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6|回复: 0

中国气象局:台风“苏拉”个头虽小破坏力强,风雨影响不可小觑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3-9-7 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目前,今年第9号台风“苏拉”正逐渐向广东东部沿海靠近。台风“苏拉”个头虽小,但是带来的风雨影响却不可小觑。相比有些“扮猪吃老虎”的“大个头”台风,一些“小个头”的台风更可怕。它们体积不大,看起来“伤害值不高”,但由于其紧密收缩的结构,核心区域附近能量很高,一旦登陆,登陆点附近往往会带来较强的风雨影响。比如,2010年第10号台风“莫兰蒂”,1973年袭击海南岛琼海市的第14号台风“玛琪”,1959年登陆厦门-漳浦沿海的第3号台风。
台风“个头”大小与台风的强度并无必然联系。那么,台风强度与哪些要素有关?一些“小个头”的台风破坏力为何更强?针对这类台风又该如何防御?记者采访了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许映龙、广东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东、福建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吴幸毓。
“个头小”不意味强度低
与台风强度相关的是眼墙附近的风速值,通常所说的台风强度是指台风眼墙附近的最大风速值。此外,台风眼的大小和形状也可以定性地判断台风强度,台风眼小而规则,意味着台风强度大。2018年第22号台风“山竹”在登陆菲律宾之前遇到了暖洋面,海洋的能量使得“山竹”强度明显增强,台风眼小而规则,一度达到了超强台风级。
1.jpg


台风对流核心区紧缩的成因主要是受到地形或干空气的影响,台风为了维持自身的结构和强度,对流逐渐向眼区附近收缩,使得核心环流变得细小。台风“苏拉”在靠近台湾时,受到中央山脉地形的影响,气流在过山时受地形抬升,过山后则下沉,产生焚风效应,导致干空气卷入台风,从而形成“苏拉”核心区环流细小的结构。
登陆点周边的防御是重中之重
无论登陆或是擦过我国东部沿海,“苏拉”都将带来极端大风和强降雨天气。因此,如何确定防御范围是重点。
既然环流细小的台风核心区的风雨影响最强,针对其登陆点周边的防御必然是重中之重。但由于“苏拉”目前路径仍存在不确定性,防御范围难以确定。一旦其路径发生左右摆动,防御范围也需相应调整,不能机械地将“小个头”台风防御范围缩小,而应该结合其路径不确定的特点,将防御的范围相应地向周围拓宽。
2.jpg


3.jpg


台风在行进过程中,螺旋雨带和外围云团带来短时强降水和强大风。而“苏拉”影响期间恰逢开学季,广东、福建等地学生及家长应密切关注大风及暴雨天气,留意当地气象、教育部门及学校等单位发布的相关信息,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作者:刘蕊
专家顾问: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 许映龙
广东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 张东
福建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 吴幸毓
编辑:王畅文科 王素琴
发布:刘佳
审核:段昊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9-13 02:31 , Processed in 0.137418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