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5|回复: 0

中国荷斯坦牛基因组选择育种芯片发布,产量第一的奶牛自主培育效率升级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3-10-3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界面新闻记者 | 实习记者 朱彬
界面新闻编辑 |
近日,第三十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上,荷斯坦牛中高密度基因组选择育种芯片发布,我国荷斯坦牛中高密度育种芯片自主设计开发取得突破。荷斯坦牛中高密度育种芯片的研发,有助于提升中国荷斯坦牛自主育种效率。
荷斯坦奶牛是世界公认产量最高、产奶经济性最高的奶牛品种,原产于荷兰北部,其后代分布到荷兰全国乃至法国北部及德国的荷斯坦省,后引入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但因其属于单胎动物,繁殖周期长,因此全球均以“本品种纯繁、持续改良”为群体改良的核心策略。
1985年,经过从国外引种、国内驯化培育等长期选充过程,我国最终培育成功“中国荷斯坦牛”品种。但整体而言,我国奶牛育种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奶牛繁育基础工作相对薄弱、奶牛核心种源自主培育能力不强、基因组选择遗传评估的准确性亟待提高、奶牛良种快速扩繁技术效率低、奶牛冷冻精液产品的质量监管不完善。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孙东晓认为。
尤其在育种技术上,一直以来,国内奶牛核心种源自主供种能力较弱,仍主要引进国外选育技术。“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孙东晓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近年来加速构建和优化奶牛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平台,但过去完全依赖国外育种芯片,国内种牛检测样品需要送到国外实验室检测,存在技术‘卡点’及生物信息安全风险”
而国外近年来早已进入奶牛基因组选择育种时代,中高密度育种芯片的运用能缩短种公牛培育周期至2年左右,育种效率更高。
近年来,我国不断提升优秀种牛自主培育能力。2020年8月13日,首农食品集团北京奶牛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华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三方合作,启动荷斯坦牛育种芯片自主开发攻关工作。2021年4月,攻关团队完成奶牛85K液相育种芯片自主开发,并通过专家论证。通过6000头荷斯坦牛样本对比检测验证,该款芯片在检出率、分型准确性、基因型填充准确性等性能上与国际商业化育种芯片一致。
2022年以来,攻关团队进而将奶牛85K液相育种芯片扩容升级为126K芯片,该款芯片不仅兼容现有参考群和多款商业化芯片位点信息,还提高了芯片数据填充准确性及奶牛基因组遗传评估准确性。
2023年7月14日,奶牛126K液相基因组育种芯片通过了专家论证,专家组一致认为:该芯片设计科学合理,涵盖120,155个位点,SNP平均间距为22.13kb、分布均匀,包含自主挖掘、国际通用亲子鉴定、遗传缺陷以及相关重要已知功能位点,经过检测验证、盲样复检、多平台对比、填充效果验证等多轮测试,验证程序完善。参照国际同类产品标准,该款芯片可用于奶牛基因组选择参考群体的构建及种牛评价。芯片检测平台技术成熟,自动化和自主化程度高,建议推广使用。
华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朝晖认为,此款126K芯片的广泛应用,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奶牛自主选育能力,助力奶牛种业振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9-13 21:29 , Processed in 0.129723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