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9|回复: 2

[科学观察] 微塑料无孔不入,南开大学在Nature上发表重要成果,研究表明其可进入食物链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4-16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它目前已经被证实广泛存在于环境和生物体中,是一种造成污染的主要载体,已成为全球性污染问题。据了解,最早在1972年,来自美国的海洋学家Edward J. Carpenter在顶刊Science上第一次报道了在北大西洋漂浮的塑料颗粒,还指出这些颗粒可能被海洋生物误食;2004年英国的海洋生态学家Richard Thompson同样是Science上首次提出了“微塑料”的概念,他在英国的海滩上发现了很多尺寸大都在5毫米以下的塑料碎屑,并将它称之为“微塑料”。近些年来,微塑料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其对生态系统甚至人类健康已构成了潜在威胁;目前已有研究表明,人的粪便、血液中已检测到了微塑料,去年中国科学院院士,生殖医学专家黄荷凤与合作者还在其论文中揭示,中国不同地区的113名男性的精液和尿液样本中均检测到了微塑料,可见其已经全方位的入侵到人的身体中了。
1.webp

上周,在最新一期的顶刊Nature,来自中国的科学家在微塑料研究领域做出了一项重要成果。4月9日,南开大学汪磊、孙红文与美国麻省大学阿默斯特分校邢宝山合作作为共同通讯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报道了叶片吸收促使微塑料在植物体内积聚。植物吸收是众多污染物进入食物链的重要途径。大气中的微塑料广泛存在,但关于植物直接吸收大气微塑料的确凿证据仍然匮乏。该研究采用质谱检测技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植物叶片中普遍存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苯乙烯(PS)聚合物及低聚物,且其含量随大气浓度和叶片生长周期的延长而增加。在高污染区域(如涤纶工厂和垃圾填埋场)的叶片中,PET和PS聚合物的含量可高达每克干重104纳克,而在露天生长的叶菜类蔬菜中,可检测到每克干重102–103纳克的PET和PS。通过高光谱成像和原子力显微镜-红外光谱技术,在叶片中直观检测到了纳米级的PET和PS颗粒。利用高光谱成像、共聚焦显微镜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确定了玉米叶片通过气孔途径主动吸收未标记、荧光标记或铕标记的塑料颗粒,并通过胞间连丝途径将其转运至维管组织,并在叶毛中积累。
2.webp

总之,该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叶片对大气微塑料的吸收和积累在环境中普遍存在,首次明确证实了叶片吸收的大气微塑料是微塑料进入食物链和人体的重要途径。该研究表明在评估人类和其他生物体暴露于环境微塑料的风险时不应忽视这一点,也为相关污染物的管理与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第一完成单位为南开大学,最后通讯作者为汪磊,他于1998至2007年在南开大学环境科学系相继取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他目前为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环境科学专业系主任,环境过程与基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他主要研究领域便是新污染物的环境地球化学过程与环境健康风险。
3.webp


本文南开大学的共同通讯作者孙红文,她也是在南开大学取得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分别在化学系和环境科学系)。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她目前为南开大学教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曾任教育部环境污染过程与基准重点实验室主任。孙红文的研究领域为环境污染化学、人体暴露与健康效应、污染修复,她曾获国家“杰青”和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4.webp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4-16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把塑料全禁了吧,这样的话你们这些人就满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4-16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东西还研究什么?大众去买肉的 登头 都是塑料的,这个 每一块肉都能粘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

GMT+8, 2025-4-20 13:07 , Processed in 0.164232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