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6|回复: 1

[心情点滴] 历时5年,130余册(件)西夏文献得到抢救性修复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3-3-3 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新民晚报讯(记者 姜燕)一批历经近千年沧桑的西夏文献在历时5年的抢救性修复,终于重新焕发新生。这批文献极大丰富了国家图书馆馆藏,有效填补了我国西夏文文献的存藏空白,受到学界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日前,西夏文献保护修复项目专家研讨会在国家图书馆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召开。
1.jpg


图说:西夏文献。图源: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官微
这批西夏文古籍文献于2015年入藏国家图书馆,系近年来发现的数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版本与装帧形式最多的一批西夏文献,经专家研判,均系历史原件,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遗憾的是,这批文献历经近千年沧桑,大多已残损严重,根据相关行业标准判断,约80%以上可定为一、二级破损,苦于病害,多数文字已无法完整阅读,亟待抢救性修复。
2017年,国家图书馆启动这批西夏文献保护修复项目,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在项目中设立“首席技术专家”,由具有40余年实践经验的“全国技术能手”刘建明担任,多名青年修复师在首席专家的带领下,全程参与修复工作,并同步开展科学研究、数据检测、档案记录、宣传推广等工作。由于西夏文献晦涩艰深,为达到预定修复目标,修复过程中西夏文专家史金波作为学术顾问,全程给予关注和指导。这种工作模式,不仅保证了修复过程的安全性、有效性,同时提升了项目的科学化、规范化,成为近年来国图又一次有益的古籍保护实践。在多方共同努力下,通过5年多的努力,130余册(件)西夏文献得到抢救性修复。
史金波认为,本次修复是国家图书馆第二次系统性修复馆藏西夏文献,修复状态达到预期成果。他总结本次修复工作有三大特点:一是难度大,修复前文献破损较严重,对修复方案、修复操作要求高,修复团队很好地克服了困难,完成了修复任务;二是要求高,因为文献极其珍贵,所以要求修复人员严格遵循“修旧如旧”原则,最大程度地保留原件内容、样式、装帧等原始风貌;三是质量好,修复后的文献有很大研究整理价值,在修复过程中,所存残渣、碎片得到完好保留,对版心等细节的处理做到了合理细致。由于文献含金量高,可供研究的细节多,将对西夏学,文献学、版本学等学术研究提供实物佐证,建议尽早开展相关工作,发掘文献价值。
在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的协会下,财通证券自2017年至2022年,向国家图书馆新入藏西夏文献保护修复项目捐助公益资金数百万元。
  • 打卡等级:圆转纯熟
  • 打卡总天数:11
发表于 2023-4-1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9-11 06:33 , Processed in 0.216313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