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pixabay.com
赛洛西宾(Psilocybin),又名裸盖菇素,是一种由致幻蘑菇产生的天然神经毒素,具有强烈的致幻作用,并能让人感到愉悦。先前有研究发现,赛洛西宾可用于缓解癌症患者的抑郁症状。近日,由Usona研究所(Usona Institute)Charles L. Raison领衔,耶鲁大学、纽约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埃默里大学等多家单位参与的联合团队完成了单剂量赛洛西宾治疗抑郁症的II期临床试验。共有104名21~65岁的抑郁患者参与了该临床试验,其中治疗组志愿者接受单次口服25 mg赛洛西宾的治疗策略。治疗组和安慰剂(烟酸)组均接受心理支持干预,疗效持续观测6周。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赛洛西宾治疗后43天,抑郁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显著缓解,与抑郁症相关的功能损害也明显降低。该论文于8月31日发表在JAMA杂志。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01/jama.2023.14530 4 儿童过敏的新危险因素
图片来源:pixabay.com
数据显示,过敏性疾病影响着全世界数亿计的儿童,其流行程度大有继续上升的趋势。有研究表明,过敏患病率的增加与人体肠道微生物组的改变有关,而婴儿免疫系统和肠道微生物群的成熟同时发生。因此,微生物组的构象可能决定婴儿体内是否出现耐受性免疫程序。近日,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儿童医院Stuart E. Turvey团队发现,婴儿出生一年内肠道微生物组的延迟成熟和5岁时发生四种过敏性疾病(特应性皮炎、哮喘、食物过敏和过敏性鼻炎)呈正相关性。进一步研究发现,一岁时的微生物组损伤可能在儿童过敏中是一种普遍现象,肠道黏膜完整性、氧化活性水平、微量胺类水平等是1岁时微生物群成熟和5岁时过敏诊断之间的重要调节因子。相关成果于8月29日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40336-4 5 给多少钱能让流浪汉脱贫?
图片来源:pixabay.com
无家可归(Homelessness)是一场经济和社会危机。近日,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系Jiaying Zhao团队完成了一项集群随机对照试验中。研究人员通过向50名无家可归者每人提供7500加元的一次性无条件现金转账,解决了无家可归的核心原因——缺乏资金。分析表明,在1年多的时间里,现金接受者的无家可归天数减少了,储蓄和支出增加了,而诱惑品支出没有增加。接受者减少了在收容所的时间,每个接受者产生了777美元的社会净储蓄。这项研究为解决无家可归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并为制定减少无家可归者的有效政策提供了新见解。相关成果于8月29日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73/pnas.2222103120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