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6|回复: 0

[心情点滴] 小升初“掐尖”,为何屡禁不止?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4-5-22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正值小升初招生阶段,许多家长为孩子的择校问题东奔西走。与此同时,据媒体报道,一些机构举办的以配合个别学校“掐尖”为目的的招生说明会正在暗地开展。此外,一些学科类违规竞赛、黑竞赛以夏令营、冬令营或者研学等名义进行,其比赛结果是个别学校“掐尖”的重要依据。  什么是“掐尖”?如何“掐尖”?这一操作正在各式各样小升初黑话的掩饰下隐秘地进行。
1.webp

资料图。

01
  小升初“掐尖招生”被约谈


近日,总台《焦点访谈》栏目曝光了北京市部分学校存在“掐尖招生”现象。  报道显示,所谓“掐尖”,就是“点招”,是指个别学校通过各种违规手段,先于派位入学之前就锁定并招收尖子生,以此来与普通学校拉开生源质量的差距。  报道中还提到了“小五班”的概念,指的就是中学对小学五年级学生进行小升初选拔,入选的学生六年级就直接进入初中学习。  对此,北京市教育委员会17日发布通报表示,涉及的校外培训机构核查工作正在进行中,随后进行处置。针对学校违规行为,约谈涉事学校负责人,责成学校立即整改,封存学生简历和试卷等相关材料,坚决杜绝“掐尖招生”等违规行为。  02
  黑话掩饰下的“掐尖”


临近招生季,“鸡娃圈”的家长开始在社交平台上说起小升初黑话。  例如,“DZ”(点招)是指一些重点中学通过非公开方式提前录取优质生源;“BS”(杯赛)是指被教育部门禁止的黑竞赛,包括大师赛、华杯赛、希望杯等;“JL”(简历)是指向目标学校递交的个人情况书面介绍,内容一般包括个人信息及校内荣誉、竞赛名次、考试成绩等……  “简历发邮箱几乎没被下载,开放日的简历也没被接收,上哪接‘MD’去啊?”有家长无奈表示。她所说的“MD”(密电),指的是一些学校主要针对五、六年级学生招生的非公开电话。  中新网注意到,与家长们一起活跃起来的还有校外培训机构。这类机构一般组织小学生学习奥数、英语等学科,争取竞赛名次,为学生被“掐尖”做好规划准备。  据某机构透漏,今年年初,北京某校组织冬令营,学生接到通知后入营进行奥数、信息学两门考试,简历上体现一定的杯赛名次才会接到考试机会。  用“鸡娃圈”的话来说——能够接到重点中学入营通知的学生都是“牛娃”,最后被录取的更是寥寥无几。
03
  “掐尖”为何屡禁不止?


为促进教育公平,破解择校难题,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早有政策规定。中新网梳理发现,2014年,教育部开始推进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2019年,我国开始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  免试就近入学政策之外,小升初为何还存在暗箱操作?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向中新网指出,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对违规招生行为视而不见、加以纵容,是重要原因之一。之所以地方教育部门不严查学校违规招生,是因为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即通过掐尖招生,打造义务教育名校、强校,追求升学率。  “这是教育部门的职责错位,不是努力营造当地良好的教育生态,而是追求功利的教育政绩。”他表示。  对此,熊丙奇认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扭转升学政绩观,把依法治教,规范学校招生、办学作为首要职责。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应要求每所学校改变通过掐尖招生来打造名校的思维,重视推进学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5月9日,教育部决定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提出12条负面清单,其中多项与治理“掐尖”有关。并要求,对于漠视学校违规行为、敷衍塞责、处置不力的教育行政部门,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督办问责。
编辑:赵晓倩
责编:程春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9-9 09:21 , Processed in 0.175653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