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宏在本次百度世界大会上的演讲题目是“手把手教你做AI原生应用”,虽然不知道听完演讲之后,有多少人学会了如何做AI原生应用。但百度的确是把AI能力全面加入到了已有的产品中。其中搜索、地图、文库、网盘等ToC产品,更是AI原生应用的主力。
百度本次发布的AI原生应用,包括提升搜索的交互、推荐激发能力,地图的智能辅助决策,网盘的多模态搜索,以及文库的内容检索与生成等。产品提升的核心是用户体验和AI助理功能,从而增加用户黏度,拓展新用户。
对于AI原生应用来说,一直以来主要考虑的问题有两个其一是安全合规,其二是盈利。目前,在安全合规方面,相关部门已经在立法和监管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国内大模型普遍已经可以“持证上岗”。但盈利问题仍比较困难。 AI大模型在ToC领域的商业模式,一直是个争议话题。
从OpenAI被曝出的营收情况来看,ChatGPT的付费订阅模式在海外市场还是比较受认可的。外媒The Information报道称,OpenAI CEO Sam Altman在近期的内部讨论中表示,目前OpenAI的年收入约为每年13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订阅收入。2022年,OpenAI的年收入仅为2800万美元。
不过,国内厂商对生成式AI的C端应用普遍比较看好与现有产品结合,也就是百度正在力推的AI原生应用。
百度2023第二季度财报中曾经提到过,当季资本支出增加主要是由于购买硬件以支持其人工智能模型和应用程序的训练和运营。一些百度内部流出的非官方公布信息显示,文心一言4.0的推理成本比3.5高8到10倍。
庞大的训练、推理成本,摆在面前,对于AI原生应用来说,AI能收回成本吗?能赚钱吗?
一种声音认为,国内的C端产品其实已经做得很好了,AI大模型很难对用户的体验带来跨越式的提升,甚至没法给用户创造特别具体的价值。因此,很难有人直接为C端产品中的AI大模型买单。
从AI原生应用中的大模型功能来看,更多的还是集中在传统互联网消费领域,提供索引和消费决策支持。因此,能给AI最终付费的人,大概率仍会是传统互联网商业模式的主要收入来源——广告。
一直以来,百度营收的重点都是广告,目前主推AI的大厂,微软、谷歌、Meta也都公开提到过生成式AI对广告业务的促进将会是未来的重点。
不过,从百度地图、如流更新的打车、机酒、餐饮等功能来看,与生成式AI相结合的推荐、预订业务,应该也会以渠道的形式创造新的盈利点。
AI打开B端局面
国内AI在大模型落地方面,“产业先行”的呼声很高。
百度本次也着重强调了两款B端的AI原生应用GBI(Generative Business Intelligence)和如流。虽说GBI这个词算是“首创”,但这两款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均不鲜见。多数专注B端的AI供应商都早有类似GBI的产品或功能推出,如流的AI助手,则也早在钉钉和飞书上,看到过相似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