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0|回复: 0

[心情点滴] 昆剧《曹雪芹》:昆曲舞蹈跨界融合,“红楼”再添别样魅力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2-10-30 14: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李俐 方非
昆剧《红楼梦》是北方昆曲剧院的巅峰之作,曾荣获“文华大奖”并常演不衰。今年正逢建院65周年,作为对经典的延续,北昆又将酝酿多年的原创昆剧《曹雪芹》搬上了舞台。该剧敏锐地捕捉到昆曲与曹雪芹的艺术创作在审美上的共通性,将昆曲优美雅致的唱腔曲风和舞蹈跨界融合,在展现出曹雪芹深邃思想的同时,赋予“红楼”题材别样的舞台魅力。
160002ss07747s9w7p7ows.jpg


曹雪芹的一生坎坷困顿而又光辉灿烂,如何选择昆剧切入的角度,是创作中首先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编剧吴蓓、王焱在剧本写作之初,不仅研读了大量关于曹雪芹的文献资料及其作品,还听取了包括曹雪芹研究会专家在内的诸多意见和建议。
大量素材的积累和筛选,让剧情最终锁定于曹雪芹后半生在北京西山的生活经历,这也是北昆对北京题材的一次挖掘和开拓。全剧分为“隐西山”“忆红楼”“绘纸鸢”“逝香山”四幕,以身世为引、作品为线,塑造了一位博学多才、历经坎坷、济世爱民的文学巨匠形象。
在“忆红楼”这一幕中,总导演吴蓓运用了“戏中戏”的戏剧手法,让宝黛钗等经典形象与曹雪芹同台亮相,也将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倾注的思想感情体现了出来。这一次,舞台上的贾宝玉已经不仅仅是戏中人,更是曹雪芹的精神投射,作者与其笔下人物的情感勾连在这一幕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此外,昆剧《红楼梦》中一些观众特别喜爱的经典唱段,也通过“戏中戏”的构建在《曹雪芹》中得以重现,这对北昆的忠实戏迷来说可算是一个小小的惊喜。
160002fuf5911w1fh3rrfr.jpg


很少有人知道,曹雪芹的才华不仅体现在文学创作上,他还是一位扎风筝的高手。他曾编写过一本《废艺斋集稿》,里面详细记载了扎风筝、篆刻、印染等八种手艺,目的是为了帮助身边那些贫困的百姓掌握一门谋生的技能。昆剧《曹雪芹》将其这一段人生经历也搬上了舞台,既体现出他扶危救困的济世之心,也向观众进一步揭示了《红楼梦》缔造者的精神世界。正是因为曹雪芹选择了“与山人同呼吸共命运”的生活方式,才使得他的作品饱含对天下苍生的悲悯之心。
在肢体语言上,昆剧《曹雪芹》打破了戏曲固有的程式性身段,大胆借鉴了民族舞、古典舞的抒情元素,来塑造人物的精神世界。在音乐上融入了交响乐的元素,增强了音乐的厚重感,更好地渲染出情感张力。再加上唯美而写意的舞美灯光,整台演出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其实,昆曲本就是载歌载舞的艺术,但《曹雪芹》里的歌舞又有所不同,除了演唱曲牌,念白更多的是大量吟诵,而剧中的舞蹈不仅仅体现形体美,更具有语言性,能够将人物心理和情感表达得更加到位。
《曹雪芹》由国家一级演员袁国良领衔,青年演员马靖、翁佳慧、朱冰贞、张欢等联袂主演。为了适应该剧跨界融合的创新表达,这些戏曲演员们勇于突破,尝试以更加丰富的表演手段为昆曲增色,无论是序曲中空灵浪漫的独舞,还是尾声处化作漫天红叶的群舞,都让观众收获了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也使得该剧的舞台呈现既有传统韵味又有现代表达。本报记者方非 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9-12 19:16 , Processed in 0.144402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