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9|回复: 0

莫言在线打假:“伪名言”屡禁难绝为哪般?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01
发表于 2022-7-25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92010kagw4roajw40je3w.jpg

文 | 静子
近日,知名作家莫言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了一篇题为《莫言:这些作品真不是我写的》的文章,其内列举诸如《酒色赋》《你若懂我该有多好》等坊间流传较广的诗词篇目,称“我在网上看到过许多挂在我名下的作品,其实都不是我写的”。
192010wpyftg1fpa07yp0p.jpg

又现名人“下场”打击“伪名言”!前有资深媒体人白岩松在著作封面特书“只能确定这本书里的话是我说的”,再有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发博辟谣“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非己出,如今莫言也加入“粉碎谣言”的浩荡行动中来。有必要追问,缘何“伪名言”生生不息、屡禁难绝?
经济利益或是部分人的重要考量。一些盗版书商、营销号主体为提高其产品流传度,往往会采用“傍名人”的方式博“出圈”,虚构名人名言、经典语录……系列不合规操作成他们博取眼球、牟取钱财的不二法门。相较名不见经传的朴素话语,披着“名人”外衣的“伪名言”通常更受大众欢迎。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漫天飞的虚假名人名言背后是泛权威崇拜心态。小学生写作文以引经据典为傲,部分领导人的发言稿刻意追求“文化味”,他们盲目向名人要声誉、向名言要深刻,别无二致的浅显道理好似只有借名人名言才能被准确表达,这本身就说明了潜藏部分人内心深处的圣贤崇拜、名人崇拜情结。在网络浅阅读、浅思考的社会背景下,不时冒出的通俗“伪名言”较易走入公众视野。
值得注意的是,“伪名言”对生活本质的别样总结契合今人的深刻体悟,这也是其广泛流行的重要因素。诸如“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一句,正因其形象传达了“婚姻之路不易”的观点而被人们误信为钱锺书先生所作;再比如,勤奋成就精彩人生的观点是不少中年人的痛彻领悟,这也是所谓哈佛图书馆墙上的训言之一——“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被讹传的原因所在。
“伪名言”本质上是一种文化造假,其不仅是对名人署名权的侵犯,也是对万千受众精神思想的戕害。须知,求真求实的文化才能穿透历史的烟云,恒久而弥新。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坚守“不盲从、不轻信”的人生态度,选择“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务实做法,如此,才能真正破解虚假名人名言“野火烧不尽”的怪圈。
【作者】 孙文静
南方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

GMT+8, 2025-4-5 10:35 , Processed in 0.163044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