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在国人心里占据着极为特殊的地位。
它是文化认同的重要组成,也是最成功的文化输出。强大的饮食文化所形成的“中餐本位”状态,让中国人看待别国饮食时,常有一种颇为不屑的优越感。
然而,最近“白人饭”却成了中文社交网站的热门词汇,年轻人纷纷分享自己做的三明治、蔬菜色拉照片,有人半调侃半炫耀地讲述制作白人饭的心得,有人则抱怨连口腹之欲都不得不戒除。那么,看似敷衍、寡淡,毫无烟火气的白人饭,是新一代年轻国人对更健康的饮食的追求,还是“社畜”被快节奏生活进一步压榨下的妥协? 物质过剩时代的极简饮食 白人饭带来的健康价值
白人饭的概念在美国社会也存在,更准确地说这是一种略带嘲讽的取笑。“White people food”——白人的食物,并非指白人都吃某些特定食物,而是泛指那些没有进行什么调味、极少或者没有烹饪,寡淡生冷的食物。
白人饭当然无法代表西方饮食。都不用说法餐、意大利菜,就算是最不会做饭的英国人,国菜“fish and chips”(炸鱼和薯条)也是重油加工,与“白人饭”相去甚远。但在美国,黑人文化影响最深的南方饮食偏向于油炸,随着移民的影响力不断上升,流行起来的墨西哥拉美食谱也是各种辛辣调味,相比这些讲究加工和味觉体验的菜品,三明治、色拉等欧洲移民带来的简单菜色成了取笑对象。而且“white people food”的称谓也有长期受到歧视的黑人、拉美裔等少数族裔反击白人主流社会的意味。
在中国社交媒体“小红书” 众多热议白人饭的贴子里,会发现照片里的白人饭倒还真的非常像“white poeple food”,清一色的蔬菜色拉为主,很多搭配颇有美国星巴克lunch box(午餐盒)风格:蔬菜、水果切片,加入苏打饼干、芝士。还有常驻嘉宾红萝卜——无论生吃熟食,少有人会认为胡萝卜是美食,但胡萝卜的配色对于视觉效果的提升显而易见,更有利于社交媒体上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