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2|回复: 25

[汽车资讯] 雷军,会翻车吗?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01
发表于 2025-4-2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webp




@“所有命运的馈赠,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码。” 当小米SU7爆燃事故将雷军推向舆论风暴眼时,茨威格的这句话仿佛一道惊雷,劈开了中国新能源造车运动的理想主义面纱。
          

作者:华祥名编辑:王小凡出品|华祥名财经社



1、           
2025年3月29日22时44分,安徽铜陵枞阳高速上,一辆黑色小米SU7在疾驰中撞上护栏,下一秒,撞击声震碎晨雾,瞬间爆燃成火海。    
           
电池舱爆燃的烈焰腾起十米高,三名年轻的生命在焦黑的车架中凝固成永恒的剪影——两名应届毕业生与一名在读研究生,因车门无法打开被困车内,最终殒命。
           
“车门锁死,电池爆燃,活活烧没了。”遇难者家属的控诉视频中,带着江淮口音的哭腔刺破屏幕。事故车辆残骸显示,电池舱防护结构在撞击中如纸片般撕裂,电解液泄漏引发的链式反应,让这辆标榜“安全天花板”的SU7在120秒内化作火球。
           
然而,这起事故的焦点并非仅在于驾驶操作。遇难者家属质疑的关键点在于车辆的安全设计。据家属称,事故发生后,车门锁死无法打开,导致车内人员无法逃生。
           
根据小米官方公布的信息,事故车辆在事发时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以116km/h的时速行驶。事发路段因施工修缮,用路障封闭了车道并改道至逆向车道。车辆检测到障碍物后发出提醒并开始减速,但驾驶员接管车辆后仅1-3秒内便发生了碰撞。从数据来看,驾驶员在接管车辆后,虽然进行了制动操作,但最终仍未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小米官方声明中仍充斥着“配合调查”“升级服务”的公关话术,但对公众最关心的电池安全和车门锁死问题避而不谈。相比之下,特斯拉在2013年Model S起火事件后,立即免费升级底盘装甲并公开碰撞测试数据的做法,或许能给雷军启示:真正的危机公关不是灭火,而是重建信任。
           
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不仅让三个家庭坠入深渊,更将小米和雷军推上舆论的风暴眼。
           
资本市场对这起事故的反应极为迅速。4月1日午后,小米集团的港股股价突然“断崖式”下跌,跌幅一度超过5%,市值蒸发超600亿港元。这一跌幅并非偶然,而是市场对小米汽车安全性的信心动摇的直接体现。投资者担心,这起事故可能会对小米汽车的市场推广和品牌形象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         
电池专家指出:“液态锂电池在高速撞击下的失控风险,是悬在所有电动车企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这场悲剧暴露的不仅是技术短板,更是对用户心理的误判。遇难者家属透露,女儿曾坚信“小米的安全宣传”,甚至劝阻母亲“不要怀疑智能驾驶”。当企业将营销话术凌驾于安全警示之上,悲剧便已埋下伏笔。
           
这一天,原本该是雷军庆祝小米汽车交付量突破20万辆的荣耀时刻。但车祸映出的不再是“中国乔布斯”的光环,而是一个造车新势力掌门人最真实的困境。
    
2、    
这起事故,对雷军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作为小米集团的创始人和领导者,雷军一直以创新和冒险精神著称。然而,创新的道路上充满了风险,尤其是在涉及生命安全的汽车领域。雷军曾多次强调小米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但此次事故却让这些承诺受到了质疑。
           
雷军曾以“劳模”形象著称,从金山到小米,他总能在危机中逆势翻盘。2024年,小米SU7上市首月锁单超8万辆,SU7 Ultra定价52.99万元仍遭疯抢,三天售罄全年产能。彼时,他站在武汉大学樱花树下,将新车发布会变成个人励志秀,社交媒体粉丝突破4000万,被封为“互联网顶流”。    
           
晚清名臣曾国藩在书房题名“求阙斋”,告诫家族“人生不要追求圆满”。而雷军近年却陷入“圆满焦虑”——SU7上市一周年时高调庆祝,新车命名“御7”寓意“御风而行”,甚至计划2025年交付35万辆汽车。这种“飘风不终朝”的扩张野心,与“求缺”的智慧背道而驰
           
危机中的雷军展现出矛盾性:一方面,小米迅速道歉并改进试驾服务细节;另一方面,雷军面对车祸质疑仍保持沉默。这种“高调做事,低调认错”的姿态,折射出中国企业家在舆论场中的生存困境。
           
命运的转折总是来得猝不及防。当宣传中“40+项碰撞测试”“铠甲笼式车身”遭遇现实冲击,当智驾系统“1秒接管”的承诺沦为致命漏洞,雷军引以为傲的“营销神话”轰然崩塌。
 
小米汽车的崛起,本质是雷军将手机行业的“性价比+流量”打法移植到造车领域:预售阶段抖音直播造势、粉丝经济裂变、社交媒体话题轰炸。这套模式曾创造首日订单破5万的奇迹,却也埋下致命隐患——当“唯快不破”的互联网思维撞上汽车制造业的厚重门槛,安全便成了最先被牺牲的变量。某供应链人士透露:“SU7的电池防护标准比竞品是不是还有提升的空间?”
           
讽刺的是,就在事故三天前,雷军刚在微博晒出第20万辆SU7交付的里程碑:“璀璨洋红,点亮中国智造。”数据显示,小米汽车2024年交付13.69万辆,2025年首季即突破4万辆,产能如火箭般蹿升。但在这串光鲜数字背后,是工程师凌晨三点的调试日志、是产线工人机械化的拧螺丝动作、是质量检测环节被压缩的15分钟——所有“中国速度”的代价,最终由消费者用生命买单。。  
           
据《国际金融报》报道,这不是小米汽车的首次危机。2025年1月,吉林辽源的SU7侧翻起火事件中,十余路人抬车救人的画面曾引发全网感动,但鲜有人追问:为何上市仅一年的新车,前轮电机舱会在碰撞中迸发火星?更早的2024年11月,70余位车主集体投诉自动泊车故障导致剐蹭,小米仅以“软件升级”草草收场。    
           
据统计,新能源车事故率较燃油车高出37%,但90%的调查报告止步于“驾驶员操作不当”。清华大学车辆工程系教授指出:“资本催生的造车运动,正在用互联网的‘迭代思维’解构汽车工业百年沉淀的安全伦理。”  
  
3、
这起事故虽然是一场悲剧,但也为小米集团和整个智能汽车行业敲响了警钟。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必须将安全放在首位。对于小米来说,这是一次深刻的教训,也是一次改进和提升的机会。
           
未来,小米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  加强技术研发:进一步完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提升其在复杂路况下的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
2.  强化安全设计:对车辆的安全性能进行全面审查,确保在极端情况下车门能够顺利打开,电池不会发生爆燃。
3.  提升透明度:在事故发生后,及时与家属沟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同时,向公众透明地公布事故调查结果,重建公众信任。
4.  加强用户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向用户普及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避免用户过度依赖系统。


这起事故无疑给小米集团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危机中也蕴含着转机。对于雷军和小米来说,这是一次重新审视自身的机会。只有正视问题,积极改进,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小米SU7的事故让我们看到了智能汽车发展中的风险与挑战。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智能汽车的未来一片黯淡。相反,这起事故提醒我们,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必须将安全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智能汽车才能真正成为人类出行的可靠伙伴。


在智能汽车的赛道上,小米SU7的事故或许只是一次意外,但它的教训却是深刻的沉疼。
           
“汽车不是手机,速度的代价可能是生命。”一位遇难者家属的留言,在小米社区论坛的角落里静静闪烁。这行被算法埋没的文字,或许比任何财报数据都更接近商业的本质——所有伟大的创新,终需以人性的温度丈量。
           
向前一步是万亿市值的星辰大海,退后一步是万丈深渊的信任崩塌。  中国新能源车的狂飙时代需要雷军这样的冒险家,但更需要的是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当小米SU7的残骸在鉴定中心沉默陈列,我们不禁要问:
           
这场以创新之名的生死时速,究竟是中国新能源车的成人礼,还是资本游戏的最后狂欢?  
 
这场车祸撕开了智能汽车行业的华丽外衣,也让我们看到商业成功的另一面:当技术狂飙遭遇人性脆弱,当流量狂欢遮蔽安全本质,再耀眼的星辰也可能坠落。但历史亦反复证明,危机往往孕育新生——正如雷军在内部信所云:“经历过至暗时刻的创业者无所畏惧。”
           
或许,小米的“翻车”并非终点,而是重构信任的起点。当企业学会在聚光灯下保持谦卑,当技术真正服务于人而非营销话术,这场始于2025年春天的风暴,终将会不会化为推动行业前行的飓风?!    




2.png


在这里 , 读懂中国商业大咖
@  欢迎点看【华祥名财经社视频号】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01
发表于 2025-4-2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待调查报告出台就急于落井下石,真的不是为了流量吗?我开油车,既不是米粉,也不是雷粉,但在汹涌的舆论浪潮中,我知道应该先观望,别妄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01
发表于 2025-4-2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油车都造了上百年了能保证不出伤亡的事故吗?技术总是在进步,但只能是一步步走。当今哪个大佬能拍胸说,他的车肯定不会出伤亡。此次事故多种因素都碰巧凑到了一起确实很难避免伤亡。至少有,改道,黑夜,盲信智驾,如果这三种情况下都克服了那就是真正的无人驾级别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01
发表于 2025-4-2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最没想到是这车竞然偷工减料了电池保护部分,网上大肆宣传雷军造车不偷工减料的吗?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01
发表于 2025-4-2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不仅让三个家庭坠入深渊,更将小米和雷军推上舆论的风暴眼。资本市场对这起事故的反应极为迅速。4月1日午后,小米集团的港股股价突然“断崖式”下跌,跌幅一度超过5%,市值蒸发超600亿港元。这一跌幅并非偶然,而是市场对小米汽车安全性的信心动摇的直接体现。投资者担心,这起事故可能会对小米汽车的市场推广和品牌形象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01
发表于 2025-4-2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电池专家指出:“液态锂电池在高速撞击下的失控风险,是悬在所有电动车企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这场悲剧暴露的不仅是技术短板,更是对用户心理的误判。遇难者家属透露,女儿曾坚信“小米的安全宣传”,甚至劝阻母亲“不要怀疑智能驾驶”。当企业将营销话术凌驾于安全警示之上,悲剧便已埋下伏笔。这一天,原本该是雷军庆祝小米汽车交付量突破20万辆的荣耀时刻。但车祸映出的不再是“中国乔布斯”的光环,而是一个造车新势力掌门人最真实的困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01
发表于 2025-4-2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就是雷军这几年出圈,小米风光无限,现在算是被流量反噬了,同时等着他翻车的人也不少。记得前几年隔三差五的就报道特斯拉的各种事故,理想,蔚来,还有问界这类事故也有,可不都是草草收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01
发表于 2025-4-2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次事故突出了小米汽车以及新势力智能化在汽车在安全性设计,整体安全品质等方面的薄弱性,如果不能有所突破,估计会成为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继续向前发展的巨大阻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01
发表于 2025-4-2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开车出了事故都找车企,是因为小米是新车企,比较好欺负吗?之前一直都说特斯拉刹不住吗?任何车都会造成人伤亡,关键是人怎么开啊……智驾是辅助,不是让你上车睡觉,让智驾代替你开车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00
发表于 2025-4-2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每个车企的车也会发生事故,也存在人为或车本身的质量问题。但如果一个车企整天靠打压踩底别人,夸大其词去吹嘘自己去搞营销。迟早都会失人心。因为没技术没底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

GMT+8, 2025-4-3 14:46 , Processed in 0.253171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