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5|回复: 1

[科学观察] 拦不住的国运?顶尖华人专家爆发“归国潮”,近一月官媒就报道了三位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01
发表于 2025-4-1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3月29日大众日报报道,之前在苹果公司担任首席工程师的孔龙已经在近期正式入职复旦大学担任担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webp


如果比较关注类似新闻的话,就会发现近些年来像是孔龙这样回到祖国的高端人才越来越多了,已经形成较大规模的“归国潮”,现在的美国就算是想拦都拦不住了。
2.webp


科学家归来群像

与孔龙一样,众多在海外有着卓越成就的科学家纷纷踏上归程。核物理学家刘畅,2011年7月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本科毕业后,前往普林斯顿大学深造,于2017年2月获得天体物理学系等离子体物理专业博士学位。
3.webp


随后,他在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潜心研究长达8年之久。
2025年2月,刘畅回到母校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担任助理教授。
他聚焦于等离子体物理与核聚变领域,重点攻克磁约束聚变装置中逃逸电子和其他高能粒子相关的物理难题,比如托卡马克装置中的破裂现象、逃逸电子的产生和耗散机制,以及致力于高性能数值模拟代码开发。
他的研究成果对于我国核聚变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有望推动我国在该领域取得关键突破。
4.webp


著名数学家林华新也是其中的一员。他在美国生活了近40年,在俄勒冈大学担任教授长达30年,同时还受聘为华东师范大学紫江讲座教授。
林华新在算子代数领域成果斐然,他创新引入迹秩概念,证明了广泛唯一性定理,其“零迹秩单核C代数的同构分类定理”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为C代数分类理论在其他学科的应用开辟了新路径。
2024年底,林华新选择全职回国,加盟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任教授。他不仅在科研上继续深耕,还在复旦大学为本科生授课,为培养数学领域的新生力量贡献力量。
5.webp


这些科学家在海外时,无一不是所在领域的佼佼者,拥有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和优越的工作环境。然而,他们却纷纷选择回国,在国内开启新的科研篇章。
他们的归来,带着先进的技术、前沿的理念和丰富的经验,为国内相关领域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归来背后的多重推力

近年来,中国在科研领域的投入持续增加,为科学家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丰富的资源支持。
国家对科研项目的资金投入不断加大,众多科研项目得以顺利开展。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充足的研究经费,助力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深入探索。
在政策方面,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科技创新。
对科研人员的税收优惠、科研成果转化的奖励政策等,都极大地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许多地方政府还为归国科学家提供了优厚的待遇,包括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的保障,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
6.webp


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平台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以复旦大学义乌研究院为例,其按照“一院三基地”总体架构运行,致力“大平台”建设,聚焦“大人才”引进,打造了新型科技创新研发和政产学研合作转化平台。
这些平台汇聚了大量的科研资源,为科学家们提供了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合作机会。科学家们可以在这里与同行交流合作,共同攻克科研难题,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海外生存困境

尽管海外一些国家在科技领域有着一定的优势,但近年来,许多在海外的科学家也面临着诸多困境。
在美国,职场天花板现象一直是困扰华人科学家的一个重要问题。
语言、文化、沟通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华人科学家在职业发展中面临着重重障碍。
一些华人科学家即便在技术上有着出色的表现,但由于华人的身份被忌惮,难以获得晋升机会。
7.webp


社会安全问题也让不少科学家忧心忡忡。
近年来,美国一些地区的暴力犯罪事件频发,社会治安状况不佳,这给科学家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安全隐患。
政治环境的不稳定也对科研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
政策的频繁变动、科研资金的不稳定等,都使得科学家们难以安心开展科研工作。
这些海外困境成为了一种“反作用力”,促使科学家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发展,而国内日益良好的发展环境则成为了他们回国的重要诱因。
当然也离不开国内这些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以及不少精尖端人才心心念念想要建设祖国的情怀。
这些归国科学家的努力,促进了科研、教育、产业之间的紧密联系,优化了国内的创新生态,让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我国在科技与经济的协同发展道路上不断迈进,为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webp


越来越多顶级科学家回归祖国,这是中国科技发展进程中的一股强劲东风。他们的归来,带来的不仅是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更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无限的发展潜力。
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科研环境的持续优化,将会有更多的海外人才选择回国发展。
他们将与国内的科研人员携手共进,共同攻克更多的科研难题,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为中国的科技发展和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中国正稳步前行,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未来必将创造更多的辉煌,在全球科技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参考资料:
大众日报:从硅谷到复旦!苹果首席工程师回国任教,“归国科学家天团”上新
2025-03-29
观察者网:放弃美国终身教职,AI科学家回国任教2025-03-26
鲁中晨报:确认了!著名数学家林华新已归国2025-03-13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01
发表于 2025-4-1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家川建国可不是白叫的,要记得这位可是位好同志,为祖国建设功不可没!川建国同志加油!祖国会记住你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

GMT+8, 2025-4-5 06:20 , Processed in 0.210670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