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6|回复: 2

南海土台风再次酝酿,华南出现紫红色暴雨区!预报:重点广西海南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3-11-8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这两天,台风小犬在我国华南沿海被冷空气冲散后,偌大的西北太平洋仅剩下台风布拉万一个台风。在10月11日,台风布拉万发展成为17级以上的超强台风,在漫长的巅峰后,10月13日超强台风布拉万终于提前停止营业,开始减弱,特写卫星云图上可见,它的风眼变得模糊,核心云区也变的干瘪,它将在西风带里飙车,化为巨型温带气旋,高速撞向加拿大沿海。
1.jpg


一、南海土台风再次酝酿

但实际上,今年的太平洋台风季还没进入尾声,台风活动还远未到完全结束的时候,而且按照历史情况,影响我国的台风也没到结束的时候。比如超级计算机的集合预报中指出,在我国南海上又出现了一簇密集的台风线,这意味着预计在接下来10天里,南海将再次酝酿出一个本土台风。
2.jpg


比如中央气象台的预报中指出,今年第15号台风布拉万未来对我国近海无影响。未来10天,西北太平洋面将有1个台风生成,预告了还有新台风活动的迹象。根据超级计算机的预报,这个南海本土台风将在10月15日左右开始形成胚胎,并逐渐向西移动。预计在10月18日前后,这个台风胚胎可能下降到气压1000百帕以下,可能成为下一个新台风。届时,它将从海南岛西南部近海掠过,登陆越南的可能性比较大。
3.jpg


二、华南出现紫红色暴雨区

虽然从目前来看,不少预报中认为这个南海土台风相对孱弱,能不能发展成为新台风还有悬念,但目前可以确定的是,这个南海土台风的出现并非偶然,将伴随着后期南海季风活动的增强,在南海上搓出新台风胚胎。由于台风胚胎将大量吸收季风水汽,即便是不登陆我国,从外围擦过也将给我国华南沿海省份带来明显暴雨。
4.jpg


比如中央气象台的预报中指出,未来10天(10月13-22日),云贵高原、四川南部、重庆、华南中西部、江南西部等地累计降水量有20~50毫米,其中广西、海南、云南的部分地区有60~90毫米,局地超过100毫米;新疆北部、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及东北地区东部等地累计降水量有5~15毫米,局地有20~40毫米;上述地区累计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成至1倍以上,我国其余大部地区降水量偏少。从这一预报上看,华南将出现紫红色的多雨区,意味着后期南海土台风的靠近将带来大量降雨。
5.jpg


三、广西海南是中心

比如中央气象台的具体预报中指出,在10月16日前后,我国华南沿海的海南岛将成为我国暴雨中心,出现全岛性大范围的大到暴雨,尤其是东南部暴雨特别密集,这很可能就是后期南海土台风的直接影响。
6.jpg


而到了10月19日前后,暴雨区进一步向北推进,暴雨-大暴雨还要下到广东、广西多地,尤其是广西,将再次面临大范围暴雨-大暴雨的袭击,如此来看,这个南海台风还将给华南带来明显的大风和降雨,尤其是广西和海南,更可能是暴雨中心。
7.jpg


今年的太平洋台风季已经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截至目前,台风已经造成至少多个地区的人员伤亡,给东亚多国带来的经济损失超过百亿亿美元。这个南海土台风虽然不起眼,甚至一些预报中不看好其成为16号台风,但它活动期间将吸纳大量季风水汽。同时,目前华南沿海南下的东北季风已经增强,干冷气团的外围激发作用下,一些地区的暴雨还可能会非常猛烈,比如10天累计降雨预报可见,海南岛东南沿海甚至累计雨量将超过400毫米。
8.jpg


当然,当前预测尚有不确定性,台风、季风水汽、东北季风等都是接下来影响华南地区天气和气候的重要因素,它们之间有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需根据以后实际情况继续观察。但总的来说,华南地区不可放松警惕,还是应该密切关注台风动态,及时做好防范措施,避免灾害损失。
  • 打卡等级:圆转纯熟
  • 打卡总天数:10
发表于 2023-11-8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消灭零回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自成一派
  • 打卡总天数:333
发表于 2023-11-9 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冷起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9-14 23:57 , Processed in 0.191245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