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6|回复: 20

[科学观察] 他用父亲留下的砖,为母亲造了一栋500㎡养老房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5-8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2010年,建筑师王灏回到故乡
宁波春晓的海口村,
用父亲留下的几万块红砖,
盖起一座给母亲的住宅,
远远望去,
还像一座红色的美术馆。
1.png

王灏,海口村的家

2015年,一条曾经到访海口村的家,
当时,以硬朗的红砖、逼近毛坯的室内,
服务老人生活的理念,引起热议。
“如果这个房子是高端度假酒店,
它是不合格的。”王灏回应。
“如果这是给我妈这样50年代的人,
他们是经历过非常苛刻的物质条件的,
空间使用很方便,又能放工具的地方,
这是一个9级舒适度。”
2.webp

砖宅内部,别有洞天
十年过去,这栋房子最大的变化,
是已经分不清内与外——
屋子从不锁门,
村民可穿过长坡道直接走上房顶聚集、活动,
它是熟人社会里的一个公共空间。
3.webp

王灏同济建筑系毕业,在德国斯图加特留学多年,2006年回国以后,投身乡建

客厅竹编座椅、水泥桌台,
如同在村口的大树下,对坐喝茶,
一墙之外是母亲自己的田地,
柿子树、枇杷树、绿萼梅……
引来鸟儿频频造访。
4月,一条拜访了东海之滨的海口村。
自述:王   灏
编辑:夏   尔
责编:陈子文

4.webp

上次一条来拜访是在10年前,2015年。
那时的房子,模样和现在还是不太一样的,只能算是个半成品——没有那么多木头,家具装修和空间流线都只做了一半,面积也没有现在这么大。满打满算,只有一个四五十平的两开间房屋,外加一个200多平的院子,仅此而已。
但它更多地反映了我作为一个年轻建筑师的状态:希望做出一个“可以不停被改变的东西”。其实到2025年的今天,都还在做着一些改变,它随着村落的生长而生长。
5.webp

一层客厅空间

6.webp

一层茶室空间

房子的西边基本上没有开窗,远远看上去,就像一座堡垒一样。但一进来,首先就是一个紫藤覆盖的门洞,穿过弄堂就能到达客厅。中间有一个壁炉,一些梁柱围绕着它穿梭,也是借鉴了明代抬梁式建筑。
这个茶室两层通高,一个中国传统的“中堂”空间。这里本来应该是放八仙桌的位置,我们做了一些改良:一个水泥台,边上放了几张竹椅子,映射的是我们小时候在户外吃饭时的小桌,现在你还能在乡下看到这样的生活方式。
7.webp

一层书房,与王灏的藏书

书架这边,有一些我大学时候的书,当初楼上没有建好的时候,我写作、画画都在这里。
8.webp

从二层俯瞰,通透感十足

妈妈腿脚不便,她的卧室在一楼。我的卧室在二楼。
沿楼梯走上二楼,是一个小书房、一个主卧室再加上一个卫浴空间的三件套,也是整个房子“最向阳”的空间。
9.png

屋顶露台,可以眺望山村

而三楼屋顶,则是一个开放空间,这里视线最好,能看到整个村的结构——朝东,是鳞次栉比的村落瓦顶;朝西,是一个浙东乡村的山水田园。
到这里,整个房子的结构也基本到了高潮。
10.webp

红砖,是这里最大的特色之一

整个房子都是用红砖打造,这些砖块,对我来讲是有深刻记忆的。
在我小的时候,我爸妈是在砖窑厂上班,每次下班都会拉一点砖回家,他们买过来比较便宜。今天100块、明天100块,日积月累,攒了好几万块砖。
11.webp

玄关入口,由砖与石砌成

当初决定要造这个房子,我马上就确定:用红砖。虽然我那个时候自己也从来没做过红砖房,而且在宁波乡下,很多人会觉得用砖头造房,就好像毛坯一样。
但我觉得,它是爸妈给我准备的,我一定要把它们用好。
盖起房子的,是三批不同的砖。一层小一点的砖,基本上都是我爸爸积累的,大一点砖是我第二批买的,到三楼的砖,都是第三批在南京买的,因为家里这边的砖窑厂早就被关掉了。
12.webp

13.webp

家具,与浙东乡村的气质相映成趣

包括房子里的家具,我也调过很多遍。因为我妈妈平时就住在这里,有时候还会有村民、客人来拜访,这些家具,既要能满足她们这些老百姓的使用,最好又能因地取材。
这些竹椅子,各种各样的很简单的沙发、茶桌台,卧室里面还有宁波传统的老式衣柜……让人很放松。
我觉得中国有一套非常好的实用主义哲学,形成了一种“美美与共的包容”,这些东西在一起,才能让你觉得更美。
14.webp

如果人群对居住空间的舒适度可以分级别的话,我觉得至少可以分成9级,从最简陋、最不舒适的房子,到最高端的设计酒店卧室。
而海口村的家,从客观的标准来看,可能只在3级,连4级5级都不一定到。所以说我经常叫它“半宅半庙”。
15.png

在王灏眼里,这并不是一座世俗意义上“最舒适的家”

但对我妈妈而言,故事又不一样。
她们那代人,是经历过非常苛刻的物质条件的,这幢房子空间使用很方便,还能在各种地方放工具、堆植物、堆蔬菜,她就已经非常满足了,这是一个9级的舒适度。
16.png

母亲忙碌的一天

平时她自己在家,基本上是6点左右就起床了,先洗衣服,然后去田头干活,中午回来烧饭。吃完饭,下午再去忙一忙,到四五点回家。这就是她的一天。
盖这座房子,我妈妈出了主力的:工地组织、记工、找人接材料、收付钱……都是她干的活。所以她对宅子是有感情的,这10年来每次有点小变动,一定是她最积极。
17.webp

海口村

我是70后,小的时候农村是非常美好的,山好、水好、天好,夏天随处能看到萤火虫。那个时候也没有饿肚子的记忆,虽然没什么特别好的东西,但吃饱穿暖还是没问题的。
上中学的时候,我特别喜欢住在外婆家,都不愿意回自己的房子。因为我外公是个非常好的小木匠,做凉床做得特别好,我就觉得我外婆家的气质比较文雅,那房子是有灵气的。
18.webp

木质装饰,在砖宅中随处可见

所以回过头做这幢房子,我新加了很多木头,都是不打磨的,摸一下这扇门,都能感受到上面的燥感。
我觉得只有在乡村住宅,才能有这样难能可贵的机会,去做这些“胶卷感很强”的东西。
19.png

客厅壁炉,墙上壁画出自画家潘小荣

包括整幢房子,都是没有空调的,我只在客厅中间放了一座壁炉。按建筑师森佩尔的说法,它是建筑四要素(壁炉、屋顶、墙体、高台)中重要的一员。一个家里面什么都可以没有,连家具都可以没有,但壁炉要有。
因为我小的时候,冬天一家人就是围在柴火灶边上,等柴火灭了,就把灰闷起来拿到床柜下面,然后大家继续聊天。大概3平方的一个火柜,坐着十几个人,一直聊到睡觉。
所以我说,我这个人没有任何孤独感,因为我体验过了人世间最美好的交流场景。这就是我对于火、对于家的记忆。
20.webp


21.webp


通过长长的坡道,人们能直接走上屋顶
这幢房子现在,外人可以随时进来。
从大门进来直接右转,是一条长长的坡道,不用进客厅,直接连到楼上。这条上坡路用的是鹅卵石为底,和屋外村路的材料是完全一样的。
22.png

沿坡道而上,能直接路过“屋内展厅”

到了二楼,会经过一段通廊,在这里我做了一个小小的展厅,挂了一些摄影作品,中间还有建筑的模型。然后转过去,就到了卧室的窗外。
23.webp

24.webp

半开放的二层卧室

我的窗帘都是半透明的,不进入也可以“窥探到”一些主人的空间,就是想让这座房子变得更加开放。
再转到楼顶,现在这里又是一个新的茶室,村民可以在这自己交流,我们都基本不管。房子造好之后,就已经有很多小朋友会跑上来,尤其是暑假的时候。
我还想说,未来可能在门口放个牌子:早上8点到晚上6点开放。你可以随时推开大门走上去。我希望它能成为一座熟人社会里的开放式建筑,就像村里的生产队厂房一样,随时可进。
25.webp

26.webp

外人在王灏的家,穿行、拜访

这样一个灵感,其实受到了德国斯图加特美术馆的启发。它是一座城市的美术馆,但却设计了一条非常开放的步道经过核心中庭,把中堂也贡献给了半户外的空间。
当年我在那里学习、生活了4年左右,它对我来讲是最重要的一个建筑,比我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还多很多。
27.webp


因为私宅,在大部分老百姓眼里是大门紧闭的,尤其是到了现代社会,甚至变成了“老死不相往来”的居所。但我觉得海口村的家不太一样。
28.png

海口村的村民日常

我妈妈是50后,今年也七十二三了,像她这个年纪在村里面生活的人,至少还有百八十号。其实大家都很熟,一到夏天,河道边上是坐满了人的,有些在跳迪斯科,有些在水边散步。
我希望大家都来看看,有可能很多人不见得喜欢(宅子的设计),甚至有些人会批判,但我觉得挺好,因为只有一个对大家而言新鲜的、有陌生感的东西,大家才会有探索的欲望。
29.webp

被紫藤覆盖的家

海口村的这座宅子盖了15年,有思维的变化、有材料的变化,也有空间的变化,就好像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所谓“考古学家的东西”。
可能再过10年过来,你会发现,这个房子又变样了,那个时候我就已经快60了。
这房子伴随我、伴随母亲,走过了两个30年的长度。
部分图片来源:周扬、赵赛、Wendy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5-8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房子,真是‘砖’情满满,温馨满满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5-8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实话说,这个风格跟农村格格不入,有为了设计而设计的意思,没有充分考虑农村、老人的使用习惯。农村不比城市,要尽可能明亮,照明省电,尤其给老人住的,要多些太阳光射入,通风,才能阳气充足。此外那个楼梯,老人家怎么敢上去、下来?太危险。这个设计送给年轻人才是真的对象,不适合老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5-9 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房子缺乏安全感。光看图片视屏片段都给人一种不安的感觉,住在里面会觉得非常压抑。楼梯几乎没有扶手,夜晚要是不开灯根本不好走,边边角角的都是硬线条容易碰伤。外观远看像老式的“大土包”(有点吓人),在屋里待久了觉得容易抑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5-9 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栏杆老母亲上楼安全省力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5-9 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讲所谓艺术感!采光通风实用性都不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5-9 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50平变成了500平在温州就是大大的违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5-9 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梯连扶手都没有,再简洁也不能没有安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5-9 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弱弱的问一句,不需要做防水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5-9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梯没有扶手不可取,太危险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5-21 10:17 , Processed in 0.213350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