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1|回复: 0

《上海诗人》头条诗人梁鸿鹰,写的这首诗,不如张宗昌?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01
发表于 2022-7-27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2022年6月,《上海诗人》的头条诗人是梁鸿鹰。《上海诗人》以“无独有偶记”为题,发表了梁鸿鹰的14首诗。据介绍,梁鸿鹰是《文艺报》总编辑、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国作协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所以,梁鸿鹰成为《上海诗人》头条诗人,那也是理所应当的了。
134501pwj7coycccwyr7tt.jpg

图片来源于中国诗歌网
每次写文章,都要贴一首诗出来,我并不想这样。但是,读者看不到一首诗,总觉得差了一点意思。因此,这次就贴一首短诗吧,篇幅不长,但又能让大家看到头条诗人的大作,算是两全其美的事了。
134501bfplfq1fge2g2e1d.jpg

图片来源于中国诗歌网
这首《泰山》很短,只有6行,大家读起来就不觉得累。这首诗采用的“另辟蹊径”的手法,没有直接写泰山,而是以小见大。通过传说、石板路、枯井、葵花,这些细小的事物来表现泰山的“大”。诗人一上来并没有“一览众山小”的气概,也没有像一般人那样描写泰山的雄伟。
诗人在这首诗里,想表现出角度的独特,以及细腻的情感。诗人在意的不是雄伟的泰山,而是那些别人并没有在意的细节。青石板地上,有着久远而美丽的传说,那枯井里,有着那些传说的影子。那一朵盛开的葵花,正是传说的见证者。
134501bty6kol1r8bszpmm.jpg

梁鸿鹰(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没有题目中的“泰山”二字,这首诗给人的感觉更像是在描写一座古老的院落。有美丽的传说,有青石板路,有枯井,有井边寂寞开着的一朵葵花。这首诗里,最有“诗意”的一句,是“青草铺就的石板地”。但仔细一想,青草怎么去铺就石板地?所以最有“诗意”
说起描写泰山的诗,不由得让人想起了张宗昌。张宗昌写过一首《游泰山》,角度也相当独特。“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这首诗读起来像是在开玩笑,但读完之后不仅会让人莞尔一笑,而且还有着气吞山河的气势
134501csyov3zljsmlgqcc.jpg

如果说梁鸿鹰写的《泰山》是近察,那张宗昌的《游泰山》就是远观。一近一远,角度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相同。但就这两首诗来说,张宗昌的这首《游泰山》会更让人喜欢。张宗昌的这首诗里,没有文人的细腻情感,没有那么多的感怀,而且语句也极为接地气。
134501fz8k6sj8lhl65u5k.jpg

张宗昌
《上海诗人》在发表梁鸿鹰的这14首诗的同时,还发表了孙思的评论。说诗人“想象轻逸,避开实写”,“从而突破定义上的限”。这些专业的评论家的评论,总是写得比诗本身还难懂。这个“定义上的限”是啥子?所以,这样的评论,读了其实并没有多大用。
134502a1zrgz1j8hgjhgfg.jpg

图片来源于中国诗歌网
如果说梁鸿鹰的《泰山》是避重就轻,那张宗昌的《游泰山》就是举重若轻。就像武侠小说里的高手过招,避重就轻用的是巧劲,而举重若轻则表现出的是硬实力。避重就轻谁都会,不能硬刚咱还不会躲?但要做到举重若轻,光靠躲是不行的,必须要有强大的实力。
说实话,没有人把张宗昌当成真正的诗人。但是,就是这样一位“伪诗人”写的打油诗,比现在“著名诗人”写的诗更有境界更有意思,这确实有些“打脸”的感觉。问题出在哪儿呢?这确实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我们的诗歌,发展了这么多年,不但没有进步,反而倒退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

GMT+8, 2025-4-6 10:41 , Processed in 0.137945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