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2|回复: 1

快速复苏与不确定性并存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3-1-25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jpg


吴晨/文如果用两个关键词来形容新一年的中国经济,答案是快速复苏和不确定性并存。社会恢复常态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复苏,一面是重启引发的蠢蠢欲动,另一面仍存留着面对不确定的困惑与彷徨;对未来而言,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信心修复的程度。
春节过后,“新冠”将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如果预估准确的话,春节前中国已经有大部分人感染了病毒,不少模型都预测后续第二波至少要在六个月之后才会出现,且趋势缓和。这将给社会以足够长的时间准备,也意味着“新冠”不再会占据人们的心智,经济发展将重回工作和生活的重心。
今年一月初已经展现出这样的态势。当所有外部的限制一夜之间取消,相信每个人都真正体验到了那种百业待兴的感觉。人流恢复的机场、火车站、酒肆、咖啡馆,无不洋溢着一种兴奋、一种放松,即使是那些似乎已刻入肌肉记忆的习惯——比如进任何一个场所总是下意识地掏手机扫码,也难以掩盖重新开始的渴望。
这种渴望将一扫过去几年积累的一系列负面情绪——无论是内卷还是躺平——取而代之的是追回落下时间的紧迫感。当务之急是把这种渴望和紧迫感转化成为干劲和努力。
会不会出现报复性反弹,答案毋庸置疑是肯定的,只要看一看春节前仿佛打了鸡血的旅游市场就知道。展望2023,值得关注的是如何修复信心、如何持续推进全球化、如何推动经济转型。
全球经济在新的一年仍然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全球通胀仍然高企,欧美市场衰退风险犹在,外部需求持续疲软,去全球化或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仍会持续。应对不确定的未来,预案比预测更重要,问题比答案更重要。下面这五组问题,或将构成一个主要的分析框架。
首先,怎么判断中国消费的未来?经过三年疫情管控,人们是否有足够的储蓄推动消费增长?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家庭收入的1/3都存了起来,这是否意味着消费会大幅度增长?其实,有一个指标更值得关注,即年轻人失业率能否快速下降,企业是否能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
其次,怎们判断未来中国产业链的变化?去年发生的产业链向越南、印度转移的趋势是否会改变?如何修复市场的信任,包括外资和民企的信心?在全球保护性产业政策大抬头,各国都出台吸引高端制造本土化的大潮面前,如何有效竞争?
再次,过去三年,虽然跨境贸易和投资仍然保持了增长,但人员流动的停滞极大限制了商务、文化和思想的交流,对中国隔靴搔痒的观察也加大了海外对中国市场的隔膜。国门打开之后,特别是人的跨境流动恢复之后,当中国消费者再次回到全球舞台,商业文化交流得以恢复,会改变外界这三年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吗?这也是修复信任的必修课。
第四,怎么判断中国复苏对全球通胀的影响?显然,中国经济快速反弹会影响到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走势。
第五,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哪里?经济转型的落脚点在哪里?如何推动开放式创新?这是企业家、学界和政策制定者需要认真讨论的问题,也是决定未来经济增长长期趋势的关键。显然,救助房地产避免了对金融市场所构成的系统性风险,但无论是人口结构的变化——印度今年四月将超越中国成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中国人口老龄化也将加速——还是经济转型的需要,都意味着未来发展不应再依赖房地产。同样,继续投资“铁公基”也不应是未来的路径。在全球经济从有形向无形的转型过程中,如何推动无形资产的创建和积累,同样是转型的重大课题。
2023年,不仅是社会走出疫情的恢复正常,还需要全社会回归常识,回到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这一长期目标。只有稳固共识,长期坚持经济发展为中心,才能逐渐修复信心,对此也需要我们有足够的定力和耐心。
(作者系《经济学人·商论》执行总编辑)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70
发表于 2023-1-25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7-15 07:27 , Processed in 0.132449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