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帮助人体排出微塑料,减轻微塑料对人体的损害呢?最新研究给我们带来了启示。——植物乳杆菌或能促进微塑料排出2025年2月,《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期刊的一项研究发现了植物乳杆菌在排出纳米微塑料的能力。细菌实验显示,8株植物乳杆菌中不同菌株的抗氧化能力和结合纳米塑料的能力差异明显。研究者接下来分析了植物乳杆菌对微塑料暴露小鼠的影响。通过每天给小鼠灌胃纳米塑料,连续28天,来模拟人类日常通过食水的微塑料暴露。干预组每天补充天然强抗氧化剂槲皮素或者不同植物乳杆菌菌株,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通过比较这些不同组小鼠肝脏、结肠、粪便中的微塑料及生理生化情况来比较植物乳杆菌干预的效果。对于肝脏的检测发现,槲皮素降低肝脏微塑料的效果不显著,植物乳杆菌对肝脏微塑料的降低效果有差异,其中有三种菌株的降低效果最大,对应的粪便微塑料含量也较高(通过粪便排出)。微塑料暴露不影响小鼠体重,但显著损害了肝脏功能(升高血清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含量)。槲皮素干预对肝脏功能无显著影响,而绝大部分植物乳杆菌(7/8)能不同程度显著恢复肝脏功能。虽然抗氧化剂槲皮素干预能降低微塑料暴露对肝脏造成的氧化损伤,植物乳杆菌的效果也并不逊色。肝脏组织病理学分析发现,模型组(纳米塑料暴露组)小鼠出现小面积肝坏死,其特点是无定形嗜酸性物质、轻度出血和少量红细胞。这些坏死区域还伴有明显的炎症浸润。槲皮素干预能减少肝细胞坏死,但未能改善炎症性组织浸润。而植物乳杆菌干预组未发现肝细胞坏死,炎症水平减轻。相关分析显示,用抗氧化能力和结合微塑料能力越强的植物乳杆菌干预,微塑料暴露后的肝脏损伤越小。对肠道的分析显示,绝大部分植物乳杆菌(7/8)都能降低肠道微塑料含量。植物乳杆菌还能增强肠道屏障(增加紧密结合蛋白表达),减小肠道炎症。
所以经常食用NS发酵食品的人有时候会发现,同样的饭局后,周围的人上吐下泻痛苦不已,自己好像没那么严重的反应,上几次厕所就一切如常了。因为乳酸菌已经悄悄地帮人“无害化处理”了进入肠道的有害微生物或者其代谢物。食与心温馨总结:微塑料、内分泌干扰物、持续性有机污染物和抗生素是新污染物的四大家族。由于这些物质在人类生活中非常常见,再小心也无法完全避免,单靠避免暴露/回避无法解决问题,促进进入人体的物质排出且减小它们对身体的危害可能是更好的方法。通过固体或者液体食物进入肠道的微塑料,部分会通过粪便排出,部分则会通过直接渗透或被动吞噬、被动吸收等方式进入血液和淋巴,进而到达肝脏、肾脏、脾脏和大脑等组织。这些微塑料不仅自己就能造成损伤,还会升高肠道屏障渗透性(肠漏),让后来的微塑料更容易侵入人体。随着持续的微塑料暴露,当人体修复能力慢于微塑料的破坏能力时,疾病就会发生。补充特定的乳杆菌等有益微生物,不仅安全,更能能修复肠道屏障,增加微塑料进入人体的难度,促进微塑料通过粪便排出,降低炎症、增强抗氧化能力,增强肝脏等人体器官自我修复的能力,从而减轻微塑料暴露的损害。写到这里,食与心不禁在想,日本美国可是塑料使用的超级大国,美国的健康问题不能评论,日本无处不在的塑料在身边并没有引起人们的不安。食与心在想,塑料问题固然存在,塑料制品的质量也一定有玄机。我们更应该一方面主动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加强使用过的塑料包装物回收和再利用;另一方面监督和提升塑料的质量,同时也发挥一下老祖宗的发酵食品智慧,自己主动通过发酵食品和膳食纤维提升自己的肠壁和器官的屏障功能。食与心看到日本市场上出售的The North Face夹克,上边的标签写着纤维来自废品循环的矿泉水瓶,不能不说这种环保意识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下期,我们来聊聊益生菌抑制重金属吸收的问题,敬请关注!参考材料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304389425005837?via%3Dih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