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回复: 2

[科技新闻] AI“偏科”现象引关注:能编程作画却难辨钟表日期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自成一派
  • 打卡总天数:129
发表于 2025-5-19 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5月18日消息,据外媒LiveScience报道,尽管人工智能(AI)在编程、图像生成、文本创作等领域展现出接近甚至超越人类的能力,但在处理日常生活中基础的“看钟表读时”“推算日期”等任务时,却频繁出现错误。这一现象揭示了当前AI技术在复杂场景理解与常识推理方面的局限性,引发科技界对AI落地应用能力的反思。
报道指出,当前主流AI模型(如GPT-4、Stable Diffusion等)已能在以下场景展现卓越能力:

编程与代码生成:GitHub Copilot等工具可自动补全代码,效率较人类提升40%;
艺术创作:Midjourney等AI绘画工具能生成媲美专业画师的作品;
文本生成:ChatGPT可撰写学术论文、营销文案,甚至通过部分标准化考试(如美国律师资格考试)。
然而,在看似简单的日常生活任务中,AI却屡屡“翻车”:比如部分AI模型无法准确识别模拟钟表的指针位置,将“3:15”误判为“9:45”;在推算“今天是周三,100天后是周几”这类问题时,错误率高达30%;面对“如何用鸡蛋、面粉和烤箱制作蛋糕”等基础生活技能,AI给出的步骤常存在逻辑漏洞。
专家分析,AI在基础任务上的失误源于两大核心缺陷:
视觉-空间理解能力不足:模拟钟表需要AI同时处理指针形状、角度、数字刻度等多模态信息,而现有模型(如CLIP)在三维空间推理上仍存在缺陷;对比实验显示,人类识别钟表时间平均耗时0.8秒,而AI模型需耗时2-3秒且准确率仅75%。
时间序列与常识推理缺失:日期计算涉及闰年、月份天数变化等复杂规则,AI缺乏对“常识时间”的建模能力;例如,当被问及“上周一的日期”时,部分模型会忽略当前日期动态变化,直接套用固定模板导致错误。
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教授Josh Tenenbaum指出:“当前AI的‘智力’更多体现在模式匹配而非真正理解。要让AI融入日常生活,必须教会它们像人类一样感知空间、理解时间。”

  • 打卡等级:炉火纯青
  • 打卡总天数:82
发表于 2025-5-19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44
发表于 2025-5-19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5-22 01:11 , Processed in 0.137906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