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8|回复: 0

利比亚大洪水,再次警醒我们:气候变化背景下,没有哪里绝对安全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3-10-4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核心要点:

2023年9月10日,遭遇飓风“丹尼尔”的利比亚发生严重洪水灾害,一座叫德尔纳的城市受灾最为严重,据报道有四分之一的面积被冲毁,在洪水肆虐之下,一片狼藉。
因当地政局不稳、救灾能力低下,受灾人数都难以准确统计,但可以确定的是造成了成千上万人因灾死亡或失踪,数十万人流离失所。
1.jpg


为什么会有这么严重的灾害?

第一是风暴带来的超强降雨。

与德尔纳同样位于利比亚东北部的Al-Bayda镇在24小时内报告了414.1毫米降水,创下了纪录。而根据德国气象局的数据,德尔纳市平均每年降雨量仅为274毫米。一年半的水量在一天内降下来,谁都扛不住。
第二是当地年久失修的水利设施。

因为当地常年干旱,德尔纳河河道干涸,位于上游用来防洪的两座水库常年无用,自然也就缺乏维护,特别是利比亚2011年政局大变后,更是无暇顾及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因此,在远超大坝防御能力的洪水面前,年久失修的坝体不堪一击。大坝垮塌后,原本被水坝积蓄的洪水在溃坝后倾泻而下,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大量的房屋建筑被“撕碎”,睡梦中的人们被冲走。
2.jpg


第三是城市对河道的野蛮侵占。

同样因为当地常年干旱,河道干涸,穿越城市中心的河道,让人看着就有“不占白不占”的冲动,再加上政局不稳带来的行政管理能力低下,因此德尔纳河河道被侵占得支离破碎,行洪能力极低。
第四是低下的应急能力。

因为政局不稳,从中央到地方都无暇顾及基础设施建设和应急能力建设,当地气象站严重不足,预警信息传输发布不畅,缺乏对民众的应急避险教育,当地人对预警信息或是获取不到,或是不了解如何正确应对,政府不具备群众应急动员能力,导致当地人未能提前撤离。
以上四点,一个天灾,三个人祸。
如此沉痛的损失是否可以避免?

是否能够完全避免,我们无法断言。但是如果把上面提到的三个人祸全部避免掉,相信灾害损失会大大减小。
3.jpg


我们从中可以吸收什么教训?

利比亚此次超强降雨发生在了平常年景干旱少雨的地区,一定程度上类似我国2021年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小时降雨量超200毫米),2023年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北京83小时面降雨量331毫米),暴露出来的是很少遭遇洪水威胁的地区对极端异常天气的应对能力严重不足
日渐频繁的极端异常天气也向世人展示了气候变化的威力。这些事件都在警醒着我们: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没有哪里是绝对安全的。所以我们需要重点做好两点:
一是大幅提升基础设施防灾减灾能力。把城市建设占用的河道空间退还回去,给洪水出路;大力兴修水利,增强洪水调蓄能力,提升提防防御等级,增大河道过流能力,加强防洪设施维修保养。
二是增强应急能力。提升极端天气的预报能力,完善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加强民众主动避险教育,每个人在收到预警信息时要按照相应要求采取行动,杜绝侥幸心理。
最后,其实也是最根本的,那就是每个人行动起来,共同节能减排,加快碳达峰碳中和进程,遏制气候变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9-13 21:53 , Processed in 0.128343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