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我们最常说的就是脾虚,可是很多人对脾虚不以为然,往往觉得脾虚不能够实际感受到,脾虚不会影响正常生活,其实,这种想法完全错误的。 脾虚会导致很多疾病的入侵,同时影响人体的阳气,阳气决定人的寿命。所以,脾虚让你的寿命缩短。 其实脾虚可以从人的嘴巴和其他地方发现,只要好好看看这些地方,就知道自己是不是脾虚。我们今天就一同看一下为什么脾虚折寿?怎么看脾虚? 一、脾虚是个啥 很多人连脾虚是什么都不知道,还怎么谈脾虚,更不可能知道自己是不是脾虚。所以我们要先知道脾虚是什么? 中医脾虚:在中医理论中脾虚泛指是脾气虚损造成的一系列身体脏器失调的多种生理现象。 脾虚包含运化失常导致营养吸收出现障碍,水液失于布散导致体湿痰多,甚至是出现败血症。肾有先天之本的说法,而脾则是后天这本,是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脾虚不宜小看。 西医脾:在西医中脾只是作为人体的一个脏器,属于免疫器官。脾脏占有全身的1/4的淋巴组织,脾脏中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所以是人体最大的一个免疫器官同时是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中心。由此看见脾对人体的重要性。 二、脾虚、无脾会怎么样? 1.脾虚会肥胖 现在不管是男人、女人都在追求好身材,想瘦一点,因为瘦一些会更美,瘦一些会更健康。但是很多很会出现越减越肥,这些其实都是脾虚造的。 首先,脾虚导致运化能力下降,代谢困难,食物的能力过多的积存在体内出现肥胖。肥胖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增加心脏负担,人会因为肥胖引起的疾病早早衰亡。 其次,脾虚导致肌肉松软不再紧致,腹部就会出现“游泳圈”,突然发现自己肚子上的肉越来越多也是脾虚的一种表现。 2.脾虚成为“黄脸婆” 脾虚不仅仅会导致肥胖,也会有很多“手无缚鸡之力”的人,这些人往往因为脾虚导致食物无法运化,出现体弱乏力,精神不振,血虚,面色蜡黄或苍白。往往这一类人不能负重,抵抗力差,因其他疾病导致死亡。 3.脾虚怕冷又怕热 中医中的虚分为阳虚和阴虚,阳虚则怕冷,阴虚则怕热。脾虚会导致气阴双虚,出现冬季即使是生病也还是手脚发热,喜冷。而夏季很容易中暑,常年处于低血压状态,每天精神不足,浑浑噩噩。 4.脾虚拉肚子、月经量多 拉肚子是脾虚最典型的的症状,主要由于脾阳虚,造成食物无法运化,湿气入侵,大便溏稀。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不统血,导致血液不安正常的血管运行,出现慢性出血,月经量过多和其他的一些脾虚症状。 5.没有脾脏会怎么样 脾是最大的免疫系统,但是因为脾脏很娇弱容易受损。往往很多疾病和外伤会导致脾脏被割除。 多数人认为脾脏不是人体主要脏器,不会有太多影响,但是存在必合理,如果失去脾脏必然会导致很多免疫问题。 免疫系统肯定回不到原来的水平,人也会容易生病,癌症细胞容易入侵,失去脾脏多数会早早衰亡。 三、脾虚哪里看 在中医理论中, 脾主运化食谷水,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四白。所以脾脏虚不虚要多看看嘴和口。 1.从口看脾虚 脾开窍于口,所以人的胃口和脾息息相关,而且在中医理论口与脾的功能和是统一协调的。 所以脾的功能可以从口反应出来。脾气强则食欲旺盛,想吃东西。 在《灵枢·脉度》中提到: 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所以脾虚则无味,脾热则会出现口中甘甜,脾气失调才会出现口腻。口苦等现象。脾气充足才能够知道辨别五谷的味道。 所以,脾虚不虚从口能分辨出来,如果口中出现异味,多为脾失调造成。 2.从唇四白看脾 脾其华在唇四白,首先,我们要知道四白是什么地方。唇四白中的四不是指数字,而是指四方的意思。白,因为正常嘴周围的皮肤是白色的。所以唇四白指的是嘴巴周围的皮肤。 a.唇肿 在《素问。五脏生成篇》记载:“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胃中有火则上行于唇,胃有火,则脾必受灼。所以,唇肿也是脾胃出现问题了。 b.生疮 脾失去运化功能,导致食欲不佳,湿阻中焦,导致口角生疮。这是典型的脾虚湿阻的表现。而反复的口角生疮,则是因为脾胃阴虚造成,而且疮多发于唇部、舌头、口腔两侧和上颚。 c.唇炎 嘴唇总是脱皮,干裂。这是由于脾胃积热上冲,而外受风邪侵袭造成的,这也是为什么秋季我们的嘴唇总是干痛。 d.嘴唇无光 脾气足则唇色红润有光泽,弹性好。而当口唇淡白无光则表示脾虚气亏。 e.嘴边黑 唇四白,也就是嘴边,嘴边黑是典型的脾虚湿盛的表现,脾虚导致身体怠倦,湿气入侵厉害。 3.从其他方面看脾虚 a.呕吐 脾虚导致胃纳不佳,食物难以克化,脘腹胀满,胃气体上逆,导致呕吐。所以,当出现饮食稍微不注意就呕吐,病情经常消化不良多数为脾虚造成。 b.多口水 我们经常发现小孩子会流口水,但是不是所有小孩都有这种症状。这是由于脾气不足,不能够很好的布散津液,导致口水多向外流。所以发现你的孩子经常流口水,如果没有在出牙期,可能是脾虚,脾气不足造成。 c.胖舌头 胖舌头是夏季脾胃虚弱,导致体内湿气太重的典型表现。这种情况,多是由于饮食造成,饮食主要太冷、太杂和食物不健康。当然还和居住环境太湿造成。 我们天天讲脾胃虚弱,却不知道脾胃到底有什么伤害。从上文中我们知道,脾虚本身虽然不会导致我们身体出现大病,但是脾胃虚弱会导致免疫力虚弱,导致其他疾病的入侵,从而缩短我们的寿命。而脾虚在我们嘴上有很多的表现,我们想要知道虚不虚,只要对镜子看看嘴巴就能了解我们的脾脏处于什么状态中。 养脾的七个要点要记牢 01 食物喜温燥 脾喜燥恶湿,喜温恶寒,因此养脾要食些温性的或燥性的食物或中药。比如,厨房里常用的各用 香料多是温性偏燥的,因此亦具养脾之功。如紫蔻、砂仁、肉蔻、肉桂、丁香、花椒、大料、小茴香、木香、白芷、良姜、干姜等等。 怀山药 脾主土,故需食多得土气的食物,如地下长的 地瓜、山药等;脾喜温恶凉,故需食温;脾色为黄,故需食黄色食物, 小米色黄,最养脾土;脾德在缓,故需食甘味以缓脾之情。 02 香味入脾,可醒脾燥湿 香味入脾,香可醒脾,香可燥湿,亦可让脾舒畅。 炒香的食物多具养脾之功,如炒花生、炒瓜子等。再者,米或面食 烤成半焦半糊时即有香味,亦可养脾。比如以前小孩都爱吃锅边上烤成焦黄色的玉米饼子或馒头,大概小孩子天性知道此物健脾。推之,烤成金黄色的面包又焦又脆,此当属养脾之物。 03 勿过食生冷 小孩子从小就要注意勿过食生冷,包括不少 瓜果、冷饮、凉水等,因为会伤损脾阳。而对小孩子来说最好的零食是麦芽糖和锅巴。有人担心吃烤香的食物会不会上火,其实可等凉至室温时再吃即不会上火。脾虚之人又可坚持晨起喝 生姜红糖水,有助于温脾,并能升阳。 04 养脾的中药及汤方 脾为中土,为阳气左升之枢机。历代有不少养脾的中药及汤方:健脾燥湿有苍术,有平胃散;补脾化湿有茯苓,有四君子汤;醒脾助运有草果,有醒脾散;温脾祛寒有干姜,有理中汤;升脾益气有黄芪,有补中益气汤;养脾和中有人参 ,有桂枝人参汤。如此等等,皆是 宣畅脾阳、调和中气之方药。 (附:补中益气汤即用黄芪15克,白术10克,党参15克,当归6克,陈皮6克,柴胡5克,升麻5克,炙甘草5克,用水煎服,即可益气升阳、调补脾胃。) 脾主运化,若脾虚运化无力,常会吃什么拉什么,且面黄肌瘦,此时当重视养脾。脾喜甘淡而恶腥辣重浊,因此,甘淡可以养脾;脾气太虚,千万 不可吃香喝辣。 养脾可用此方: 茯苓、薏苡仁、芡实、山药各30克,陈皮10克。水煎服,日一剂。或上药烘干,共研细末,每次15克,日两次,冲入温热的米粥中服下。 05 艾灸有温阳之功,最合于养脾之需 凡脾虚之人皆可艾灸脾经原穴 太白。脾经主时为上午9点至11点,因此若能在这个时间内艾灸效果更好。经络穴位图解。脾性升清而胃性降浊,二者为气机升降之枢机,故养脾之升要同时养胃之降,可配合针灸胃经合穴 足三里。 06 脾气通于口,脾和顺则口唇能纳五谷 脾有病则唇色改变,或发黄,或发暗,会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又按面部诊断,脾应于鼻头。鼻头色黄,必属脾虚。按手掌诊断,手掌中间及大鱼际对应脾,若发暗亦是脾虚之相。 平时认真调理,自己注意观察这些部位的变化,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脾阳充足的改变。 07 笑是给脾胃最好的礼物 笑是给脾胃最好的礼物。人愤怒、怨恨或焦虑时,胃和脸一样 充血而发红;人悲伤、沮丧或忧郁时,胃就变得 苍白,胃液分泌不足,活动也减少。中医也认为,不良情绪会影响肝的调节功能,进而会影响脾胃。可见,学会笑是给脾胃最好的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