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1|回复: 0

[心情点滴] 山歌里的那群山与山民,李专《幕阜长歌》研讨会在武汉举行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2-10-16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极目新闻记者 夏雨
通讯员 谢铮
10月15日,湖北作家李专长篇散文《幕阜长歌》作品研讨会在汉举行。该研讨会由湖北省作协文学评论委员会和咸宁市文联主办。数十位相关领导与专家学者齐聚,通过《幕阜长歌》架起的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间的桥梁,通向李专的乡愁记忆。
104001zuvvvwqzrh9xrzvu.jpg


“家乡书”长篇散文中标项目
书“具有千古不朽价值”的山歌
104001c0t760ckk51i05jq.jpg


“遍布全国各地的四十万鄂南打工人,一半人的手机里会有咸宁山歌的视频。”
幕阜长歌你了解多少?对于外乡人来说,它或许是陌生的名词,但确是咸宁民间历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李专在《序章〈山歌里的那群山〉》中写道:“山民对山歌,是用生命去构成诗的风景”。
幕阜山脉,东起九江,西至长沙,横亘逶迤于咸宁;依群山而生而长、历经岁月,这里的长篇叙述山歌绵延不绝——诞生了被学界认为“具有千古不朽价值”的民间长篇叙事山歌《双合莲》《钟九闹漕》等,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收集整理的长歌已超过110种、130余部。
2016年,咸宁市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汉族民间叙事长歌之乡”。彼时作为咸宁市文联主席的李专说,“作为咸宁人,我们感到无比自豪。”随着时间推移,李专与长歌的感情日益增长,他于2020年春开始边采风边创作,以散文形式书写咸宁长歌的创作者、传唱者、搜集整理和学术研究者。终于,这部“翻山越岭,尘土满身”的《幕阜长歌》于今年4月付梓出版。
据湖北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文坤斗介绍,《幕阜长歌》系湖北省作协第二届“家乡书”长篇散文中标项目,也是该项目首部出版作品。“咸宁历史文化厚重,人文积淀深厚,有着以叙事长诗《钟九闹漕》《双合莲》等为代表的民间长歌文化,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着广泛影响。《幕阜长歌》凝结着作者多年来钩沉索隐、披沙沥金的艰辛,展现了咸宁长歌文化波澜壮阔、瑰丽神奇的魅力,流露出作者真挚的民间关怀与浓郁的人文情怀。希望通过研讨,让全省广大作家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从中华文化基因中获得滋养,创作出更多彰显中国精神,具有中华美学价值的优秀作品。”
一书一乡愁
“要一本一本地写,一直写下去”
研讨会上,晓苏、刘益善、樊星、李建华、鄢维新、陈国和、胡翔、熊唤军、蔡家园等十余位作家、评论家从《幕阜长歌》的题材价值、文化深意等方面进行了研讨,肯定了该作品的史学意义,民俗学价值,对民间文艺传承的助推作用,并纷纷为其勤恳、坚持不懈的创作态度点赞。
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李修文在研讨会上作总结讲话,他表示:“李专以大量的田野调查和文献梳理,掌握了厚实的创作素材。他花费几年时间,深入通山、崇阳、通城、咸安、赤壁、嘉鱼六县市、几十个乡镇、数十个村组,深入史料了解长歌创作历史,仔细研读长歌文本,大量采访长歌传歌人、搜集者和研究者,以一个亲历者的身份,全面描绘了长歌创作、流传、保护、研究的历程,道尽了其中的苦辛甘甜。在掌握了扎实、丰厚的创作素材的基础上,为成百上千、默默无闻的民间文化人、民间文化工作者、民间文化守望者树了碑立了传。”
极目新闻记者翻阅《幕阜长歌》看到,书中分板块将笔触对准写歌人、传歌人、搜集者、研究者。书中描绘了长歌作者铁匠陈瑞兆、长歌搜集者宋祖立等人坎坷曲折的人生历程以及仙人爹、孙国喜等民间长歌人的人生故事;关注民间奇才道士出身的神保爹、靠孝歌自救的村妪王完英等人的的心路历程。同时也反映了包括《双合莲》在内,以多种形式传唱的长歌如何广泛而深入地参与鄂南人们的精神生活;以及长歌如何与时俱进,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一道靓丽风景。
“一乡一部书,一书一乡愁。”李专在研讨会上直言:“今年写通山,明年写赤壁,要一本一本地写,一直写下去。”
(来源:极目新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9-13 01:53 , Processed in 0.138195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