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马斯克已经表示,人形机器人Optimus最终价格可能低于2万美元,预计3-5年内量产。一旦产品成熟,量产数量可能将达到100亿-200亿台——超过了地球人口的数倍,市场或超电动车达百亿美金级规模。“未来,地球上机器人的数量将超过人类,每个人都将拥有一个机器人。”
实际上,借助 AI 大模型,人形机器人市场近期十分火爆。二级市场,年初至今,人形机器人概念股平均上涨13.74%,跑赢同期上证指数,昊志机电等多只个股累计涨幅超50%;投融资方面,腾讯、百度、比亚迪、软银愿景基金、高瓴、蓝驰创投等数十家头部企业和机构入局,优必选、追觅、傅利叶智能、星动纪元等多家涉足相关技术的公司已累计完成超过50亿元融资。 然而,目前人形机器人行业仍面临大规模商业化难题。尽管中国每年生产数千台硬件产品,但都未实现大规模量产和商业落地,多在实验室研发和测试。业内预测,可能需要未来20-30年后,人形机器人才能进入家庭。
蓝驰创投合伙人曹巍则直言,人形机器人企业真正形成量产规模,至少需要10年的一个周期。
如今,“世界首富”马斯克正遭遇一道难题:无论是 AI 大模型,还是“具身智能”概念,也很难实现人形机器人行业规模化落地。
基础技术薄弱,人形机器人落地面临四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