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5|回复: 2

[心情点滴] 徐州“宝贝”登上小学教材,“彩蛋”足见作者良苦用心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3-2-9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现代快报讯(记者张晓培)近日,徐州博物馆馆藏的2件(组、套)玉器以及汉画像石艺术馆馆藏的1件画像石,登上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文物之美——走进博物馆实践课程》教材,应用于小学五年级上学期。该篇教材内容的撰写者陈钊在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称,他在文中还埋下了“彩蛋”,希望有一天同学们能来到徐州找一找书中的汉画像石,听听石头背后的故事。
1.jpeg


△《文物之美——走进博物馆实践课程》五年级上册
选课题投稿,“璜形玉器”登上小学教材
今年55岁的陈钊,是徐州博物馆汉画像石综合办公室副主任,谈及此次撰写《双桥落彩虹——璜形玉器》被收录进小学教材的事儿,陈钊说,本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投了稿,没想到真被选中了。
2.jpg


△陈钊
“是南京博物总馆的一位老师,告诉我这个消息,说出版社在征稿,他觉得我的写作文风比较适合,建议我试一试。”就这样,2012年底,陈钊以馆藏文物“璜”为主题,开始着手撰写文章,几个月共改了10余稿,最终于2022年9月份定稿。
3.jpg


△教材内容
记者了解到,这篇文章以“渭水钓璜”典故开篇,介绍了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墓出土的玉璜、骆驼山汉墓群出土的组玉佩的文化背景、发展演变、实际用途等。
4.jpg


△商代鹦鹉形璜,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线图描绘:陈钊)
什么是璜?璜是我国最古老的玉器形制之一,大致是一种弧片状玉器。玉璜是构成组玉佩的主要配件,陈钊以徐州骆驼山汉墓群出土的组玉佩为例,介绍了这一西汉初期由11件玉器组成的汉代文物精品,并在文中介绍,组玉佩在随主人行走时,由于玉器间的轻微撞击而发出节奏,提醒主人要调整步伐的缓急合乎礼仪的标准。
5.jpg


△徐州骆驼山西汉墓组玉佩
埋下“彩蛋”,希望更多人听一听画像石故事
记者注意到,因为璜的形状像彩虹,陈钊在文章中联想到了甲骨文“虹”字,其实就是用两条弧线链接两端,妥妥地双龙首形璜的形状。到了汉代,画像石中也有此类图案的出现,因此陈钊又将“鱼车出行”汉画像石图配在了文章上。
6.jpg


△东汉“鱼车出巡”画像石(局部)
“可能会有人问,这块模糊不清的汉画像石有何过人之处?也可能会有人问,我去过汉画像石馆很多次,怎么没见过这块画像石呢?其实这是我埋下的一个‘彩蛋’。”陈钊介绍,配图的这块画像石是邳州占城出土的东汉时期的一个画像石祠堂的顶盖,纵84厘米,横248厘米,厚28厘米。这块画像石陈列在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的新馆(南馆)的二楼“敬天法地庙堂祀祖”单元,这个画像石祠堂的正后方就是大名鼎鼎的“力士竞技图”,从祠堂的正面难以看到,必须绕到后面仰视,才勉强能够看到。
7.jpg


△教材内容
据了解,该石通过拓片技术可以看出中心画面描述了河伯的出行,他端坐在一个三鱼拉动的、车轮为云的云车之上,正在经过两道彩虹形成的拱门。左右两格对称刻有莲花,象征着藻井装饰,莲花的四角刻有四条鱼。
陈钊讲起石头上所画图像的故事。简单地说,河伯通过到渤海入海口的一日游,增长了见闻,开阔了视野,知道了谦虚的意义,改掉了自满的缺点,从此走出了自高自大的心理误区,还给后人留下了“望洋兴叹”和“贻笑大方”两个成语。
“为什么选择这一个画像石?通过乘坐鱼车的河伯,能想到课本里的《西门豹治邺》,还能引出两个成语,这不都是彩蛋吗?”陈钊说,他也希望有更多的孩子通过看了这篇教材内容,来徐州找一找书中的汉画像石,听听讲解员介绍石头背后的故事。
自我定位:想做圈内和媒体之间的媒介
199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的陈钊,1999年进入徐州博物馆工作,目前已工作20余年。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一个“外围”工作者。
8.jpg


△陈钊
“我在博物馆干过很多工作,考古、藏品、讲解、工程、文物研究等等,都干过。”陈钊说,自己曾利用业余时间干过两年博物馆讲解员,讲的东西怎样让老百姓听懂,这是他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
“考古专家写的东西,只有圈内专业人能读懂,里面各种专业术语,其实老百姓未必能懂。像这次被选入教材的文章,我也在反复琢磨,写的东西一定要让孩子们能理解。”陈钊说,为了把更多的古文物知识传播给大众,他多年来不断琢磨写作方式,学习媒体的写作技巧,希望自己能成为圈内和媒体之间的媒介。
“一直在尝试,在努力,希望我写的文章,能够激发大家对古文物的兴趣,从而愿意了解历史,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陈钊说,文物能够记录过去,映照当下,启迪未来,文物中承载的中华文化,始终在滋养着我们。挖掘文物价值,讲好徐州的汉文化故事,是文物从业者永远的责任和追求。
(受访者供图)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97
发表于 2023-2-10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好,文化传承从娃娃抓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531
发表于 2023-2-11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估计是馆藏宝贝,作为徐州人,经常逛博物馆也没看过一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9-11 22:11 , Processed in 0.151203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