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6|回复: 0

[科学观察] 最新研究发现,这种乳酸菌能帮人排出微塑料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01
发表于 2025-4-1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微塑料(Microplastics) 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广泛存在于海洋、土壤、空气和食品中。
1.webp

近年来,人们时不时会被微塑料的新闻震惊/惊吓。——可怕的微塑料
2.webp

3.webp

4.webp

5.webp

6.webp

微塑料的检出部位从血液、胎盘、乳汁、肾脏、肝脏、脾脏、肺、到大脑、骨骼,推测能达到人体任何组织。而进入人体的微塑料则会给人体带来各种健康风险。
7.webp

目前应对微塑料问题的方法主要是减少暴露。
8.webp

谁都知道,塑料制品的食用是一种无法回避的趋势,几乎没有人能完全避免接触塑料制品。不少人因此破罐子破摔“爱怎么用塑料制品就怎么用呗,反正也避免不了”。实际上,还有另一种更积极主动的思路,那就是——增强人体排出微塑料的能力虽然每个人都会暴露于微塑料,但即便在相同暴露情况下不同人体内的微塑料含量也有差异。因为每个人排出微塑料的能力不同。——人体具有排出微塑料的能力
9.webp

通过排便、排尿、流汗等方式,人体也能排出部分微塑料。通过多喝水(促进尿液排泄,帮助肾脏排除纳米塑料)、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增加肠道蠕动,促进微塑料随粪便排出)、适量运动和出汗等则能促进这三种途径的排出。但是对于纳米塑料亲脂性微塑料肺泡深处沉积的微塑料,人体往往无法靠自身能力清除。较大微塑料(>150微米)通常无法穿透生物屏障,容易随粪便排出,而较小的微塑料(纳米塑料,<100nm)可能进入血液、淋巴系统,甚至穿透血脑屏障,长期残留在组织器官中。某些带有亲脂性化学物质(如塑化剂、双酚A等)的微塑料可能在体内蓄积,并干扰内分泌系统。部分吸入的微塑料可能沉积在肺泡深处,难以通过纤毛运动清除。
10.webp

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帮助人体排出微塑料,减轻微塑料对人体的损害呢?最新研究给我们带来了启示。——植物乳杆菌或能促进微塑料排出2025年2月,《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期刊的一项研究发现了植物乳杆菌在排出纳米微塑料的能力。细菌实验显示,8株植物乳杆菌中不同菌株的抗氧化能力和结合纳米塑料的能力差异明显。研究者接下来分析了植物乳杆菌对微塑料暴露小鼠的影响。通过每天给小鼠灌胃纳米塑料,连续28天,来模拟人类日常通过食水的微塑料暴露。干预组每天补充天然强抗氧化剂槲皮素或者不同植物乳杆菌菌株,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通过比较这些不同组小鼠肝脏、结肠、粪便中的微塑料及生理生化情况来比较植物乳杆菌干预的效果。对于肝脏的检测发现,槲皮素降低肝脏微塑料的效果不显著,植物乳杆菌对肝脏微塑料的降低效果有差异,其中有三种菌株的降低效果最大,对应的粪便微塑料含量也较高(通过粪便排出)。微塑料暴露不影响小鼠体重,但显著损害了肝脏功能(升高血清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含量)。槲皮素干预对肝脏功能无显著影响,而绝大部分植物乳杆菌(7/8)能不同程度显著恢复肝脏功能。虽然抗氧化剂槲皮素干预能降低微塑料暴露对肝脏造成的氧化损伤,植物乳杆菌的效果也并不逊色。肝脏组织病理学分析发现,模型组(纳米塑料暴露组)小鼠出现小面积肝坏死,其特点是无定形嗜酸性物质、轻度出血和少量红细胞。这些坏死区域还伴有明显的炎症浸润。槲皮素干预能减少肝细胞坏死,但未能改善炎症性组织浸润。而植物乳杆菌干预组未发现肝细胞坏死,炎症水平减轻。相关分析显示,用抗氧化能力和结合微塑料能力越强的植物乳杆菌干预,微塑料暴露后的肝脏损伤越小。对肠道的分析显示,绝大部分植物乳杆菌(7/8)都能降低肠道微塑料含量。植物乳杆菌还能增强肠道屏障(增加紧密结合蛋白表达),减小肠道炎症。
11.webp

代谢组分析显示,微塑料暴露扰乱了胆汁酸代谢,导致肝脏初级胆汁酸合成减少,肠道初级胆汁酸和次级胆汁酸含量降低;而植物乳杆菌干预则能增强肝脏合成和重吸收的胆汁酸的能力,增加肝脏和肠道的胆汁酸含量。细胞实验也证实,初级胆汁酸能缓解微塑料暴露对肝细胞的损伤。粪便菌群分析显示,微塑料暴露会扰乱肠道菌群,而植物乳杆菌干预则能恢复菌群平衡。微塑料暴露会增加粪便双歧杆菌属、Turicibacter、脱硫弧菌和Faecalibaculum丰度,上调膜转运通路;植物乳杆菌则能逆转这些变化。且这些细菌丰度与肝脏受损标志物和粪便胆汁酸含量显著相关。粪便Turicibacter和脱硫弧菌越多,肝脏和肠道炎症越大,肝脏受损越严重。该结果提示:植物乳杆菌可能通过调节菌群,修复肠道屏障功能,增强肝细胞合成和重吸收胆汁酸的能力来对抗微塑料暴露的伤害。这项研究还发现,有些植物乳杆菌菌株尽管结合微塑料和抗氧化能力并不强,然依然能减轻微塑料暴露造成的肝脏、肠道和菌群异常,提示乳酸菌可能还存在胆汁酸之外的其他机制来对抗微塑料。
——乳酸菌与解毒这项发现很振奋人心,用数字化方式表示了不同微生物菌株的作用能力和结果。不过关于微生物发酵物解毒保护人体的认识很早以来就一直存在。古时候的蒙古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就认为酸奶能够帮助人体清理毒素、减轻毒素的损害。现代科学的研究也印证,确实一些来自发酵食物的乳酸菌能够吸附一些毒素,保护肠道。十几年前,食与心研究室就发现,补充植物乳杆菌NS5能够降低修复高胆固醇饮食对肝脏损伤和肝细胞脂肪沉积。
12.webp

发酵乳杆菌NS9则表现出强大的抗氧化能力,能够修复抗生素暴露造成的菌群、内分泌和记忆损伤;NS9合并某些功能性食物可增强黄斑变性模型小鼠的视网膜抗氧化能力、改善黄斑变性。
13.webp

14.webp

瑞士乳杆菌NS8则能够修复肠道炎症,改善紫外线造成的皮肤损伤,减轻压力造成的免疫、内分泌异常、抑郁焦虑和记忆力减退。
15.webp

16.webp

17.webp

18.webp

19.webp

20.webp

21.webp

22.webp

23.webp

上文所说的乳酸菌结合微塑料的能力等问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实验来证实。不过食与心研究室二十年前就发现有些乳酸菌特殊菌株的极强自凝集和共凝集功能。自凝集,就是乳酸菌手拉手结合在一起,肉眼看来就是发酵的酸奶豆浆分成了完全不同的两层。共凝集,则是乳酸菌把大分子异物(比如上文研究中的微塑料)包围起来,形成沉淀,从而促进这些物质排出。这些排出的异类包括了重金属、塑料、药物、各类细菌真菌以及病毒。
24.webp

所以经常食用NS发酵食品的人有时候会发现,同样的饭局后,周围的人上吐下泻痛苦不已,自己好像没那么严重的反应,上几次厕所就一切如常了。因为乳酸菌已经悄悄地帮人“无害化处理”了进入肠道的有害微生物或者其代谢物。食与心温馨总结:微塑料、内分泌干扰物、持续性有机污染物和抗生素是新污染物的四大家族。由于这些物质在人类生活中非常常见,再小心也无法完全避免,单靠避免暴露/回避无法解决问题,促进进入人体的物质排出且减小它们对身体的危害可能是更好的方法。通过固体或者液体食物进入肠道的微塑料,部分会通过粪便排出,部分则会通过直接渗透或被动吞噬、被动吸收等方式进入血液和淋巴,进而到达肝脏、肾脏、脾脏和大脑等组织。这些微塑料不仅自己就能造成损伤,还会升高肠道屏障渗透性(肠漏),让后来的微塑料更容易侵入人体。随着持续的微塑料暴露,当人体修复能力慢于微塑料的破坏能力时,疾病就会发生。补充特定的乳杆菌等有益微生物,不仅安全,更能能修复肠道屏障,增加微塑料进入人体的难度,促进微塑料通过粪便排出,降低炎症、增强抗氧化能力,增强肝脏等人体器官自我修复的能力,从而减轻微塑料暴露的损害。写到这里,食与心不禁在想,日本美国可是塑料使用的超级大国,美国的健康问题不能评论,日本无处不在的塑料在身边并没有引起人们的不安。食与心在想,塑料问题固然存在,塑料制品的质量也一定有玄机。我们更应该一方面主动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加强使用过的塑料包装物回收和再利用;另一方面监督和提升塑料的质量,同时也发挥一下老祖宗的发酵食品智慧,自己主动通过发酵食品和膳食纤维提升自己的肠壁和器官的屏障功能。食与心看到日本市场上出售的The North Face夹克,上边的标签写着纤维来自废品循环的矿泉水瓶,不能不说这种环保意识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下期,我们来聊聊益生菌抑制重金属吸收的问题,敬请关注!
参考材料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304389425005837?via%3Dihub=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

GMT+8, 2025-4-5 02:15 , Processed in 0.132208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