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9|回复: 0

[心情点滴] 守护国宝古乐!曾侯乙编钟复制件音源首次被数字化保存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3-3-8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历经2400余年,青铜编钟依然清脆悦耳,震撼人心!近日,在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下,“传统器乐数字化”项目完成对曾侯乙编钟1:1复制件的音源采集,“古代乐器之王”在数字世界中被“敲响”,音源有望永久保存。
据了解, “传统器乐数字化”项目是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采用“互联网+中华文明”方式,实施的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计划。该项目聚焦文物级民族乐器和珍贵乐音展开数字化保存和活化,重点将数字化存储中国珍贵传统器乐的乐音、乐谱,在音色采集保存、古乐谱研究等方面展开保护和科普工作。
1.jpg


△资料:湖北省博物馆编钟乐团演奏《竹枝词》
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的曾侯乙编钟被称为古代“乐器之王”,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重达5吨,分三层八组悬挂在钟架上,整套编钟音域可跨五个半八度。是中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为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曾侯乙编钟还有“一钟双音”的特点,即一个钟能够演奏两种不同的乐音,代表着当时世界上最高的音乐成就。自1978年出土以来,曾侯乙编钟珍贵的原件一共只奏响过3次。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截至目前共制作了6套复制件,每套复制件都非常珍贵,为了准确还原曾侯乙编钟宽广的音域、复杂繁多的音色,以及“一钟双音”的特点,“传统器乐数字化”项目录音团队与湖北省博物馆编钟乐团合作,高标准、高精度采集录制,最终采集制作了完整的编钟音源,包括64个钟体正击和侧击位,总计613条有效单音音源。这是曾侯乙编钟复制件面世以来首次对其进行系统化、高精度的数字采样和还原,通过数字化保存让千年古乐重获新生。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商佩】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9-11 08:46 , Processed in 0.167708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