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7|回复: 0

[科学观察] 4月30日外媒科学网站摘要:"快乐激素"能抹去心理阴影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自成一派
  • 打卡总天数:134
发表于 2025-4-30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4月30日(星期三)消息,国外知名科学网站的主要内容如下:

《自然》网站(www.nature.com

科学家找到“恐惧开关”,未来或可一键清除心理创伤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神经科学家在小鼠大脑中发现了一种能够启动“恐惧消退”过程的信号,即当危险过去后,大脑会主动改写恐惧记忆。这一发现可能为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疾病提供新方向,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

研究聚焦于大脑基底外侧杏仁核(BLA)的两组神经元,其中一组激发恐惧反应,另一组则抑制恐惧。此前研究已表明,由腹侧被盖区(VTA)释放的多巴胺与恐惧消退相关,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为验证这一机制,研究人员向小鼠脑部注射荧光示踪剂,发现VTA会向BLA发送多巴胺信号,且BLA中的促恐惧和抑恐惧神经元均可响应这些信号。通过基因改造,科学家使小鼠的多巴胺活动产生荧光,并利用光纤记录其脑部活动。实验显示,当小鼠被置于曾遭受电击的环境但未受到刺激时,其抑恐惧神经元中的多巴胺信号会显著增强,使其逐渐放松。

进一步实验利用光遗传学技术增强VTA向BLA抑恐惧神经元的多巴胺传递,结果显示,小鼠能更快克服恐惧反应。这表明,通过调控多巴胺信号,可能加速恐惧记忆的消退。

该研究提示,BLA神经元或可成为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疾病的潜在靶点。尽管人类与小鼠具有相似的恐惧调控脑区,但这一发现能否直接应用于人类仍需进一步研究。这项成果为开发针对恐惧相关障碍的新疗法提供了重要线索。

《科学》网站(www.science.org

当AI学会设计病毒,人类如何筑起“数字防火墙”?

人工智能(AI)正在加速设计新型蛋白质,这些蛋白质有望应用于药物、疫苗等领域,但也可能被用于开发生物武器或有毒物质。为此,科学家提出了一系列可内置在AI工具中的防护措施,以阻止恶意使用或追踪生物武器的源头。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专家指出,建立防护框架对平衡技术潜力与风险至关重要。近年来,AI模型已能根据氨基酸序列预测蛋白质结构,甚至生成全新功能的蛋白质。例如,RF diffusion和ProGen等大模型可在数秒内定制蛋白质,其医学价值显著,但易用性也带来隐患——即便非专业人士也可能利用AI生成有毒物质。

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认为,目前AI设计生物武器的风险仍属理论层面,尚无证据表明现有技术能引发大流行。尽管如此,130名蛋白质研究人员已签署协议,承诺安全使用AI。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团队进一步提出技术方案,例如FoldMark防护系统,通过在蛋白质结构中嵌入可追溯的标识代码,确保危险物质可被追踪。

此外,该研究团队建议改良AI模型,采用“数据遗忘(unlearning)”技术剔除危险数据,或通过“防越狱(antijailbreaking)”训练使AI拒绝恶意指令。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的研究人员表示,实施这些措施需建立监管机制。斯坦福大学的专家则认为,监管重点应放在AI蛋白质设计的量产环节,生产设施需核查分子来源及用途,并进行安全性检测。

当前,AI与生物安全的关系尚未得到足够重视,但相关研究正逐步展开,以防范潜在风险。

《每日科学》网站(www.sciencedaily.com

1、新型机器学习算法一键识别心血管与跌倒风险

由澳大利亚伊迪斯·科文大学(ECU)与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联合研发的自动化机器学习算法,可通过常规骨密度扫描同步评估心血管风险和跌倒骨折风险。该技术利用椎体骨折评估(VFA)图像,快速检测腹主动脉钙化(AAC)的程度,为早期干预提供关键依据。

传统人工评估单张图像需5至6分钟,而该算法能在1分钟内完成数千张图像的AAC评分,大幅提升筛查效率。研究显示,58%接受骨密度检测的老年人存在中度至重度AAC,其中四分之一患者此前未察觉自身的高心血管风险。AAC通常无症状,常规检查难以发现,但却是心脏病和中风的重要预警信号。

此外,研究发现AAC水平与跌倒及骨折风险显著相关。动脉钙化程度越高,跌倒住院和骨折的概率越大。传统风险评估主要依赖骨密度、跌倒史或药物因素,而该算法揭示了血管健康对跌倒风险的独立预测价值,其重要性甚至超过部分临床常用指标。

这一技术为心血管疾病筛查不足的群体提供了新解决方案,同时帮助医生更全面评估患者的跌倒骨折风险。通过常规骨密度扫描即可获取血管健康数据,该算法有望成为临床实践中的重要辅助工具。

2、20万小时超长待机!这项突破让氢能卡车不再是梦

对于需要长途行驶且无法频繁充电的卡车和重型车辆,传统电池存在局限性,而氢燃料电池以其快速加注和清洁排放的优势成为理想替代方案。近期,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研究团队取得重大突破,通过新型催化剂设计将燃料电池寿命提升至20万小时,远超美国能源部2050年目标的7倍。这一成果发表于《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杂志,为燃料电池在重型车辆中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中重型卡车虽仅占道路车辆的5%,但其温室气体排放占比高达近四分之一,因此燃料电池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尤为重要。相比传统电池,燃料电池重量更轻、能量效率更高,其功率输出可达每平方厘米1.08瓦,性能与重量为其八倍的电池相当。此外,建设氢燃料加注设施的成本可能低于电动汽车充电网络。

燃料电池通过氢能转化为电能工作,仅排放水蒸气,但化学反应依赖催化剂。传统铂合金催化剂易因元素流失而性能下降,而重型车辆的高强度运行进一步加速了这一过程。UCLA团队创新性地将超细铂纳米颗粒嵌入石墨烯保护层中,并嵌套于多孔碳材料科琴黑内。这种“颗粒嵌套颗粒”结构既保持了催化活性,又显著提升了耐久性。

在模拟多年实际行驶的加速测试中,新型催化剂的功率损失不到1.1%,远优于行业标准。其寿命预计超过20万小时,大幅超越美国能源部3万小时的目标。这一突破解决了催化活性和耐久性双重挑战,为氢能重型车辆的推广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对减少运输业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赛特科技日报》网站(https://scitechdaily.com

1、显微镜下的超导奥秘:中国团队发现原子级配对新机制

量子材料中的超导性通常由BCS理论描述,其核心是晶格上零动量的库珀对凝聚。近年来,一种称为对密度波(PDW)的奇异超导态备受关注,其特点是库珀对以有限动量形成,导致超导序参量出现空间周期性调制。这种状态已在铜基和铁基高温超导体中被观测到,但单个晶胞内的对密度调制机制仍有待探索。

北京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谱仪(STM/S),在钛酸锶(SrTiO₃)晶体衬底上生长的单层Fe(Te,Se)和FeSe超导薄膜(超导转变温度约60K)上进行了原子尺度测量。研究发现,超导能隙和相干峰的锐度在晶胞内呈现周期性变化,且调制规律严格对应硫族元素的晶格位置,表明钛酸锶衬底引入的滑移镜面对称性破缺对超导态具有重要影响。这一现象揭示了硫族原子及其p轨道在库珀配对和相位相干中的关键作用。

该研究首次在原子尺度揭示了超导态的精细结构,表明硫族原子在铁基超导体的配对机制中可能扮演了被低估的角色。这一发现为理解非常规超导体的微观机制提供了新视角,尤其是对于晶胞内含多原子的复杂体系。研究团队计划将这一方法拓展至其它超导体系,以进一步探索高温超导的物理机制。

2、地球工程走向极地:更快但风险更大的地球降温方案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的一项新研究表明,通过“平流层气溶胶注入”为地球降温的方法可以利用现有大型飞机在极地地区实施,而无需专门设计新型飞机。传统研究认为这种方法需在热带地区20公里以上的高空进行,但新模拟发现,在极地约13公里的较低高度注入颗粒也能显著降温,尽管效果较弱。

该研究使用英国地球系统模型1(UKESM1)模拟了不同部署策略。结果显示,在极地低空注入二氧化硫(形成反射颗粒)虽效果仅为高空的1/3,但现有商用飞机(如波音777F)可胜任这一任务。每年春秋季在赤道南北纬60度附近注入1200万吨二氧化硫,与1991年皮纳图博火山喷发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量相当,可降温约0.6°C。然而,低空颗粒停留时间较短(数月),且需要更多颗粒量,可能增加酸雨等副作用。此外,该策略对热带地区降温效果较弱,而这些地区对气候变暖最为脆弱。

研究人员指出,低空策略的最大优势是实施速度更快。此前研究认为设计高空飞机需十年时间和数十亿美元,而改装现有飞机可大幅缩短时间。但这一方法并非快速解决方案,需逐步引入以避免气候突变,且无法替代减排措施。

这项研究为地球工程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但也凸显了其局限性和风险,科学家呼吁在科学评估基础上谨慎决策。(刘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5-24 19:37 , Processed in 0.126361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