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在大模型算法和开放平台方面,华为在AI产业链方面布局较广。 比如围绕AI工程化平台,华为昇思MindSpore AI框架实际上是超20家大模型的背后秘密武器。昇思提供大模型全流程使能体系,覆盖从大模型开发、训练、微调、部署的全流程服务支持。根据IDC在7月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软件2022年市场份额》,2022年机器学习开发平台市场规模达35.4亿元,华为云仅次于第四范式,凭借31.1%的份额占据市场第二。 围绕AI求解器,这是机器语言与用户的桥梁,华为云天筹求解器将运筹学和AI相结合的云服务产品,可为企业带来新的运营方式和决策方式,一举在2023 WAIC上斩获大会最高奖项“卓越人工智能引领者”SAIL奖(Super AI Leader)。 在底层存算网基础设施方面,华为云昇腾AI云服务在乌兰察布和贵安于7月初上线。据称昇腾AI云服务千卡训练30天长稳率达到90%,断点恢复时长不超过10分钟,支持华为MindSpore以及PyTorch、TensorFlow等主流AI框架,支持便捷迁移。 华为为众多大模型企业提供存算基础设施。比如智谱AI推出的智谱GLM昇腾大模型一体机背后,就是基于华为昇腾系列AI处理器。而近期,中科院自动化所推出的紫东太初、科大讯飞星火大模型推出的训推超融合一体机,也都基于华为AI大模型存储产品。 在生态合作方面,华为云加速链接行业龙头,在刚刚过去的几个月里与包括视觉中国、万达、恒生电子、天眼查、润达医疗等众多各行各业的伙伴建立了合作关系,或发布行业大模型。9月21日,华为云盘古大模型AI生态加速营开营,招募30余位优秀创业者共创大模型落地。 可以看到,华为在AI领域的布局之深和广,并不是一日之功。全面智能化战略的推出,则是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是华为长期AI布局的一次拔高。
三、科技巨头All in AI,大模型产业变天
进入大模型时代,AI生产正走向规模化,这意味着资源和市场很可能向头部科技巨头汇聚,大模型产业的格局也将发生大的改变。
正如孟晚舟所说:“从小模型时代到大模型时代,AI技术的实用性发生了质的飞跃。”大模型通过吸收海量知识,一个模型可以适配多种业务场景。这种AI技术实用性的变化,正在改变AI产业的生产方式:大模型使AI从作坊式开发和场景化定制,走向工业化开发和场景化调优。
知名行研机构IDC今年5月对基于大模型的AI市场规模进行了预测:预计中国AI市场规模在2023年将超过147亿美元,到2026年这一规模将超过263亿美元。可见大模型应用市场的释放很可能就在未来的三年里,面向这一可观市场,国内主要的科技巨头都已经行动了。 提出全面AI化类似战略的不仅有华为,还有其他国内首屈一指的科技大厂。包括阿里、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大厂都已经明确表态和采取行动,字节跳动等新晋大厂相对隐而不发,但深扒技术、产品、生态布局一样不少。 首先是阿里,可以说和华为反应的速度几乎一致。9月11日,阿里巴巴集团新任CEO吴泳铭上任的第一天,他就发布全员信首先确立了两大战略重心:用户为先、AI驱动。
如何AI驱动?吴泳铭提出对三类业务加大战略性投入,分别是:技术驱动的互联网平台业务、AI驱动的科技业务以及全球化的商业网络。吴泳铭在信中提到,未来十年“最大的变量毫无疑问是AI带来的全行业深刻变革”,“如果跟不上AI时代的变迁”就一定会被取代。 另一大科技巨头腾讯还未宣布集团性战略转向,但行动也说明了一切。其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此前的股东大会上也难得地放出了大尺度论断:“我们最开始以为这是互联网十年不遇的机会,但是越想越觉得这是几百年不遇的、类似发明电的工业革命一样的机遇。”
腾讯于9月7日宣布其自主研发通用大模型混元正式向产业亮相,同时宣布腾讯云、腾讯广告、腾讯游戏、腾讯会议等超50个腾讯业务和产品都要接入大模型,这几乎等同于宣布All in AI。 而国内大模型最早的“扛旗者”百度All in AI的步伐要更早。5月26日,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2023中关村论坛上说:“人工智能再次成为人类创新的焦点,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第四次产业革命正在到来,而这次革命是以人工智能为标志的。”百度是今年最早发布大模型产品、推出企业级服务和面向全社会开放的科技大厂。 另外,字节跳动等新晋大厂的态度相对低调,但行动上一点不落下风。字节旗下的云品牌火山引擎于6月发布的MaaS云产品火山方舟,集成了市场上主流的第三方大模型;抖音旗下的对话机器人产品“豆包”已公开上线;此外,旗下数据智能平台等业务纷纷接入大模型,背后大量购入GPU的消息也不断传出……有些动作甚至比老牌科技大厂更快。 可以看到,短短半年,国内大模型产业格局已然风向转变。 如果说在2023年上半年,大模型产业还是AI创企在扛旗呐喊,那么在2023年下半年,大模型产业已经是科技巨头扛枪冲锋。做黑寡妇还是黑土地?包括华为在内的科技大厂都已经到了抉择时刻,这或许关系到未来十年的发展。
结语:大模型时代,科技巨头角逐“AI+算力”
随着华为科技大厂纷纷All in AI,当下已到了大模型产业格局变化的关键节点。AI大模型在降低AI落地门槛的同时,将AI生产推向规模化和场景化,也意味着资源和市场可能向大厂倾斜。科技大厂在这场AI竞赛中占据主动权,但科技大厂之间的竞赛也依然激烈,一场抢滩大战才刚刚开始。拼战略、拼技术、拼人才、拼生态,只会愈演愈烈。
竞争的另一面,是科技大厂都希望带领创企、行业伙伴、开发者一同将市场蛋糕先做大。为此,孟晚舟也提出“在此进程中,通过算力底座、AI平台、开发工具的开放,支持主流大模型在智能化时代的‘百花齐放’,华为努力做好‘百花园’的黑土地。”而谁能够真正将百花园和黑土地做起来,谁也有望在未来十年的大航海中拔得头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