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9|回复: 3

[科技新闻] 小米SU7事件与L2悖论:避免“智驾平权”变成一场危险的全民实验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01
发表于 2025-4-3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webp


上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几乎所有车企都聚焦智驾,浓墨重彩地表扬与自我表扬,还有企业喊出了“三年脱手开,五年闭眼开”。汽车行业百年未有之变局,他们似乎在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监管开始走向台前,提醒行业戒骄戒躁。国家发改委副主任郑备,直言行业“严重内卷、竞争失序”,骨干企业要重视长远,担当责任。国资委副主任苟坪强调“不卷噱头拼服务”。
一语成谶。周末,致死事故比监管更早到来。一辆小米SU7在施工路段撞击水泥桩,车辆燃爆,一名驾驶员与两名乘客丧生。逝者均为大学在校花季女生。
按照2月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事件事故报告主要内容》,如此严重的事故,企业应在24小时内向工信部与市场监管总局提交事故报告,包括事故发生时各类车载系统等详细信息,原因及预期改进措施等。但是,截至4月1日晚间,小米仍未接触到事故车辆。外界能获得的公开信息也相当有限。
遇难驾驶员并非“完美受害者”。她没有遵守车主手册的要求,“全程保持注意力集中,保持手握方向盘,时刻关注车辆周围路况”。在距离事故发生前约17分钟,驾驶员激活了车上NOA(导航辅助驾驶)服务,当时车速为116公里/小时。1分钟后,系统发出“轻度分心报警”。大概又过了8分钟多,系统发出脱手预警,提示“请手握方向盘”。

媒体报道称,她在开上新车后,不止一次向其亲人推荐过智驾功能。这不是个例。智能网联汽车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第一辆汽车。年轻人也可能成为过度依赖智驾的第一批受害者。
车企难以拒绝对智驾过度营销的诱惑。特斯拉的FSD系统,翻译过来的字面意义,就是完全自动驾驶。但FSD事实上只是辅助驾驶。在技术上,它不超过L3水平;在监管上,它只能作为L2级落地;而真正的自动驾驶,就算不提“完全”,也至少需要L4水平。
马斯克数次给出实现无人驾驶的时间,但最后都被证明是忽悠。在他的X平台上,还有不少用户为驾驶员脱手行为点赞。这让美国监管机构非常恼火。去年,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就向过于乐观的用户发出了警告。现在还有数百起特斯拉汽车的事故等待调查结论。
国内不少车企复刻特斯拉,不仅学到了技术创新,也学步了营销噱头。国内智驾圈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造词运动”,诸多技术概念让许多消费者眼花缭乱,一知半解,但引导性极强。
由于国内企业普遍陷入“内卷”的无序竞争,在比拼低价格和高参数外,智驾也是必须比拼的功能。“智驾”几乎等于了“自动驾驶”,一步步从L2升级为L2+,或者拔高为L2.5甚至L2.9。在抖音与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上,也能时不时刷到不少国内车主脱手驾驶的“炫耀”视频。
用户也难以拒绝对智驾过高期待的诱惑。辅助驾驶的出现,为的正是满足用户从长时间的专注中解放出来。专注会导致疲劳,而疲劳驾驶,又是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辅助驾驶在减缓专注压力的同时,也为驾驶员主观上的分神,创造了客观条件。于是,车上又不得不加装一套注意力监测系统,希望用户既不专注,又不分神。但是,监测系统的提醒和警告,往往无法让司机立即接管驾驶。
意在帮助司机缓解疲劳的辅助驾驶技术,却因为司机的过度依赖而产生了驾驶分神,反而可能埋下了祸根,可以称之为L2悖论。
司机驾驶行为中,比手放在方向盘上更重要的,其实是司机全神贯注的驾驶,而且专注应该是持续的,否则,驾驶员很难在遇到较复杂的情况时瞬间反应过来。辅助驾驶性能越高,这种依赖性与信任感就越强,司机就越容易分神,直至险情出现反应不及,导致事故发生。
此次交通事故正是这样的发生的。22时44分24秒,系统提醒驾驶员 “前方有障碍”,要求其接管车辆,彼时距离事故发生,仅剩下短短的2秒。第一个1秒后,驾驶员就接管车辆,紧急转向,踩下刹车。第二个1秒后,车辆撞击水泥桩,车速仍有97公里/小时。
几乎所有的主流新能源整车企业,包括产业链上的多家企业,都坚信可以从辅助驾驶自然地进化到自动驾驶。
既然是连续进化,那么,车企暗示着L2.9的能力边界相对L2.5大幅提升,也就顺理成章了。用户读出的信息,恰好就是又可以多一点分神的时间。

L2悖论让监管犯难,也让车企背负道德风险。谷歌在短暂地测试了需要驾驶员的辅助驾驶路线后,坚定地直接走上了无人的自动驾驶路线。小马智行则干脆不相信可以从L2过渡到L4,认为它们是两个不同的物种,是在不同的约束条件下,不同的指标、几个标准底下,诞生的不同的产品。

L2悖论,就是责任不清,终归是车企不愿意承担责任。无论它是技术创新的两个不同阶段,还是技术创新的两条不同路线,它们的鸿沟并非完全不可逾越。它的分水岭是责任的迁移。轻舟智航CEO于骞称,“敢赔才是真L3”。当智驾事故责任,从驾驶员转向车企,才是智驾性能跃迁的核心标志。去年,马斯克发布Cybercab,瞄准消费级的可量产的自动驾驶汽车;今年,他又宣布将于年内推出无人监督的付费叫车服务。后者本质上是robotaxi服务,目前仍然需要配备远程安全员,通常由运营方来承担事故责任。
车企要跨越从L2到L4的鸿沟,只要这个阶段无法一蹴而就,用户始终面临着技术与人性的悖论。今年新能源车内卷转移到了智驾领域,随着全民智驾概念的提出,国内车企纷纷跨越鸿沟,要避免“智驾平权”运动变成一场危险的全民实验。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01
发表于 2025-4-3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选择这个品牌。应该为自己买单。车子本身要人控制,现在的高科技没有这么牛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396
发表于 2025-4-3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渐入佳境
  • 打卡总天数:36
发表于 2025-4-3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

GMT+8, 2025-4-4 09:14 , Processed in 0.171437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