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1|回复: 0

俄军的导弹精度,为什么显得不够“哈拉少”?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2-10-16 12: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遭遇多次伤害性和侮辱性极强的重挫后,报仇不喜欢“隔夜”的俄熊,马上做出了反应。
很快,以基辅为主的乌克兰多个城市被俄军导弹给“点了名”。甚至还有专家推断,俄军这次可能动用了神秘的“匕首”高超音速导弹。
然而,尴尬的是,几天下来,多轮空袭的效果,却不太尽如人意。
132005k62va8l9niv6kzkv.jpg


俄军导弹一部分被乌克兰防空系统拦截,另外的则因其糟糕的精度并没能命中原定的那些政府机构和军事目标,反而是击中了多处民用设施;特别是首日轰炸,又恰逢市民们上班上学的早高峰,再加上导弹巨大的战斗部和未消耗完的燃料的四处坠落,给相关城市造成了多处明显损毁和一定的人员死伤,进而激发了乌克兰人不小的民愤,甚至是那种同仇敌忾的劲头。
132005h7wvw7yntvvhvbyc.jpg


132005mb608zx8pvpx0gp9.jpg


132006f6h9a8rsuu680u76.jpg


只是,要搞“报复”的话,就算不能给乌克兰高层来个斩首行动,好歹也应该精确敲打一下,以表明态度才好。
可何奈俄熊实力不济,这次“远程打击”,竟然变成了又一次对民用设施和平民的破坏,制空权也没太体现出来。
对于最近这阵子俄军的各种不力,卢甘斯克民兵指挥官安德烈·马罗奇面对俄罗斯电视台记者的提问,是这样回复的——我们不是在和乌克兰作战,而是在跟北约作战。
132006fw5uwwag5nwmk5k7.jpg


当然,这话细品品,确实很有道理的。
虽然北约没有直接派现役军人上手,但其余能掺和的,基本上都掺和了。乌克兰一直能源源不断地拿到大量武器和情报援助,作战人员也被分批拉到了欧美去训练。相对俄军,乌军的装备和战法战术都更加信息化。
比如下图,有时候,俄军还在用纸质地图来指挥战斗。
132006p20vmgga6884z51e.jpg


乌军那边则拿了全套的信息化作战系统,连着北约的那套卫星、预警机、电子战等情报支援体系,在平板电脑上就能获取战场实时的变化,精确感知自己在哪里,援军在哪里,敌人的坐标位置等等,可以向一线部队发出最迅速和精准的指令。
132006dlaoyylwqzpqeazl.jpg


而俄军,只能很”传统”地拿着地图分配任务,炸这里,炸那里。
132006cxp4fge4lg46px2a.jpg


照说,俄熊它也有自己的那套卫星定位系统,手法如此“传统”,似乎不太应该啊。
这是因为,曾经的所谓“四大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如今早就剩下两个半了——欧洲的“伽利略”很久以前就已经歇菜,自暴自弃了;
两个则是美国的GPS,中国的北斗;
而那“半个”,就是俄罗斯自己搞的“格洛纳斯”(GLONASS)。
132007vjaazr4wgr8agn8x.jpg


格洛纳斯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始于1982年,没比美国的GPS晚多少年,后者是1978年发射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资金短缺,格洛纳斯维护不佳,许多卫星已经老化的丧失了功能,但却一直无法得到替换更新。
这导致,格洛纳斯和GPS的制导精度差距越来越大。
据相关资料显示,“格洛纳斯”需要24颗卫星才能发挥完全作用;少得有18颗卫星正常运转,才能取得比较精确的卫星定位效果。
可目前,“格洛纳斯”轨道上能用的,只剩下了12颗“星”了!
132007czaam4dphar47kem.jpg


即便如此,之前俄专家坚持认为,GLONASS的精度已经够用了
接着,有必要再科普一下导弹制导的几种主要模式:
1.惯性制导。
它是利用陀螺仪高速旋转的稳定性建立惯性坐标系,用以测量导弹的速度和加速度等方位数据,反馈给控制系统来控制导弹的飞行,这种制导方式主要适用于导弹飞行的初段和中段。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制导武器,1944年纳粹德国从法国隔着海岸打伦敦的“V系列”导弹,就采用的惯性制导,基本全都打偏了。
132007fpnxgqvqp82i2pgg.jpg


“V系列”导弹的陀螺仪
至今,惯性制导仍属于导弹的主要制导方式。目前是用激光光纤陀螺仪,再加上电脑计算控制,精度早已经不是二战时代那个档次了。但无论怎么说,这种制导模式,精确度相对而言,还是不算特别的高。
不过,最具战略威慑意义的洲际弹道导弹,一般都在坚持采用惯性制导,同时搭配变轨技术的模式,卫星导航系统并不属于它们的主要导航定位方式。至于为啥不倚重更精确的卫星制导,这个后面还会再解释。
132007t8y889kkm98906kz.jpg


2.地形匹配制导系统。
它是利用地形高度随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原理进行运作的。事先将导弹当前所在区域的地形与其预定飞行航线的地形相对照,进而获得校正后的飞行路线。主要适用于导弹飞行的初始段、中段和末段。
现在的匹配制导,都有电脑精确修正轨道,同时会关联卫星导航系统,命中精度也是比较有保障的。
3.精确末制导。
这个一般是配合其他制导方式使用——导弹上自带一个敏感装置,通常为体积小、重量轻的微波辐射计,或是多模雷达、红外探测器或激光器等等,用于调整末端制导精度。
比如,美国的“战斧”式巡航导弹就是主要依靠惯性制导、地形匹配制导,并关联了GPS,以进行辅助导航的。
132007g9ffsu00l4xutf9u.jpg


132007ssbog05p0qo5gegg.jpg


4.卫星制导
导弹在飞行过程中,会跟卫星进行持续的信息交互,以不断确定目标位置、调整自身的飞行轨道。
因此,这种按照实际情况,实时更新矫正的导航模式,精准度最高。
总结一下,形象点说,前面三种制导方式,类似于某人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临走前,你跟他事先说好了路线,直接按说得走就行了,不用边赶路边打听。
而卫星制导,则是一边走一边打视频电话和发定位,进行实时沟通,万一遇到什么情况,也矫正得非常及时。
那么,这样的操作,问题就来了,它很容易受到干扰,更有暴露轨迹的风险。而且,一旦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比如,己方遭遇敌人的强电磁干扰或者卫星遭到打击,导弹的导航和定位功能也会随之陷入瘫痪。
132007adx3g3qh6ywgdcd0.jpg


加之,洲际弹道导弹的速度太快,末端速度甚至能到达音速的3—5倍,这种情形下,卫星其定位频率有时候也很难跟得上导弹的速度。
所以,正如前面说的那样,作为国之重器的洲际弹道导弹,这样的战略武器,是不会主要依靠“最精确”的卫星导航系统的,还得采用最原始但最靠谱的惯性制导模式。比如,咱们的东风-41、俄罗斯的白杨-M系列、美国的民兵系列等等。
不过,作为“大杀器”的洲际弹道导弹,几乎全为分导式多弹头的设计(印度那个烈火5号除外),因此其弹头的覆盖和毁伤面积极大,不在乎那几平方公里的制导误差。
132008p3fw5byniu221ppu.jpg


好了,说了这么多,咱们再回过头来看,俄军对乌克兰投下的这些“弹”。
很明显,它们基本都属于非常讲究精确性的中短程战术打击,跟采用惯性制导的战略导弹分属两种用途。因此,俄军这几轮导弹主要靠的,就是卫星制导。
这方面开头就说了,俄熊的那套“星”——“格洛纳斯”导航系统,已经老旧不堪,只剩下半口气了,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但即便自己家的不好用,俄熊含泪也得接着用下去。
132008cexb0bxezh0b0e0x.jpg


至于原因嘛,大家都懂的,就不多追溯了。
还有同美国素来交恶的伊朗,其中程弹道导弹用的,也是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卫星。
132008nw0xybnsbewyz63s.jpg


不过,目前拥有自主的卫星导航能力的国家,只有中美俄三国,其他的国家,特别是西方阵营,大部分用的,都是GPS。
其中,GPS的军用频率叫做PPS。
这部分定位分辨率高,而且带着相关的机密设置,仅限于“内部交流”。
其中,质量最好,机密度最高的属于美军的“自用款”;次一点地留给北约成员国、以色列、东亚的日韩等国。
如今的乌克兰,除了被马斯克追债的星链系统,也同时在用这个PPS。
132008ug91jvtbqxnnvsx5.jpg


不过,即便都是盟友,对于上述国家来说,也并非就能免费用,各国每年还需要缴纳大笔的使用费。
所以,GPS算是美国军方与垄断企业合作的一个重要盈利项目。
但乌克兰政府那边怎么付费,究竟由谁来买单,就不得而知了。
此外,GPS还有个基本免费的民用频率—SPS。
这个SPS信号向全球开放,使用方无需向美国政府或美国国防部缴纳任何费用。
但在实际操作中,美国则可以任意进行控制,给谁用、用多久、用什么质量级别的,都由他自己说了算。
除了美军和其盟友,其余的各国,无论是军用卫星制导,还是日常民用,几乎都是在“蹭”这个SPS系列。
132008v284tyruyyz2zazq.jpeg


但是,天下可没有免费的午餐。
通过“免费用”,吸引了全球用户,获取市场统治地位后,各国会对GPS养成依赖,这么一来,他们就难免遭到美国的控制和随意“拿捏”了。
上世纪90年代,有过相关经历的中国人,很早就意识到了全球定位系统的话语权必须得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样,国家的安全和尊严才有保证。
咱们中国北斗的诞生,就是那个悲愤时代的一部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6 20:24 , Processed in 0.154233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