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6|回复: 1

台风海葵坚决不死,特大暴雨从福建转到广东!网友:台风不正常?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3-9-16 0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9月7日上午,从风云四号高清可见光卫星云图上可见,今天一道强盛的云团从我国中西部地区延伸到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亚,这是一次冷空气正在向我国北方地区推进的迹象,随着冷空气的到来,我国北方很多地方正在经历一次显著降温和降雨,部分地区还可能再次出现暴雨。
1.jpg


一、台风海葵坚决不死

实际上,从这一云图上也可以注意到,我国南方沿海仍然被大量雨云覆盖,这其实是之前登陆我国的台风海葵。
2.jpg


台风海葵自从8月底生成以来,就一直在西北太平洋海域徘徊,不断变化路径和强度,给我国沿海地区带来了持续的影响。9月5日,台风海葵在福建沿海登陆后,竟然没有立刻消散,反而在陆地上缓慢腾挪。9月5日凌晨登陆到到9月6日期间,一天多的时间里台风海葵才走了200多公里。正是因为海葵这比骑车还慢的速度,导致东侧水汽被源源不断送到福建沿海,同时又从东海拉来弱冷空气和暖湿气流交汇、再搭配上沿海山脉抬升,进一步放大、加强了暴雨的强度,导致福建一度遭遇了破纪录级别的超级特大暴雨。
3.jpg


但随着台风海葵阴魂不散,今天还在继续给我国南方地区制造暴雨,这种情况让许多网友感到惊讶和担忧,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评论,有的甚至质疑台风的正常性。
4.jpg


二、特大暴雨从福建转移到广东

今天,随着海葵残余环流的中心已经来到珠三角,暴雨中心逐渐从福建转向广东。昨晚今晨粤东和福建漳州雨势猛烈,陆丰24小时降雨量达233毫米接近特大暴雨、自动站更是高达335毫米,随着台风海葵残余继续向西移动,今天广东暴雨还将持续向西拓展,珠三角以东地区要警惕持续强降雨影响,中央气象台继续挂起更高一级的暴雨黄色预警。
5.jpg


台风海葵为什么能在陆地上持续制造暴雨?这是因为它遇到了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那就是温暖湿润的气流。台风海葵登陆后,正好位于一个副热带高压的边缘,这个高压系统不仅没有阻挡它的移动,反而给它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水汽输送通道。从卫星云图上可以看到,台风海葵的云系一直延伸到南海和西沙群岛附近,从那里持续吸收水汽和热量。这些水汽和热量在台风海葵的中心附近不断上升凝结,释放出潜热,使得台风海葵的结构得以维持。同时,台风海葵在陆地上也没有遇到太大的摩擦阻力,因为它经过的地区都是平坦的平原或者低山丘陵,没有高大的山脉阻挡它的运动。
6.jpg


台风海葵为什么能给广东带来特大暴雨?这是因为它与另一个天气系统发生了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对流系统。台风海葵在向西南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正好遇到了一个来自西北方向的冷空气团。这个冷空气团与台风海葵形成了一个明显的温差和压力差,导致了一个强烈的垂直运动。冷空气团推动台风海葵的云系向前倾斜,并在其前方形成了一个低压槽。这个低压槽吸引了更多的水汽和热量进入台风海葵的云系中,增加了其降水能力。同时,冷空气团也在台风海葵的云系中产生了不稳定性和抬升作用,促进了对流发展和降水形成。这样一来,台风海葵就成为了一个强大的降水机器,在其路径上不断释放出巨大的水量。
7.jpg


台风海葵是不是不正常?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从统计上看,台风海葵的路径和强度都不算特别罕见,历史上也有过类似的情况。例如,2005年的台风龙王,也是在福建登陆后带来了特大暴雨。
8.jpg


但是,从气候变化的角度看,台风海葵也反映了一些值得关注的趋势。例如,近年来,西北太平洋的海水温度和水汽含量都有所上升,这为台风提供了更多的能量来源。同时,全球变暖也导致了副热带高压的增强和北移,这使得台风更容易在高纬度地区登陆和存活。此外,气候变化也可能影响到冷空气团的频率和强度,从而改变了台风与其他天气系统的相互作用。这些因素都可能增加了台风的不确定性和灾害性。
9.jpg


综上所述,台风海葵是一场非常特殊的台风,它给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威力,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重视气候变化的影响,加强防灾减灾的能力,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 打卡等级:自成一派
  • 打卡总天数:272
发表于 2023-9-16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缺水给补补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9-13 12:57 , Processed in 0.175982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