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回复: 1

特斯拉前员工被曝私下分享车主隐私画面,马斯克也被偷窥,具体情况如何?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3-7-6 17: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据路透社4月6日报道, 9名特斯拉前员工在采访中爆料,2019至2022年间,特斯拉员工曾通过内部消息系统,私下分享客户车载摄像头记录的部分视频和图像。
其中发到私人群聊里面的,比如2021年的一段视频中,一辆特斯拉在居民区高速行驶,撞到了一名骑自行车的孩子。另一段视频中,一名赤身裸体的男子正在靠近车辆。
随着智能座舱的兴起,我们买车/看车的时候,经常可看到车内对准驾乘人员的摄像头,有的是能够手动或者系统内设置关闭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而很多则是无法关闭的,这些摄像头所服务的是DMS(驾驶员检测系统)或者面部ID登录功能。有的车内摄像头也能够参与娱乐,比如进行拍照等。
当然DMS是需要的,能大幅减少事故。但DMS的目的是在帮助驾驶员更安全地进行驾驶,用于感知驾驶员状态的摄像头画面不应该被保存和上传,也不应该给消费者带来任何隐私问题。
2.jpg


实际上,不止是特斯拉,国内的新能源品牌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如果去试驾新能源的品牌,往往需要签署类似条款的试驾协议书。
”在试乘试驾的时候,车内摄像头、麦克风所采集的信息将会用于人机交互的改善和品牌技术的向上,所有数据将会进行保密处理,不会挪作其他用途。”
言外之意,就是通过视频和声音采集得来的将会上传到企业的后台,你的微表情,眼球上的虹膜、巩膜的细微特征,驾乘人员的一举一动在摄像头的拍摄下可谓是无所遁形,配合上语境的声音分析,在高算力芯片的加持下,人们的内在想法,情绪表达都会被系统获得。
驾乘人员的喜好,情绪,一举一动,针对本身的习性来做辨析,已经可以用作商业分析了。
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某造车新势力罚款事件。因为旗下门店私自线下拍摄上门的43万张消费者的人脸,用于大数据分析人脸来得到男女比例、年龄分析,上门次数,情绪等数据,来更好地“服务”到店的客户。
那还只是拍了顾客入门的照片,也因为距离和走动的原因无法进行细致的观察。而智能座舱的传感器可是无论白天、黑夜,连人的毛孔都能拍摄出来,加上语音方面的收集。各种详尽的感知数据如果被车企在云端收集,通过大数据分析,怕是驾乘人员的里里外外都会被剖析个彻彻底底。
在你朝夕相伴的汽车中,你的一言一行都被透露出去,车企甚至比你的亲朋好友更了解你,你的活动范围,你的家庭地址,你的工作地址,你的爱好,你的家庭情况,你的收入情况,你的疾病,你的一切隐私,甚至你的银行账号和密码,你的网络ID和密码,社会关系等。如果该类隐私数据不受管控,结果将会非常可怕。
往浅了说,你会被掌握信息的品牌精准推销。往深了说,你甚至有可能被了解到你一切隐私的品牌所掌控,而如果有啥把柄被抓住的话,你的人生甚至都可能被改变。
而关于智能网络汽车的“个人数据及信息的安全泄露”,2021年上半年,相关部委针对智能网联汽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管理要求,多数政策指向安全监管。
《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有详细说明收集敏感个人信息时的具体要求。
3.jpg


其中对于运营者收集和向车外提供敏感个人信息做了说明,如“生物特征”的收集仅为了方便用户使用、增加车辆电子、信息系统安全等目的。
收集目的、用途只能直接服务于驾驶人或乘车人为目的,增强行车安全、辅助驾驶、导航、娱乐等。且收集信息是需要驾驶人授权,驾驶结束后授权取消,需要信息或语音告知正在收集信息。且收集的信息允许车主查看、结构化查询被收集的敏感信息。
但现阶段来看,随着汽车智能化的日益改善,汽车企业本身是否进行安全方面的自查,完成对消费者的承诺,是否能做到敏感信息不外泄,收集驾乘人员信息,仅用于驾驶安全、车内娱乐,我们消费者还是一无所知,车企在这方面也是含糊其辞。
个人认为,车企自查是一方面,而后续也需要相关机构,或者第三方监测机构进行管控。国家也需要对此进行更进一步的强制性立法,才能保障民众的隐私权不受侵害。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564
发表于 2023-7-6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新闻,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9-11 10:39 , Processed in 0.182568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