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5|回复: 8

[心情点滴] 看透《鹿鼎记》:那一年,是侠客消亡之年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2-10-26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92501n356bbi8ne7zbb66.jpg


文章节选于去年的书《六神磊磊读金庸》
文/六神磊磊

金庸的最后一部书,是《鹿鼎记》。
在这部书里,有一回特别重要,就是第三十四回。读《鹿鼎记》要特别注意这一回。
该回出现在全书大约三分之二处,回目词叫做 “一纸兴亡看覆鹿,千年灰劫付冥鸿”。
这一回的大致情节,是韦小宝从云南出使回来,行至柳江,和师父陈近南、天地会英雄吴六奇等人相会,又遇上了大风雨。
众英雄在柳江上冒雨泛舟而歌,很有诗意,可以说是整部书中最有诗意的一回。
群雄泛舟的那一幕,天上风雨大作,江中白浪汹涌,一艘小船载着众多豪杰,外加一个胆小如鼠、随时嚷嚷怕被淹死的韦小宝,生角和丑角闹哄哄一堂,好笑之余,又有豪情盖天,气势如虹。
韦小宝的胆怯,正衬出天地会英雄们的豪迈洒脱,视生死如同儿戏。这些都是好情节、好文字。
然而,所谓的“壮志豪情”,不是这一回的真的调子,只是个幌子,是金庸故意设的幌子。
就好像所谓的“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也不是红楼梦的真调子一样。
《鹿鼎记》这一回的真的调子,是压抑、悲怆、大势已去、壮志难酬。
这一回里,吴六奇在江上唱了一首曲子,是大名鼎鼎的《桃花扇》里的《古轮台·走江边》:
走江边,满腔愤恨向谁言?老泪风吹,孤城一片,望救目穿,使尽残兵血战。跳出重围,故国悲恋,谁知歌罢剩空筵。
长江一线,吴头楚尾路三千,尽归别姓,雨翻云变。寒涛东卷,万事付空烟。精魂显,《大招》声逐海天远。
这才是这一回的真调子,也是《鹿鼎记》全书的真的调子。“寒涛东卷,万事付空烟”,是陈近南的结局,是吴六奇的结局,是天地会事业的结局,是《鹿鼎记》的结局,是一切侠客的结局。

这一回里,处处是谶。韦小宝便是出口皆谶。
柳江中的船上,有两拨人在说话,一拨是天地会群雄,一拨是韦小宝。
表面上看,天地会群雄如陈近南、吴六奇、林兴珠、马超兴等,说的都是英雄语、英雄话。他们形象正面,白马银枪,逸兴遄飞,举手投足都是英雄之气。
唯独韦小宝一人是丑角,滑稽搞笑,胆小怕死,一直胡言乱语、插科打诨、大惊小怪。
然而真相却是,群雄说的话,尽是幌子。韦小宝说的话,才是真言。
比如天象要变了,大风大雨将至了,第一个说破、说穿的就是韦小宝。他说:
“那边尽是黑云,只怕大雨就来了”。
韦小宝是对环境、对未来最忧心忡忡的人,也是全场对“黑云”、“大雨”最敏锐的人。好一个“那边尽是黑云”,不但是,而且“尽是”,再联想天地后群雄后来的命运,岂非“尽是黑云”?
再看一个情节——大英雄吴六奇艺高胆大,提议把船驶到江心,要到大风大雨中畅饮。韦小宝却怕死,一再说:
“这艘小船吃不起风,要是翻了,岂不糟糕?”
这话当然不够体面,英雄好汉岂能怕船翻了?
然而最后,天地会的船不是翻了吗?吴六奇最后不是身首异处了吗?反清复明的大业最后不正是“吃不起风”,终于倾覆了吗?
那一日,那一刻,韦小宝说的每句话,回头看都是谶语:“乖乖不得了!”“啊哟,不好了!”“甚么戏不好唱,却唱这倒霉戏?”“你要沉江,小弟恕不奉陪。”可谓句句应验。吴六奇最终蒙冤横死,韦小宝却安然得脱,岂不是正应了“你要沉江,小弟恕不奉陪”?
莎士比亚笔下的大剧里,总会安排一个伶人、小丑,动辄说破天机。韦小宝,就是这个说破天机之人。

除了韦小宝的“谶”,这一回里还有陈近南的“老”。
你会发现陈近南在这一回里突然老了,“心死著寒灰”了。
他是大英雄,江湖上声望卓著,所谓“平生不见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什么时候憔悴过?
可这一回里,大英雄陈近南突然现出了老态,就像一位明星仓猝忘了染发,露出了白头来。韦小宝猛地发现,过去那个英姿飒爽的师父苍老了,“两鬓斑白,神色甚是憔悴。”
风雨飘摇中,陈近南毫无征兆地向韦小宝说了一番心里话。他“神情郁郁”,“满怀心事”,“意兴萧索”,对自己为之奋斗的反清复明的事业失去了信心,对韦小宝说了一句:
“唉!大业艰难,也不过做到如何便如何罢了。”
陈近南居然在徒弟面前说出这样的话来,可见不是大业艰难,简直是大业无望。
他竟然还突兀地说出了一个“死”——
陈近南走到窗边,抬头望天,轻轻说道:“小宝,我听到这消息之后,就算立即死了,心里也欢喜得紧。”
这是提前埋下了陈近南的结局,也是让陈近南自己提前预言了自己的命运。
那么,陈近南何以意兴萧索?是什么让他觉得大业艰难?书上他有一段话,给出了部分答案:
“小宝,你师父毕生奔波,为的就是图谋兴复明室,眼见日子一天天的过去,百姓对前朝渐渐淡忘,鞑子小皇帝施政又很妥善,兴复大业越来越渺茫。”
这段话里已经讲了几点原因:
一是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二是百姓对前朝渐渐淡忘,三是鞑子小皇帝施政又很妥善。总之就是,时间窗口错过,民众无法争取,敌方没有破绽,这三样,哪一项是陈近南可以徒手改变的?
此外,在这一回里陈近南还说了第四点失望的原因:己方阵营日趋腐朽和昏聩。
他所效忠的对象是台湾郑氏。那里的首脑人物缺乏才能和眼光,如韦小宝所说,掌权者太妃是“甚么也不懂”,继承者二公子则是“胡涂没用,又怕死”“他妈的混帐王八蛋”。一个甚么也不懂的加上一个混账王八蛋,陈近南拔剑四顾,徒劳无功,焉能不意兴萧索,反清复明大业焉能不艰难?
真是李白所谓,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在金庸精心设计的这一回里,陈近南的萧索还不只代表他个人,也不只代表天地会。
他的属性是“侠”,是《鹿鼎记》里最大的一名侠客,也是最后一位侠客。
同时,他也是金庸笔下最后登场的一位传统意义上的侠客。他武功高强,为人端正,仁义礼智信兼备,是一切“侠”的美好品质的集大成者。
而金庸偏偏在这一章里写他意兴萧索、穷途末路,写他的事业走入绝境。
陈近南的穷途末路哦,正宣告了“侠”的穷途末路。事实上,在这一章里共有三位侠客的告别。除了陈近南、吴六奇,还有一位白衣尼。她也是在这一章留下字条、不知所终的。
这一章是侠客的集体谢幕,堪称侠客之终章。
金庸何以对“侠”的前途如此不抱希望?之前陈近南已经说出了部分原因,时代滚滚向前,民众无法争取,在这样的现实面前,侠已经无可能为。
而这一章的后半部分还精心写了两个情节,更耐人寻味:
一个是“外国鬼子”南怀仁操演新式大炮,书上还借康熙之口,介绍了之前研究新式天文历法,编制《大清时宪历》的轶事。
另一个是韦小宝率领水师炮轰神龙岛。在大炮面前,偌大的神龙教被打得瓦解冰消,毫无还手之力。
金庸提醒我们,历史已渐渐迈入近代,现代文明已到了门口,侠客更加尴尬,更加无力了。
要退场,就退得彻底。在写陈近南这最后一尊“侠”的圣象崩塌的时候,金庸眼中当有泪光,但笔下绝无容情。
他把侠的虚弱暴露给你看,少有地披露了他的苍老和衰瑟。
之前所有的侠,都绝无苍老感,亦绝无衰败感。郭靖、杨过留给我们的都是壮年鼎盛形象。袁士霄、谢烟客、苗人凤们固然不会衰迈,哪怕张三丰、周伯通等百岁老人也从不曾当真衰迈。
可到了陈近南,却真真实实让他萧瑟给你看了,无力给你看了,好比少年衰朽,美人迟暮,青丝褪去,老年斑冒出,身形佝偻,步履蹒跚。
格外伤人的,是陈近南还浑身带着一种落伍感和过时感,他的事业被时代抛离,他恪守的教条与眼下的世界格格不入。
他像是一个守卫着古老墓园的卫兵,这园子早已经被人淡忘和抛弃了,他荷戟彷徨,无语地值守着,只等着自己有一天倒下,成为这座墓园的最后一个永眠之人,然后和那无数上古英灵一起,被野草和荆棘吞噬,被历史的巨轮碾过,只残余巨大的车辙。
金庸甚至都没有给陈近南一个体面的光彩的死亡。
从前的一切大侠,几乎都有一个配得上自己份量的体面死亡。萧峰之死,六军辟易,英雄挥泪;洪七公和欧阳锋之死,在华山之巅纵声长笑;觉远大师圆寂于野地,却也不乏宁静庄严;丁典毒发毙于荒园,但为爱而死,甘之如饴。
唯独一个陈近南,这个最后的侠客,偏偏让他稀里糊涂地死于宵小之手。
哪怕是死于施琅之手,死于冯锡范之手,死于战阵,死于法场,也都算得上是一代大侠的归宿。可他却是被郑克塽这种烂人背后一刀,就此了账,不值不当,不明不白。
金庸就是不让你死得辉煌,他要打消你对“侠”的一切残留的幻想,告诉你人被历史碾压的时候就是这样不值不当,无声无息,没有尊严。

金庸自己,其实也走过了一个漫长的心路历程。
此时此刻,已经写到了最后一部书的他,心情状态也和当初写武侠时不一样了。
金庸起初写武侠,写百花错拳,写胡家刀法,写东邪西毒,写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写得兴致勃勃,像一个孩子,在光怪陆离的世界里游戏。
史航说过一段话:当初在《神雕侠侣》结尾,黄药师布下二十八宿大阵,天下英雄热热闹闹会战襄阳,但凡像个人样的好汉都聚在一起。那一刻,是金庸作为作者最幸福的时光,是他跟这个世界的蜜月。的确是这样。
那时候,金庸还相信人定胜天的东西,相信“侠”有改变格局的伟力。后面就不是了,而是风骤紧,缥缈峰头云乱。
他笔下渐渐多起来的是人性无解,是个人和历史之轮猝然碰撞时的无力,理想主义太无力了,降龙掌也好,凝血神爪也罢,通通都无力。
终于时间进入1969年,他写《鹿鼎记》,他已无法相信“侠”真能解决什么现实问题了。他大概已得出结论:“侠”不能救赎世人,而自得其乐的癫狂世人也根本不需要“侠”的救赎。“侠”其实连自己也救赎不了。
这时候的金庸,伫立在浪漫主义小径的尽头,前方没路,也再不可能返回身,重新去写那些热闹的、乐天的东西,重新去摆一个二十八宿大阵。
他只能卸剑,解甲,眼含热泪,拥抱陈近南,和“侠”拱手揖别。
于是,在恰到好处的《鹿鼎记》第三十四章,一场大风大雨里,金庸安排了陈近南萧索的身影,以及一曲“寒涛东卷,万事付空烟”,作为侠的谢幕。
过去的一切侠客,阿青,慕容龙城,无崖子,萧峰,虚竹,洪七公,黄药师,阳顶天,张无忌……这一切侠客的身影,最后都重叠化为了陈近南的影子,与我们庄严地告别。
192501jro7zlfp3kpo3boz.gif


-完-
  • 打卡等级:略有所学
  • 打卡总天数:3
发表于 2022-10-26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2018年10月30日,一代大师金庸逝世,至此,新武侠文化正式画上句号。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金庸之后,真的再难看到好的武侠小说了。金、古、黄、粱、温创造的是一个完整的武侠世界,在他们的世界里,江湖不是只有“小二,上酒”的酒鬼,不是只知男欢女爱的饮食男女,而是七情六欲皆全,又各有各性格的一群侠客。大多数看过一遍金庸小说的人,大概都可以轻易的说出几十个人物的名字,因为他们每个人都太鲜明,每个人都太鲜活,根本不用像教科书那样背诵,只需要认真看一遍,就能记得。
我有一个忘年交的学生,比我小15岁,读六年级,他让我给他推荐书在暑假看,我问他看过金庸吗?他摇头,我直接把家里藏的精装版金庸全集借给他了,一个暑假,他把十五部看完了,然后告诉我,这是他看过的最独特的小说,那里面的世界让人无比向往,但又觉得跟现实世界很像,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我告诉他,这种感觉叫“似曾相识”。
似曾相识的侠义情结,似曾相识的江湖韵味,这些是根植在国人心里的,我们的国家一直缺乏英雄主义文化,每朝每代受压的民众不断幻想出一个个侠义人士,这些幻想渐渐的开始深入人心,开始口耳相传,当然,有些是真实的事件,但是在传颂过程中,真实变成传说,传说变成传奇,就这样一代代的扎下根来。所以,当我们接触到这样的文学作品时,会感觉身体里的血液开始翻涌,体温开始上升,连精神都受到了渲染,我们成了小说里的人物。
可能有人会提到《雪中悍刀行》,不否认这是一部好作品,但远不及金、古、黄、粱、温。
金、古、黄、粱、温创作的年代是个什么样的年代呢?男看金庸,女看琼瑶,男男女女看三毛,这样一个大师遍地、百家争鸣的年代,能脱颖而出,绝非易事。而《雪》诞生的年代呢?呵呵,万籁俱寂。
看了楼主引的本篇,真的感慨良多,江湖永远是个梦,每个人都沉溺其中,却又无比清醒的知道这是个梦。
飞雪连天,一轮朗月方升起;
笑书神侠,一代大侠已仙游。
——谨以此小篇纪念金大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538
发表于 2022-10-26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93
发表于 2022-10-27 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评文写的很不错,看透了鹿鼎记,也看透了金庸武侠,点抓的很准、到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80
发表于 2022-10-27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武侠谁能比肩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01
发表于 2022-10-27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怀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540
发表于 2022-10-27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自成一派
  • 打卡总天数:231
发表于 2022-10-27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540
发表于 2022-10-27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9-12 19:20 , Processed in 0.216694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