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回复: 0

[心情点滴] 非遗“名匠”张树祺:为“独家技艺”千角灯培育传承人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2-10-21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每逢周六,张树祺都会来到东莞市文化馆莞城分馆,带着学员们一起做千角灯。当前,年逾七十的他是东莞千角灯的唯一传承人,因此,如何让这门技艺传承创新,成为他心头最重要的事。
182501keoo3po4pkbh8mzk.jpg


张树祺在教年轻人学习千角灯制作工艺。
近期,新一期东莞千角灯培训班正在招生,张树祺的心愿,或许能更早得到实现。
老艺人让文化瑰宝重放异彩
千角灯、千角灯,一千个角,一千盏灯。第一次见到千角灯的人,总是会被它磅礴的体量、精致的细节和复杂的工序所震撼。
182501fmj7ohxbrj7jg8jg.jpg


东莞千角灯。
东莞千角灯是当地民间工艺的瑰宝,起源于宋朝。在粤语中,千角灯和“千个丁”发音相似,因此有“百子千孙”的寓意。这种灯是用一千盏灯组合成一盏彩灯,创意独特,而这全靠造灯者的精湛技艺。
张树祺介绍,千角灯是宋代八角宫灯的形式,分灯顶、灯体、灯柱、灯带、灯尾五部分。灯顶八大角上有八条呈腾飞状态的彩龙,灯角垂下二十四条带有刺绣的灯带,灯身由多个不同的立体三角形组成,集书画、剪纸、刺绣等手工艺于一体。
182502dsdt1h2pcc50b9du.jpg


张树祺在专注工作。
由于历史原因,千角灯几度濒临失传境地,好在“抢救及时”。2004年前后,莞城政府力邀老艺人抢救性保护制作千角灯,使东莞千角灯重现人间。2005年,千角灯参加“中国·沈阳国际新春灯会中华彩灯设计大赛”,荣获“山花奖”金奖,并获得“中华第一灯”的称号。2006年,千角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东方神韵·世界典范——千角灯联合国70+成就展”举办,千角灯作为中国文化代表在联合国总部大厦展出,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
182502oss19igfyi9s9rff.jpg


182502m9dcnrd78e9hr67s.jpg


东莞千角灯。
张树祺自小就喜欢传统宫灯的纸扎技艺,在父辈的影响下,早就接触了千角灯。但正式跟随父亲张金培学习千角灯的手工技艺时,已58岁了。在张金培去世后,能独立完成制作千角灯、有熟练的纸扎手艺的,在东莞只有张树祺一个人。
182502vmmozmj4mp0bvomk.jpg


张树祺(左)与父亲张金培(右)。
后来,在莞城街道的大力支持下,张树祺再次调动全家人的积极性,制作了10盏手工扎灯。这批灯在2013年莞城元宵节灯展上集中亮相,赢得众多市民的围观与赞叹。那一次,他有意将通花、角形等千角灯工艺融入扎灯中,这样既能缩短耗时,又能传承千角灯工艺。
2014年,张树祺受邀为东莞市文化馆新馆非遗展示厅扎作一盏新的千角灯,这盏新灯的诞生花费了10个月之久,从设计到制作全部由他负责完成。亮相时,人们发现这盏灯在体量上,相比于2004年制作现悬挂于莞城人民公园非遗展示馆内的那一盏还要盛大,是名副其实的东莞“第一灯”。此外,2015年底,张树祺还负责维修、翻新了文化周末剧场的旧千角灯,使旧灯重放异彩。
182502n646e1d1ddn6m8e2.jpg


张树祺在自己的工作室制作灯笼。
而他自己,也因为制作千角灯收获了许多荣誉。例如,2016年底,被评为东莞市首届“名城名匠”;2010年、2011年、2018年,分别被评为市级非遗传承人、省级非遗传承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广招学徒培育传承人
“不能让东莞千角灯,在我这里成为了绝唱。”张树祺说。
182503lt92289v9rb9ppuv.jpg


张树祺与学员。
千角灯制作难度大,但每当回忆起父亲临终前说过的话,张树祺决定坚持下去。“我永远记得,父亲临终时紧紧握着我的手叮嘱说,一定要将这门老手艺传下去,千万不能让它失传。”
然而,老手艺没有图纸、没有样板、没有尺寸,只能凭借艺人的记忆和经验去做。张树祺说,虽然制作一盏标准的千角灯,耗时长、耗资高,轻易不会做。但他每天都要制作一些小灯盏,让手艺不至于生疏。
为了传承好这门“独家技艺”,2016年起,莞城街道以莞城文化服务中心牵头,开设了东莞千角灯培训班,邀请张树祺免费传授千角灯制作工艺。张树祺通过面对面的授课形式,言传身教,向学员传授千角灯的扎作技艺知识,让学员们掌握搓线、设计制作花灯、编制多角立方体骨架、扎作灯主体骨架、雕琢通花纸、粘贴等手工扎作技艺。
182503txrudb00a55220yf.jpg


张树祺讲解做灯工艺。
182503syzomt5z51ae92o2.jpg


非遗文化进校园。
多年来,共有70多名学员报名跟随张树祺学习,他从中挑选了30多人收为“入室徒弟”,进行重点培养。除此之外,张树祺还把非遗课程开到了学校里。
如今,张树祺和徒弟们正在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展览厅制作新的千角灯。这盏灯与之前制作的都不相同。“之前用铁制作的,这一盏用的是竹子,是全新挑战。”他说。
千角灯的传承与创新,是并肩而行的。2010年,广东省文化厅批准确认东莞市博物图书馆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东莞千角灯传承基地”;2020年,由东莞市委宣传部统筹与指导,东莞市文化馆、莞城文化服务中心授权本土潮玩品牌拼酷联合开发了以千角灯为原型的“千角灯金属立体拼图”非遗文创产品,以年轻人喜欢的潮玩形式传承这一盏绚烂灯火。
182503dbf1tz0ttvdwite7.jpg


“千角灯金属立体拼图”非遗文创产品。
对于未来,张树祺最想做的事,就是培养千角灯传承人,同时,他希望尽己所能再做多几盏灯,“只有这样,才不会让千角灯的手艺失传。”
【记者】张珊珊
【作者】 张珊珊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9-13 05:55 , Processed in 0.157645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