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6|回复: 0

我国水下考古取得重大突破!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01
发表于 2022-7-26 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7月15日,为“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迁移定制的专用打捞工程船“奋力”轮在江苏南通制造完工,驶回上海交付。这是全球首条古船整体打捞专用工程船。此前,7月6日,“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迁移工程主作业船“大力号”完成古船遗址现场预处理阶段工作后返港。
075523m7z5mzd5nd5i15d2.jpg

075523h44sf7g877c22cdh.jpg

“大力号”返港,“奋力”轮交付,标志着中国水下考古重大项目——“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中最核心的古船整体打捞迁移工程取得重大进展。
今年3月初,“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正式启动(本报3月3日以《将百年古船“抱”出水》为题报道,将百年古船“抱”出水-光明日报-光明网 (gmw.cn))。遭遇疫情,对工作进度产生一定的影响。上海市文化旅游局会同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等部门、单位,通过资源整合、优化方案,在确保工作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严而有序地推动项目复工。5月9日,专用弧形梁恢复加工制作。6月1日,承担实施“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迁移的主作业船“大力号”离港开赴古船遗址现场,开展预处理阶段工作。
075524bh1rx79ztb9p4pur.jpg

“大力号”在古船遗址水域作业
与此同步,“奋力”轮于3月10日在南通开工建造。4月12日,船坞铺龙骨合拢。5月26日,下水出坞。虽遭遇疫情,仍比预定日期提前近一个月,于7月15日正式完工交付,驶抵上海。
记者了解到,“奋力”轮由上海市文化旅游局会同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创新设计,主尺度长 130 米,宽 34 米,型深 9 米,设计吃水 6 米,最大特点是船两端设有同步提升装置,在船中部开口,自带一个长56米、宽20米的月池。这种设计的优势是,可以直接将古船从海底提升至月池中,并运输、卸载到上海船厂1号船坞,仅用一条船就能完成原本需要3条船才能做好的提升、运输、进坞三项任务,极大提高作业效率,并保证文物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075524gyfq8hqyzqfkooq3.jpg

“奋力”轮俯视图
“集提升、运输、进坞、卸载于一体的‘奋力’轮,月池开口如同‘袋鼠妈妈’的口袋,呵护古船船体、属具及船载文物,对之后同步进行的考古发掘及文物展示利用工作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翟杨打了个比方。
他介绍,“奋力”轮在保护古船及船载文物的功能外,具有安全性高、操作性强、科技含量高等诸多优点。该船体专为“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打捞迁移项目设计,为今后同类型整体迁移工程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开辟了新方法,树立了整体迁移技术的新模式。
075524qorj5vrv6xo1zrro.jpg

全球首条古船整体打捞专用工程船“奋力”轮
专家认为,“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工作的全面展开,标志着我国水下考古取得重大突破,将为世界水下考古贡献中国技术、中国经验、中国方案。
075525ktdtood04odn8nmd.jpg

翟杨告诉记者,令大家兴奋的是,“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迁移预处理阶段工作完成,有了不少收获。
6月1日,“大力号”离港开赴“长江口二号”古船沉船水域开展打捞前期清理工作。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上海市文化旅游局会同上海打捞局组织考古、潜水、物探、打捞工程等多领域的专业人员,以海洋物探扫测与潜水探摸相结合的方式,经过35个日夜的连续奋战,精确定位了古船边界和埋深,复核了古船长约38.1米、宽9.9米,确认了船首向南
同时,严格按照水下考古工作规范,对弧形梁顶梁端板框架设计沉放区域散落的文物进行考古清理,提取出水了船舵(舵杆和舵柄)、铁锚、缆绳、建筑材料、紫砂壶等散落文物,最大程度地避免后续古船整体打捞阶段散落文物遗失,确保古船信息的完整性。
075525hi1zraa8qlvs8iur.jpg

075525p6xzxx749gx79x6x.jpg

075525cqzbkz0sz5ylz2q0.jpg

075526idc66m6ekaxbccka.jpg

此次提取出的散落文物。依次为:船舵(舵杆和舵柄);船舵(舵杆和舵柄)、船板、建筑材料俯视图;“友兰秘制”款紫砂壶;四爪铁锚出水图
6月下旬,现场工作人员顶着烈日完成古船多波束精细扫测,明确了弧形梁端板沉放位置,并预先挖掘了2条长20米、宽1.3至3米、深度超过3米的端板沉放沟,为后续整体打捞端板沉放施工排除了潜在障碍。
075526fp8l0xjgv33jcmmg.jpg

长江口二号古船多波束声纳图
7月5日,在古船遗址现场,“大力号”高质量完成四根定位桩的沉桩,经定位人员勘测,定位桩垂直度小于0.5%、绝对位置误差小于31厘米,绝对位置和垂直度均达到设计要求。这意味着,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迁移预处理阶段工作圆满完成。
075526p5675ik26km9zq2q.jpg

075526oy3s9rksfrsryrrx.jpg

定位桩沉桩作业现场
“古船是一颗珍贵的‘时间胶囊’,包含大量当时的社会、经济、自然、人文等信息,对造船史、科技史、海交史、陶瓷史、经济史等学科研究都具有科学价值。”翟杨说。
自2015年首次被发现,考古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们已围绕“长江口二号”进行了近8年细致的水下考古工作,制定了一套科学、安全、高效的整体打捞方案。这将是迄今为止全球规模最大的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也是世界首个古船考古发掘、整体迁移、文物保护与博物馆建设同步实施的考古和文物保护项目,因而备受关注。
075527sy66rwhhoyvxhdxh.jpg

古船出水文物
随着“大力号”返港、“奋力”轮交付,上海市文化旅游局将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加快推进“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打捞迁移工程。“大力号”作短暂休整后,将前往横沙基地码头,组装弧形梁顶梁端板框架。计划8月中下旬,“大力号”再次起航至古船遗址现场,正式开展古船整体打捞施工作业,尽早让古船出水,解开古船蕴藏的诸多谜题。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颜维琦)
来源: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颜维琦
图片:上海市文物局
责编:张永群
编辑:邢妍妍 孙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

GMT+8, 2025-4-5 21:51 , Processed in 0.133166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