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回复: 0

克服高频谐振变换器中的漏磁损耗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3-10-27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变压和电感设计
芝能智芯出品
《Multigap Toroidal Transformers and Inductors forOvercoming Fringing Losses in HF Resonant Converters》多间隙环形变压器和电感器,用于克服高频谐振变换器中的漏磁损耗,提出了一些很有趣的思路
1.jpg


●导致绕组损耗的主要影响因素
1)趋肤效应(SKIN EFFECT)是指一个独立的圆形导体传输交流电流时,会产生一个同心的交替磁场,从而诱发涡流。这些涡流抵制了导体中心正常电流的流动,使得靠近导体表面的位置产生了有效电流增加。总电流在更小的周边区域内流动。随着频率的增加,这种效应会加剧。电流集中在导体表面的等效周边柱状区域内。这个柱状区域的厚度被称为趋肤深度。
2)临近效应(PROXIMITY EFFECT )是指当绕组的一个层中的电流分布影响另一个层的电流分布时,会出现的效应,始终在同一绕组内产生。因此,这种接近效应增加了绕组的电阻(Rac)。
3)漏磁效应(FRINGING EFFECT)是指当磁通在靠近磁心气隙处弯曲时发生的效应。这种磁通弯曲的距离基本上与气隙的长度成正比。"
2.jpg


主变压器和谐振电感器需要较大的气隙,漏磁损耗挑战了转换器的效率、尺寸和冷却管理
3.jpg


多间隙中心腿需要定制的铁氧体(铁氧体模具),每种格式仅适用于特定设计应用。气隙尺寸的确定需要经历具有挑战性的迭代过程。远离气隙的绕组减少了绕组面积,导致设计效率低下。热点绕组温度仍然始终在内层,伴随着相应的冷却挑战
4.jpg


环形多间隙技术旨在减少绕组交流损耗,允许将较大的气隙均匀分布在环形上,以最小化漏磁效应。该技术将气隙分割成较小的部分(最多可达12或15段),因此由于Rac减少,损耗呈指数级下降
5.jpg


6.jpg


环形多间隙技术解决了传统方法的挑战:
通过使用环形格式,增加了绕组面积
无需将绕组远离气隙
可以使用低损耗铁氧体材料处理高电流和高频率
在任何类型的冷却系统中都能够最佳地散热
并提供了额外的特性...
组件整体尺寸减小约20%
电感值的公差更小(低至:8%)
通过轻松调整分隔片段之间的间隔厚度,可以灵活设计电感值
与通常的PQ/E/PM格式相比,具有成本效益
7.jpg


8.jpg


车载充电机使用的产品
9.jpg


10.jpg


1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9-14 15:25 , Processed in 0.175684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