!”家长们也纷纷掏出手机,互相打听,越看眉头皱得越紧。这题目,别说考生了,就连他们这些在职场摸爬滚打多年的成年人,都得琢磨半天。这哪是高考作文题,简直就是一道“世纪难题”啊!
1.webp


这边考生吐槽声还没停,那边命题人胡晓明教授倒是挺淡定。面对记者采访,他坦然地说:“可能很多同学想骂我,但静下心想想,能写的东西真不少。”这话一出口,评论区瞬间变成了大型辩论现场。网友们的创造力那叫一个绝,愣是把三个文言味儿十足的字,解构成了当代生存图鉴。有人拿国足归化开涮:“专挑巴西球员入籍,转成中国国脚,结果球都传不明白!”还有人拿就业困境说事儿:“25岁专业对口毕业,35岁被迫转行送外卖,45岁躺平把‘传家宝’房贷留给娃。”这吐槽,既犀利又接地气,让人忍俊不禁。
不过,仔细琢磨琢磨,这些吐槽里还真藏着专家想考的深层东西。胡教授在原文里强调的“专家文要耐得住寂寞”“转文别当键盘侠”“传世文得经得起时间筛”的道理,在这个短视频刷屏、热搜追着跑的时代,不正是最稀缺的思维品质吗?可问题是,考生们才十七八岁,每天泡在题海里,哪有什么人生阅历去支撑这么一个哲学命题?就像有位家长说的:“我家孩子连恋爱都没谈过,你让他写‘文章九命’的传承,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吗?”那些自嘲“寒窗十二年,败给三个字”的留言,更是让人感受到了考生们的无奈和无力。
2.webp


但话说回来,这事儿也不能全赖出题人。胡教授在访谈里反复提到的“辩证关系”“文化思维”,其实就是希望孩子们别把语文学成刷题机器。现在满大街都是“五分钟读完名著”“三句话总结考点”的速成书籍,突然来个需要啃硬骨头的题目,就像给吃惯了重口味外卖的人端上一盘清蒸鲈鱼,嫌淡了,但细品还真有回甘。
评论区里有人说:“现在该让专家接受考生再教育了!”这话听着俏皮,却也戳中了要害。教育这事儿,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输出。专家觉得考生该跳出课本看世界,考生盼着专家能蹲下来看看他们的世界。这中间的代沟,怕是比高考作文题还难解。
这场风波,暴露的其实是教育场域里永恒的矛盾:我们到底要培养会考试的学霸,还是能思考的真人?当“专转传”三个字引发全民讨论时,或许该被反思的,不止是出题人的深意,还有整个社会对“成功”的单一想象。
3.webp


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考高分,能上名校,却忽略了他们内心的想法和感受。我们给他们设定了太多的条条框框,让他们在题海里挣扎,却忘了给他们自由呼吸的空间。我们总是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却忘了他们还只是孩子。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我们不能只盯着孩子的分数,而忽略了他们的成长和思考能力的培养。我们要鼓励孩子多读书、多思考、多表达,让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我们要给他们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能够自由地探索和发现。
最后,我想问问大家:你认为上海卷作文题出得难不难?是考生们太脆弱,还是题目本身就有问题?欢迎在评论区亮出你的高见,让我们一起探讨教育的真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8-30 09:29 , Processed in 0.159468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